韩雪++王健
摘要:19世纪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托克维尔他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预见性,似乎早已看到了今天民主时代我们将遇到的诸多困境。本文试图从自由的微观角度来具体的阐述托克维尔政治自由实现条件之道德。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命题,原因在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出现了诸多威胁和挑战,比如公共道德缺失等严重问题。托克维尔所倡导的道德可以让人们能够有能力去追求自由,有空间去获取自由。
关键词:托克维尔政治自由 民主社会 贵族社会
一、道德的内涵
如果我们把托克维尔定义为一位哲学家,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道德哲学家。西方民主社会理论家拉斯基曾这样概括托克维尔:“他一心想使政治学变成一门研究美德的科学,并认为从自由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美德才是持久的美德。”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托克维尔的政治学是关于美德与自由的科学,可以说美德与自由是相伴而生的。
“生活既不是非常美好,也不是很坏,而是某种由好坏两方面所混合的中等事物……生活既非享乐也非受苦;它是我们承担的一项严重事物,我们的责任是尽可能好地完成它。”以这样执着、坚韧、顽强的人生态度去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平淡,彻彻底底贯穿了托克维尔的一生。这便是托克维尔身上的德行。
托克维尔认为在他所处的时代,官方的道德原则是像上帝那样做善事但不图回报,人们对义务抱着崇高的态度,认为忘我是光荣的精神,所以贵族时代比任何其他时代都更有德行。但是随着民主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追求自我的利益,并更多的寻求个人利益如何去造福全体公民,一旦发现个人利益与全体利益存在交集,便急切的去阐释,最后他们发现造福自己便是造福他人,为自己服务就是为他人服务,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被称之为善了。
托克维尔说:“大革命一举推翻了迄今维持社会等级制度和束缚的一切机构和习俗,人们看到这些,便可能认为,大革命的结束不仅要推翻个别社会秩序,而且要推翻一切社会制度;不仅要摧毁某一政府,而且要摧毁社会权力本身;从而断定,法国革命的特性在本质上是无政府主义。可是我敢说,这又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法国大革命虽然某种层度上加大了专制的可能性,但托克维尔仍旧认为只要大革命没有使社会的基本原则面目全非,还是会激发人们的公共精神进而去维持自由和秩序。
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时,也多次提到他看到美国人为了公共事业做出巨大努力和牺牲,而且在此过程之中,美国人之间都提供了可靠的互助。在这种自由的制度下生活的美国人,他们的头脑里一直存在着一种理念:为同胞效力,不仅是义务,而且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种理念驱使着他们为了同胞们的幸福而努力、为了同胞们的富裕而劳动,最终化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德行。
二、现代民主与道德
托克维尔的道德观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个人道德,一部分则是公共道德。公共道德的地位要高于个人道德,因为公共道德是维持并运作政治生活的内在动力,是政治合法性统治的根基和标准。 伴随民主时代的产生,个人主义也随之滋生。因而民主时代,只有道德才能消除个人主义所释放出的仇恨与嫉妒,只有道德才能使人们更多的去关注于公共利益,也只有道德才能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使政治权利。可以说一个社会如果没有道德,就不可能建立普遍自由的政治体制,平等与自由的关系就不能和谐。
在民主社会中,工商业不在受到限制,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比商业更伟大和更光辉的行业了。它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成了群众向往的目标,使人们的最热烈激情都向它那里集中。”人们把个人所有的精力几乎都用于如何去赚取财富,如何追求物质享受,而很少再去关注公共生活了。然而托克维尔对19 世纪资产阶级统治的商业社会却倍感失望。由于商业的道德理念逐渐在公民社会中流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纯粹了,而更多的是利益关系。托克维尔感到:“一种公正与真诚……当除了他的自私之外一个人几乎找不到一种真正的激情时,这是稀有的优点。”公民社会必然影响政治社会,个人道德必然影响公共道德。托克维尔发现:“我们时代的公共人物在一些我作為原则的严肃与神圣之物上根据暂时的最微小的利益而进行交易。”这便是个人主义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们心安理得地追求自己的物质财富,最终使公共道德丧失。托克维尔也认为现代民主社会中出现的个人道德的沦丧,公共道德的腐朽,很可能导致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弱化,造成社会的原子化状态,最终破坏政治自由的实现。
三、温和的道德原则——“正确理解的利益”
托克维尔的公共道德观主张个人虽不必时刻有准备为同胞献身的精神,但至少个人肯为自己的同胞牺牲部分的物质财富或个人利益,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够自由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去快乐、自主的行动。托克维尔还注意到在欧洲,由于贵族制传统道德准则的影响,每个人即使想的是个人利益,但口中能听到的却是献身精神,但是在美国,虽然他们口口声声都主张追求自我利益,但他们“喜欢利用‘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去解释他们的几乎一切行动,自鸣得意地说明他们的光明磊落的自爱是怎样使他们互相援助和为国家的利益而情愿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时间和财富的”。托克维尔强烈谴责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共利益的人。“既然我看到周围的人好像天天都想以自己的言行教导当代人相信追求功利决不是不正派的;那末,我就永远不能从中发现有人教导当代人相信正派的行为也可能是追求功利的吗?”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托克维尔的道德观是温和的,他从古典的公民美德中汲取了公民自我克制的精神同时又从现代公共道德中吸收了公民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服从社会的公共道德与纪律。托克维尔认为这就是“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它是最符合民主社会人们需要的道德理论。这种原则不仅满足民主社会的时代背景,同时也符合人性的追求自我利益的弱点。这种原则虽说不上伟大,但至少是满足民主时代人们需求的。因为我们必须看到民主社会人们追求个人利益虽不是人们行动的唯一动力,但至少是不可缺的并且重要的动力。现代道德家的任务不是不让人们追求个人利益,而是让人们更好的学会如何理解个人利益的范畴。
在民主社会,随着身份的平等,每个人都有获得利益并满足利益的权利,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多的得到肯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味的去享受追求个人利益带来的快感,囿于自己的小天地之中,忽视公共利益,蔑视公共道德,那么他们暂时获得的个人利益也终会消失。所以托克维尔预见到“在平等之后仍然处于无知和粗野的状态,则很难预料他们的利己主义不会使他们做出什么样的过分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他们舍不得牺牲自己的某些个人福利去造福他人,则很难说他们不会陷入什么样的可悲境地。”“正确理解的利益”原则就是要求人们虽不需表现出可贵的献身精神,但至少可以为他人的利益作出小小的让步,在这个原则的指引下,虽然这个社会不是全部是充满德行的人,但至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会做事前深思熟虑,面对利益时自我克制,面对诱惑时严于律己,这样整个社会也就慢慢走上了德行的道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就整体向上了。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拉斯基的导言[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政治与友谊:托克维尔书信集》第十封信.
[3][法]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M].冯棠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
[4]马瑟.基督教美洲传教史第2卷[M].哈特福德,1820.
(作者简介:[1]韩雪,嘉峪关市委党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2]王健,嘉峪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