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婉蓉 韦晓娟
摘要:广西桂林雁山园,自清代乡绅唐岳建造以来,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雁山园以其自然独特的山水骨架、丰富的植物景观形成了桂林山水园林的独特魅力。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雁山园的植物景观现状、植物造景特点以及植物造景的优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
关键词:雁山园史;园林植物;造景
1 桂林雁山园概述
据《临桂县志》记载,雁山园,清代同治八年至十一年(1869~1872年),由桂林临桂县大埠村的士绅唐仁、唐岳父子始建,取“雁山别墅”,然而在园子建好的第2年,唐岳被朝廷征调,客死异乡,家道中落,在1911年,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以4万两细银从唐岳的儿子手中将雁山园购入,岑春煊别号西林,广西西林人(今隆林),并将之易名为“西林花园”。1929年,岑因政坛不得志,且长住上海,随将之捐给民国广西省政府,后更名为“雁山公园”。后来从民国期间开始一直作为政府教学用地,曾在此办学的有村治学院、广西省立师专、桂林高中和广西大学。
2 雁山园造园艺术
桂林以自然山水闻名天下,虽有大量著名的自然景点和景观,却很少有历史深厚的人工园林景观,雁山园却集齐桂林山水之美的。同时还是目前广西历史上尚存的三座古典园林至今修建最早、规模最大、造园艺术造诣最高的。“虽为人作,宛如天开”的雁山园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将桂林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和园内的真山、真水等自然山水巧妙结合,不矫揉造作,展现出的绝美景色以及田园风光之美,这在私家园林里面是非常罕见的。也因此奠定了其在岭南私家园林的地位。
2.1 相地合宜,巧于因借
桂林山水甲天下,尤其以自然山水景观取胜。在众多著名景观里,鲜少有历史深厚的人工景观,雁山园依靠其高超的造园艺术成为桂林乃至广西历史上现存的人工园林翘楚。正如计成在《园冶》中说道:“园地惟山林最盛,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由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园主唐岳在选址与营造上做了细密的构思,选址于桂林往南20km外的城郊,紧靠市集,闹中取静,且得生活之便。在乳钟山和方竹山两山间围合区域建园,将各园林元素合理设计巧妙布局,更有真水相思江穿园而过,适地造筑溪造湖,得“真山真水”之巧妙。还因雁山园所处地形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石奇秀,得地利之势,天然植被丰富,稍加点缀奇树异花,满园美景尽现。
园林“巧于因借”便是雁山园造园的特点之一。一是借雁山园周边石山上每年三、四月间各种野花盛开,满山万紫千红,吸引无数的蜜蜂蝴蝶翩翩起舞,登高而观之令人心神愉悦,因此得景:“雁山春红”。二是借园外石山的外轮廓线,因山形错叠且形似大雁展翅飞,传神逼真,惟妙准肖,“雁落平沙”的绝美景色由此得名。雁山园巧妙地将园外四周的山石和植物借景入园,为内园景观增添色彩进而丰富全园景观层次,提升视觉空间美感。
2.2 巧妙布局,因地成园
雁山园充分利用既有的山、石、水、洞、植物这些自然资源,结合地形、地势、功能需求等灵活地组织园林空间,巧妙安排建筑与景观之间的联系,不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山水园林,更是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空间,呈现出的是高于自然的美丽田园风光,体现的更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
雁山园平面布局由内园和外园两部分组成,内园主要是由涵通楼与碧云湖区组成,因建筑分布较集中为园主人饮食起居的场所,外园则由人口区、稻香村区、方竹山南区和乳钟山区等五个区域构成,由于建筑少植物多风景秀丽则作为观景以及生产所用。
碧云湖区有楼、阁、廊、榭、亭、台、舫等建筑。主体建筑为涵通楼,并与碧云湖和澄砚阁经两条二层长廊连接,组成园内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又取高大的方竹山做背景与造型优美,高低错落得宜的建筑及小品的设置瀹如其分J充分发挥了自然的景致之美,成为全园的中心景区。
涵通楼是1栋二层阁楼,采用桂北民居常见的歇山屋顶。凭栏远眺能观全园之景。楼前设有一戏台,专供园主看戏之用。同时还是园主用来藏书,聚友及娱乐之用的活动空间。
澄砚阁同为二层阁楼,在涵通楼西南边,依山面水而建。跨过水面与隔壁的涵通楼相接,一大一小水面互相对比,更显碧云湖的宽阔。阁楼内园主唐岳的卧室,室内装饰则是全园之冠军,美轮美奂。穿过长廊,顺道沿山而上,山顶上筑有一六角形的亭子,美其名曰“棋亭”,石桌石凳布置亭内,供闲时娱乐对弈之用。
碧云湖,又名“鸳鸯湖”,是园中最大的一个湖面。湖中有一个阁楼,形似舟船,因此得名“碧云湖舫”是全园的重点建筑之一。碧云湖舫建于湖中,登临凭栏眺望不仅能将碧云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中,还能在酷热的夏季借湖水的清凉使人感觉到丝丝凉爽之感,实为避暑、游玩娱乐、读书的好地方。碧云湖周边巧妙布置亭馆榭,各建筑间有廊桥链接,建筑与建筑间相互衬托。湖北有重檐敞亭与之相望,湖东北角有琳琅仙馆,造型别致清雅,湖西边水中孤石小岛上置水榭,岛上植垂柳,隔岸观赏,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风情。山石做岸,翠峰倒影,柳植湖畔,莲植湖内,红荷点点,鱼跃其中,碧波涟漪,微风吹过,环湖建筑与之互借,使得整个碧云湖景观层次更显深远,呈现的是如画美景,体现的是“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的意境。
外園人口的设计,人口区门额上书“雁山别墅”,左右书“春秋多佳日,林园无俗情”的楹联,诗情画意不言而喻。因采用“障景”手法而别有一番风格,乳钟山正对大门,乳钟山高大雄伟是天然的屏障,起到了“障景”作用,使得整个雁山园开门见山、隐而不露,增加了园内景观的深度与广度。大门前面走数步就是一个大水面,宽阔的水面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沿岸的阁楼水榭,名木古树倒影水中,更使人感觉到步移景异,园内有景、景内有景、景随人意,引人入胜,犹如一张天然的山水国画。
稻香村区是一片充满田园生活气息的区域,种植的都是日常生活所需的瓜果谷物,此区域布置虽然稍显简陋,但瓜棚菜地所带来生动印象,勾画出的却是深刻而动人的美景。
方竹山南区位于方竹山南坡,地形稍显狭长,分别有桃源洞、花神祠、桃林、李林布置于此。桃源洞是因洞前植桃树而得名,花神祠为祭祀花神的寺庙,花开时节桃李争相斗艳,方竹山上下林繁花盛,桃源洞内别有洞天,此地作为全园最安静的区域,更是读书避暑的好去处。
乳钟山区为半开放区域,此区包括了乳钟山、公子楼、水榭、莲塘、桂花厅、丹桂亭等。入园后沿山边小道往东行,有一大一小2个水塘,塘水与清罗溪相连通,塘内种满红白莲,因此得名莲塘。山腰高台上筑有一亭子,四周种满丹桂树,因而取名丹桂亭。涵通楼与之遥遥相望。乳钟山南边有一洞,叫“龙岩”。“龙岩”前,莲塘东有一座二进建筑,建筑周边植满桂花,因而称之桂花厅。厅前的石径小路能通达碧云湖边小亭和琳琅仙馆。水榭、绣花楼居西南清罗溪边,凭栏观荷赏鱼别有一番趣味。
2.3 巧借山水,自然成景
根据清代农代缙所绘雁山园图可知,雁山园巧妙地利用园内自然山水,布局自由灵动,所体现的是自然均衡式构图。依地形、功能的不同及需要做合理布置,全区无对称感,无庭院感。园路、廊桥和建筑空间互相贯通,相互穿插形成密切联系,形成层次丰富的环形游览线路。
园内由乳钟山、方竹山碧云湖、莲塘、清罗溪、桃源洞和龙岩组成。莲塘和乳钟山之间形成的岩洞,称之为“龙岩”,乳钟山在入口处屹立,犹如天然屏风,起了先抑后扬的作用,清罗溪水流入碧云湖经方竹山穿园而过。
巧借天然石料成景。取桂林当地的喀斯特地貌的特色石料,或直接使用粗料,或稍稍打磨,用做建筑的基石或置石成山,自然成景。在雁山园里随处可见经过巧妙设计搭建的各式石景。清罗溪两岸,自然山石岸居南,土岸居北,土岸中偶夹天然石块,曲折多变,开合有度,又与岸边的植物相互映衬,所创造出的景观效果不仅美且有趣。粗毛料石采用干砌的方法去筑造廊桥榭柱,营造出一种粗狂自然之美,不仅简单大方且经久耐用。
3 雁山园植物造景特点分析
雁山园地处桂林,在造园艺术上师承了中国传统的造园方法,兼具南方私家园林的一些手法,并巧妙地利用桂林天然的喀斯特地貌与溪河丛林,极具地域特征,同时奠定了其在岭南私家园林的地位。在雁山园里就能看尽桂林山水的绝妙之处:山奇,水秀,石美、洞奇、树异。素有:“桂林山水,一园看尽”的美誉。全园依据地形,按照功能分区需要来组织园林空间,布置楼馆堂榭、园墙洞门,点缀奇花异卉。园林空间多为开敞的,兼有部分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相互穿插,巧加安排,使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3.1 植物选择
3.1.1 适地种树。适地种树是雁山园植物配置的特色之一。雁山园园林建筑比重相对低,植物占全园主角位,丰富的植物造就了雁山园风景如画的气息。又由于桂林的特殊闷热气候,所以在植物种植上多采用能够遮荫的方式来种植,以达到消暑降温的目的。榕树、樟树等枝叶繁茂的植物就成为了首选,园内随处可见。
3.1.2 植物选材地域特征明显。雁山园地处岭南高温多雨,天气闷热,温暖多湿的气候为各类物种的生长、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植物的丰富性又为景观的营造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雁山园种植的本地植物有“五林”李林、桃林、竹林、梅林、桂花林,小叶榕、樟树、乌桕、柏树、白果、红花羊蹄甲、红枫等,又因特别注重本地的传统想法在园林一角种植能避邪的苏铁,作为风水树的小叶榕,寓意长寿的松树,柏树等,还因岭南人特有务实的性格特征,园内多见龙眼、荔枝、黄皮、芭蕉等可食用南方果木。
3.1.3 植物配置寓意深远。雁山园全园总面积达15万m2,园主人作为清代解元,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对植物的一花一木所体现的寓意都十分讲究。如“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玉堂富贵”等在多处可见。“岁寒三友”梅花、竹、松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依然可以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也象征高尚的人格。“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多生于幽静之处,且花香清淡象征谦谦君子。牡丹富贵荣华,松柏长寿,石榴多子多福。园内有一棵古老千年神樟,据说这棵古樟已有1600年的历史,古木参天,枝繁叶茂,其躯干极为宏伟需要十个成年人才能合抱,可谓一木成林非常壮观,浓荫覆盖的树下还是乘凉的好地方。同时,神樟主干,从每个侧面看,又象佛手和金元宝。神樟既是雁山园的镇园之宝,又是名园的庇佑神,在桂林还流传着雁山园“七斗神樟似北斗,天下元宝进佛手”的说法。雁山周围的百姓都将神樟的树叶,拿回家中煮水冲凉,或者晒干入枕,据说可以保佑男人身强力壮,延年益寿。
3.2 建筑外空间处理
3.2.1 突出主景。雁山园的建筑比重不大,且多为大方朴素,且十分注重与周边植物的和谐性。雁山园在植物造景上尤其注重突出主景。充分利用植物的特性与文化等特点,着力打造多变空间。在楼阁厅榭、廊转角、入口等处都点缀观赏价值性比高的植物作主景装饰。如相思岩旁边的红豆小馆,门口处选用了红豆树作主景,直接点明红豆小馆风景所蕴含的意境。更有方竹种在方竹山,丹桂栽在丹桂亭旁,桃花植于桃源洞前等。
3.2.2 衬托建筑。园林建筑需要有适合的植物与之相匹配,映衬,来柔化建筑的刚。雁山園在建筑与植物的配置中,采用不同的多种植物与建筑相互衬托,既能突出主体,还能柔化整个园林空间和园林画面。如涵通楼的建设就取方竹山的高大做背景,衬托与对比,使单个建筑位置高低错落有致得宜,映衬出的是整个建筑群极其优美的造型。涵通楼前种植的奇花异卉又恰好与建筑相互承托,从而构成丰富的园林景观,充分发挥了自然景致之美。
4 雁山园特色植物景观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
4.1 雁山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雁山园由于地处岭南,气候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天然植被丰富,因此在造园初始,便保留了大部分山体天然植被,在所保留的植物中又多以乡土植物为主。因此概括起来,雁山园在其植物配置设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雁山园园中常绿植物占绝大多数,园林植物景观缺少季相变化,使得园林景观外貌显得单调。
其次,珍贵名木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原有植物,如雁山四宝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方竹、绿萼梅已不见踪影,只剩丹桂、红豆二宝。又如有着极好观赏价值的秋枫也同样的因为保护缺失,已经死亡。
最后,富含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体现不足。如花神祠为祭祀花神的寺庙,是岭南地区仅存的,由于保护力不足,与花神有关的只有桂花还在,牡丹、梅花等植物已踪迹全无。
5 雁山园特色植物景观改造规划
雁山园不仅在空间布局方面分外讲究,在植物配置上更是遵循“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法则。为了使植物景观在园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除了继续保留原有景观,并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加大植物的群落式种植,以科学合理的手法使雁山园植物景观得到更新。总的来说,植物景观改造主要对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重点改造。
5.1 驳岸植物景观改造
雁山园驳岸植物景观改造只针对人工驳岸部分,现有人工驳岸则较为粗糙,如龙涎潭的人工驳岸为了应对雨季的洪涝,过于强调抵御洪水的安全性,因此选用坚固的石块砌成,安全性提高了,施工也便利了,却对整体景观设计缺乏综合考虑,整个驳岸给人一种生硬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忽视自然生态建设,为未来景观进一步优化带来限制。为消除人工驳岸带来的不协调感,应借鉴自然驳岸,效仿自然驳岸,科学规划,合理建设使人工驳岸与自然驳岸形成一个整体。在植物种植上,选以牵牛花、迎春、凤仙、杜鹃等,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的提升美化驳岸景观。
5.2 码头及周边环境景观规划
雁山园码头周边环境景观规划首要是发掘植物景观的文化特色,新增的水路码头地处方竹山下,是全园景区游览路线重合点。现有码头功能单一,仅做游江停靠点,无法体现码头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在保障码头的正常运行下,强化周边植物景观环境,一是考虑在码头附近开发亲水区,并增加与之相配套的景观建筑,积极发掘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如铜鼓文化、壮锦文化、山歌文化等以此来提升码头的活力。二是因码头紧挨方竹山,原来方竹山上植方竹,由于缺乏保护,方竹已经不存在,因此需要将方竹重新植入,恢复原有植物景观效果。另外增种绿萼梅、红豆、丹桂等与之配成雁山四宝,使雁山四宝名副其实。另外为了增加码头植物色彩变化,适当添加花色艳丽的物种.
5.3 “特殊”园路植物景观设计
所谓“特殊”园路,其实是雁山园的特色园路:龙道。龙道的修建是雁山园有别其他私家园林的特色,在封建社会龙道只有在皇家园林才有体现,雁山园的龙道私建,可谓首例。龙道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不同于一般的园路,在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也就更應该倾向与众不同。龙道现今植物现状,两侧仅有麦冬和红花醡浆草,在景观层次、色彩上都稍显单调。因此在对其景观改造上主要倾向植物自身的格调来进行设计,品种上主要倾向选用格调高雅、姿态高贵且富有内涵的名贵花木,营造大气之道。
5.4 雁山园植物景观发展建议
雁山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待解决,应积极开展乡土植物应用的研究,积极推广适合雁山园绿化用的种类,如增种植有美丽鲜艳花朵的植物:石蒜、玉叶金花、春花、桃金娘、野牡丹、黄花、勒杜鹃、三色堇、樱花等;一些植物可为鸟类或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如山乌柏、土密树、盐肤木、桃金娘等,是园林中创造生物多样性的优良树种,如荔枝、龙眼、柑桔、黄皮、柚子、人面子等具有岭南特色的乡土热带果树。
6 结语
总之,在提倡可持续发展建设的今天,雁山园植物景观的发展应是在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以科学合理的手法营造景观优美的人工植物群落环境,并使之富有地方特色,进一步改善雁山园生态环境的功能及其美化功能。
(责任编辑 禾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