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晋
【摘要】 目的 对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实施封堵器介入治疗, 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40例行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 介入治疗终止患者2例(通过左心室造影显示缺损<3 mm);被转入心胸外科实施室缺修补术患者2例(通过左心室造影显示两个面积共4 mm小缺损);手术获得成功者为36例, 成功率为90%, 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不仅价格低廉, 且安全有效, 成功率高,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介入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2.043
在各种先天性畸形病症中,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为常见的类别之一, 在各种先天畸形中约占据了28%的比例, 在出生活婴中占比达0.4%~1.0%[1]。我国在世界范围内, 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增长都在世界靠前位置。先天性心脏病少数可自愈, 大部分都需要实施手术。1966年, 房间隔造口术首次成功实施, 标志着先天性心脏病开创了介入治疗的新时代。1979年后, 随着Rashkind对适合临床应用的封堵器材的成功研制, 介入治疗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开始了飞速发展。封堵器介入治疗不仅操作简单, 价格相对其他手术方法更加低廉, 且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2]。本文即对本院接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依据, 对先天性心脏病行封堵器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心血管外科接收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12例, 女28例;年龄5~56岁, 平均年龄(23.6±11.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各种检查, 并在专家的诊断下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且所有患者均与介入封堵术的适应证相符合, 可实施封堵器介入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VSD)患者1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12例, 房间隔缺损(ASD)患者12例。
1. 2 方法
1. 2. 1 PDA封堵方法 对患者实施复合静脉麻醉后检查患者右心导管, 对肺循环/体循环血流(Qp/Qs)进行计算的同时对肺动脉压力加以测定, 然后对患者实施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 对其PDA形态、位置和直径进行测定, 在测定数据基础上对比PDA最窄直径大3~6 mm的封堵器加以选择。通过右房、右室、PDA对输送鞘进行输送, 使其到达降主动脉, 沿着输送鞘对于封堵器进行输送使其到达降主动脉。等到封堵器的固定盘呈现完全张开的情况, 回撤输送鞘管及输送钢丝, 以PDA的主动脉侧为回撤标准位置, 对输送钢丝实施固定, 仅对输送鞘管进行回撤, 以达到PDA的肺动脉侧为准, 使PDA将封堵器的腰部完全卡住[3-5]。15 min后对左侧位降主动脉造影进行重复, 直到找到合适的封堵器位置, 且残余分流显示无或者少量时对封堵器加以释放并将输送鞘管撤出, 对穿刺点实施压迫以止血。
1. 2. 2 VSD封堵法 对患者实施复合静脉麻醉后检查患者右心导管, 对Qp/Qs进行计算的同时对肺动脉压力加以测定, 输送猪尾巴导管, 过程为经股动脉到左心室。以长轴斜位对患者实施左心室和升主动脉造影, 对VSD的大小和类型进行观察, 同时对VSD上缘与主动脉右冠瓣的距离加以观察。将猪尾管取出, 通过股动脉对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和超滑导丝进行输入, 目的点为左心室, 经VSD处对超滑导丝实施送入到右心室, 并对超滑导丝继续输送, 直到达肺动脉或上、下腔静脉。将圈套器通过股静脉进行输入, 拉出超滑导丝, 完成对股动脉-左室-VSD-右室-股静脉轨道的建立。输入输送鞘, 通过股静脉到达主动脉根部, 在这一节点时退出超滑导丝, 将大小适当的封堵器通过输送鞘送入[6]。先打开封堵器的左心室伞, 再打开右心室伞。对VSD进行封堵后, 封堵器在超声心动图(TTE)下证实位置大小正确合适, 且未发现残余分流, 对封堵器进行释放[7]。
1. 2. 3 ASD封堵法 对患者实施复合静脉麻醉, 将6F静脉鞘成功后置入后, 对右心导管实施常规检查, 并对Qp/Qs进行计算。经右心房-房间隔缺损-左心房-左上肺静脉对导管进行送入, 将ASD封堵器沿输送鞘送入左房, 这一输送过程必须是在透视和心脏彩色超声监测下进行。释放封堵器左房盘后, 做好回撤整个递送系统准备与工作。对输送导丝和外鞘管分别实施固定与回撤, 在对封堵器腰部释放的同时释放出右房盘, 通过抖动输送导丝确认封堵器位置的稳定性[8-10]。封堵器位置的合适性被确定后, 释放封堵器并对整个递送系统实施撤出。
2 结果
40例行封堵器介入治療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 介入治疗终止患者2例(通过左心室造影显示缺损<3 mm);被转入心胸外科实施室缺修补术患者2例(通过左心室造影显示两个面积共4 mm小缺损);手术获得成功者为36例, 成功率为90%, 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3 讨论
很长时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以传统外科手术修补治疗为主, 但其手术方法是在体外循环环境下开展, 不仅对患者有较大创伤, 且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手术瘢痕较大, 难以被女性患者所接受。
在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中, 当前封堵器介入治疗已经越来越科学, 大部分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通过导管介入方法治疗均能够得到较好地根治[11]。本次研究中, 采用的封堵器是一种改进了阻流体材料的封堵器, 在中央阻流体的选择上为聚四氟乙烯, 能够使阻挡血流的效果达到更好水平, 更快地包裹内皮组织。国产封堵器不仅价格低廉, 且操作简单, 相对传统治疗方式创伤较小, 很少发生并发症, 与此同时还具有无瘢痕等优点[12-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40例行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 介入治疗终止患者2例(通过左心室造影显示缺损<3 mm);被转入心胸外科实施室缺修补术患者2例(通过左心室造影显示两个面积共4 mm小缺损);手术获得成功者为36例, 成功率为90%, 效果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综上所述, 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波, 李方明.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进展.特别健康:下, 2014(4):617-619.
[2] 许祖芳, 王祥贵, 陈友佳.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疗效分析.中外治疗, 2012(31):33-34.
[3] 孔祥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45-146.
[4] 王诚高. 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分析.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 9(11):577-578.
[5] 潘娟, 刘亚平, 孙建辉.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9例临床分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 12(12):1103-1105.
[6] 朱永新, 徐晓东, 刘少忠, 等.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0例临床分析. 安徽医药, 2010, 14(2):190-191.
[7] 万镇, 范修才, 郑爱东.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40例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1):53-54.
[8] 李秀丽, 颜友良, 李顺辉, 等.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46例临床分析.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 16(5):379-380.
[9] 胡景云, 汤迪军, 吴先明, 等.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附60例疗效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26):134-136.
[10] 鄭雪明, 何学华. 应用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3):12.
[11] 张长海, 杨天和, 刘晓桥, 等. 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评价. 贵州医药, 2008, 32(5):390-393.
[12] 牛涛, 张亚政, 李有金, 等. 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536例. 宁夏医学杂志, 2009, 31(10):878-879.
[13] 李政宁, 伍伟锋, 刘唐威, 等. 国产封堵器闭合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医学, 2007, 2(2):88-90.
[14] 刘桂华, 钱婕.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56例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 31(1):53-54.
[15] 姬洪涛, 刘慧, 胡永寸.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中外医疗, 2015(7):60-61.
[收稿日期: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