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实施观察

2017-03-16 17:44林春元李玉梅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5期
关键词:康复期临床效果

林春元 李玉梅

【摘要】 目的:探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的效果觀察。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团体CBT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娱活动干预,两组均干预5周,比较康复前后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康复前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干预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干预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CBT干预,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效果

Observation of Group CBT on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LIN Chun-yuan,LI Yu-m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5):137-14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CBT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Method: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 from April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group CBT,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entertainment intervention.After 5 weeks,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NSS,MRSS score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recovery were compared.The daily life ability,social adaption,and social skill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NSS and MRSS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daily life ability,social adaption,and social skills of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group CBT can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recognition function,social adaption,and daily life ability,with exact effect,it is worth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Chronic schizophrenia; Convalescence; Group CBT;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Maoming City,Maoming 5252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5.035

精神分裂症是指各种因素导致重度精神病变,临床上中青年亚急性或缓慢发病相对较多,且病程迁延[1]。据中华医学会精神与心理科学会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预后较差,患者用药治愈后仍需继续服药观察,66%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医院系统治疗,1年停药后出现复发[2]。精神病患者出院后,虽然症状消失,精神、思维、情绪、行为正常,但在心理上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孤独感,难以融入社会[3]。服药后出现副作用,常出现嗜睡多,肥胖、无法就业,让患者更加恐惧和回避社会,人际关系紧张,加重了本人心理刺激、家庭经济、社会负担等影响[4-5]。探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认知行为疗法(CBT)干预的效果十分重要,故临床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慢性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CBT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出院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其中男

40例,女60例,年龄28~44岁,平均(32.6±1.9)岁。

纳入标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年以上病程,均未获得临床治愈,出院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40分[6]。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病程3~6年,平均(3.5±1.8)年;诊断类型:偏执型20例,未定型50例,残留型3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智能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28~44岁,平均(32.6±1.8)岁;病程3~6年,平均(3.5±1.7)年;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28~44岁,平均(32.7±1.9)岁;病程3~6年,平均(3.6±1.8)年。两组平均年龄、性别、诊断类型、平均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社区常规康复干预法,即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指导患者用药、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程度,每个季度在社区开展一次精神病医学知识科普讲座,提供相关精神疾病的科普用书、精神康复报、发放精神科健康手册,进行常规康娱活动,包括自由活动、看报、打球、学广场舞、听音乐、打麻将、看电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CBT干预,第一次团体干预包括集体规范、期望澄清、相识、认知团体;第二次讲解团体CBT基本模型、引入认知;第三次识别情绪、等级评分、情绪背后内容;第四次多样性思维、主动思维的认知;第五次了解换位思考、扮演角色、自动思维;第六次自动思维,了解自我,自我探索,验证自动思维;第七次对自动思维进行迅速觉察,了解自己的成长记中间信念的相关性,正能量集聚,认知总复习,对对方的优点进行互相欣赏,对不同行为及想法进行接纳练习,适应性信念的总复习。研究对象所接受干预的性质、强度和施加方法是一致的,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5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康复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康复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以下评估指标:采用PANSS和MRSS康复状态量表分别由两名高年资精神科医师在患者出院后半年末及出院时进行评估,PANSS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MRSS评分越高,康复效果越差[7]。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前后两组患者的MRSS、PANSS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干预后观察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康复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功能评估比较 康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功能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有改善,但康复后观察组的社会适应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交技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指人的思考基础结构和认知出现裂解性改变,导致机体活动思维、行为、精神和环境不和谐等情况[8-9]。其具体病理机制尚在研究中,十分复杂,但大部分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疾病与患者的心理易感因素、不良社会外界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10-11]。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病程较长,出现思维、行为、情感、意志等与精神活动和障碍的协调性较差[12-13]。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出现和家族因素、脑结构改变、大脑病理改变、神经异常发育、社会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临床上主要特征为认知功能障碍、兴奋协调较差、幻觉、离群独处、思维连贯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14-15]。该病需要与器质性脑部疾病、药物因素导致的精神障碍相鉴别。

本研究探析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CBT干预,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干预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朴轶峰等[16]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干预患者的思维及行为方式,纠正患者情绪障碍引发的错误认知,消除无知和错误认知引发的悲观、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患者在团体环境中感受及了解认知的综合性、认知的先占性、认知的联想性、认知的相对性、认知的多维性、认知的特性等[17]。团体认知行为可促进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对不良情绪进行改变,本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经过团体认知行为的干预后,降低了患者的自卑、焦虑、敌对、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疾病的可控性、可治性,患者可以接受的、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患疾病;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发展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了患者正确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可提高自知力的良好改善机会,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护理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及家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消除患者因错误认知或无知引发的悲观、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纠正患者的情绪障碍的错误认知;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法的主要目的为提高患者的幸福感,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团体认知行为的干预参与者可对自己的信念和自动思维进行充分了解,概念化梳理自我日常情绪改变,让大家了解自我的中间信念和习惯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适应性思维,在团体环境中检验自我的自动思维适应性;在团体环境中了解及感受认知的综合性、认知的先占性、认知的发展性、认知的联想性、认知的相对性、认知的多维性、认知的特性等,在治疗师有计划的引导下,大部分团体成员客观初步认知了自我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其应对行为和思维方式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提高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患者的心理康复水平也与药物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18]。团体认知行为的干预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CBT法后患者的社交苦恼、社交回避等显著好转,精神分裂症的特点之一为人际交往缺陷,团体为患者发展社交技能提供了重要场所,通过在安全融洽的团体气氛中进行团体活动,共同探索学习,共同娱乐,体验到自身价值,增加了社会交往机会,培养了相互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改善了人际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接纳及沟通能力,降低了社交回避行为,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认知行为。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康复、行为技能训练、职业能力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危机干预等综合社区康复治疗模式,综合社区康复治疗模式是新型的康复治疗,符合精神病学现代化康复的发展要求;降低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降低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缺陷,降低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情况,病情稳定,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预后[19]。但本次团体行为认知法尚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本研究为在从事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活动及工作,在开展心理治疗中存在许多不便,需得到各级医院的支持,可在康娱中心进行团体心理治疗,但因患者的出院时间、参与意愿较弱,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患者无法确保全程参加,无法同质选择患者的心理问题类型,同时无法较佳匹配两组患者的症状轻重、年龄、病程长短等相关因素[20];临床效果的评估也不够深入,没有细化患者的阴性、阳性症状的关系、患者的认知方式,无法细化患者的人际关系与应对行为策略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团体CBT干预,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洪建,舒京平,黄承保,等.社區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对比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9):1-4,7.

[2]关涛,杨丹,韩鹏.奥氮平合并团体治疗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5):58-61.

[3]宫焕凤,宋元成.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培训[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113-117.

[4]张伟波,马佳妮,顾昊,等.基于阳光心园的康复训练课程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及其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5):340-344.

[5]吴迎春,李俊英,赵业华,等.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评估[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2):43-45.

[6]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

[7]李素荣.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6):74-76.

[8]盖万良,邵长春,石念利.幸福感提升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40-42.

[9]余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提高小组的介入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10]邓明星,丁宁.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团体CBT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0(10):116-118.

[11]张国荣,周桂兰.团体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50例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2(3):125,127.

[12]曹志良,张翠莲.Orem护理模式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尊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89-91.

[13] Emma Williams,Martha Ferrito James Tapp.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in a forensic mental health setting[J].Journal of Forensic Practice,2014,16(1):68-77.

[14]唐肖彦,邹杰,路秀娥.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588-590.

[15]陈立勇,刘秀丽,张颖.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3):97-98.

[16]朴轶峰,李斌,燕银枝,等.认知行为治疗与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7):55-57.

[17]秦国兰,耿在香,陈爱民.行为矫正干预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281-282.

[18]李素萍,向玉仙,史俊芳,等.护患共同参与康复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3):71-74.

[19]冀二妮,段卫东,杨海晨,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6):387-390.

[20]陶云海.认知行为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9):16-19.

(收稿日期:2016-11-22) (本文编辑:程旭然)

猜你喜欢
康复期临床效果
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研究
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研究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