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 兴国安康

2017-03-16 13:17周俊楠
祖国 2017年3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

周俊楠

摘要:党的十五大提出,党领导人民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党的十六大则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依法治国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才能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

关键词:依法治国 兴国安康 前提

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依法治国则是党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坚持党的领导已经写入宪法,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也是维护法律和宪法的权威。而全面依法治国也是实现的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一、依法治国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坚持依法治国则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保障。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了更好带领各族人民,就要不断的提升自我执政能力建设。我党历来重视对党的自身建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而推进依法治国,则是我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一个要求。党在过去执政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表明,法治是保障国家长期稳定,全局发展的根本途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坚持依法执政。推进落实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维护国家统一稳定。

二、依法治国是社会稳定的保证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制度是重要的保证。实行依法治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制健全,社会才能稳定,社会稳定才能更好的发展。回顾历史不难看出,国家的动乱无不与法治息息相关,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作为保障,社會经济就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前我国既要利用相对和平的外部大环境,积极建设国内经济,进一步深化改革,同时又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固长远发展。

三、依法治国是实现新时期目标的途径

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当前我国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艰巨而又重要,社会矛盾在这一时期出现新的变化。如何有效的解决遇到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新的历史时期下,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要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实行依法治国是根本的途径。用法律去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四、依法治国是兴国安康的前提

实现依法治国是实现兴国安康的前提。国家的稳定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推进依法治国则是新形式下发展人民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无论是其中的哪一条,都需要法律制度作为根本的保障。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依法治国则是对人本理念的一个充分体现,也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公平的发展目标。

兴国安康其一是稳定,其二是发展。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从而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的实现,而依法治国则是促进和保护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

推进依法治国要正确处理好党和法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要坚持党的领导,而党又要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同时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做到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党作为领导者,各级领导干部必要做到依法、守法,将法治落实到行动上而不是在口头上。

五、结语

综上而言,实现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基本方略,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也是兴国安康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意义[J].法学研究,2014,(06).

[2]王东辉.推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J].沈阳干部学刊,2012,(0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医疗卫生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把握『六个关键』
制定良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