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凤
摘 要: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水稻生产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最紧迫的任务之一。近几年,隆阳区水稻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水稻种植规模较小,机械化作业与轻简栽培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实行有效的配套。因此,需加强研究水稻生产中易于规模生产和适于机械化作业的低成本、高效的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机械化相配套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最终实现水稻生产作业流程指标化、规范化和全程机械化。
关键词: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72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南段,境内山脉起伏盘错,最高海拔3655.9m,最低海拔648m,城区海拔1653.5m。E9843~9926′和N2446~2538′之间。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加之低纬度高海拔和海拔高程差异较大的复杂地形,使隆阳区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热、温、寒3种气候类型俱全。隆阳区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四季如春,终年常綠。最冷1月平均气温8.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气温15.5℃,年极端最高气温32.4℃,年极端最低气温-3.8℃。全年无霜期290d以上,冬春2季雨量较少,夏秋2季雨量较多,年平均降雨量966.5mm。
辖区面积5011km2,人口密度171人/km2。至2015年末。全区人口8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68万人,占总人口的85.83%。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km2。以种植水稻、包谷、蔬菜、水果为主。其中水稻、包谷占绝大多数。
1 隆阳区水稻机械化现状
1.1 隆阳区水稻种植概况
全区种植粮食面积6.61万hm2,水稻0.16万hm2。其中粳稻万1hm2,灿稻0.49万hm2,总产量15639.8万kg,平均每667m2产697kg据数据统计、水稻面积比10a前减少0.07万hm2(这是统计数字,实际比这减少得多),主要原因是水稻种植成本增加,以2014年平均697kg/667m2、本地粮食收储价3.10元/kg计算,每667m2产值2160元,每667m2种子、化肥、农药等物化投入成本450元,每667m2移栽、收获等机械、人工费用1550 ,合计每667m2种植水稻成本2000元,投入与产出相当,种植效益趋于微利保本或亏本状态。
1.2 隆阳区农机现饱有量及作业面积
据统计,2014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50万kW,拥有各型拖拉机13694台,配套农机具9414台,联合收割机88台,水稻插秧机22台,秧盘播种成套设备2套,粮食烘干设备2组,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13家,社员800余人。完成机械耕耙4.33万hm2,机械收获0.53万hm2(收获水稻0.33万hm2),机械栽插0.067万hm2(其中核心示范0.0067万hm2),机械播种0.0267万hm2。机械化综合水平48.6%,其中水稻机械化生产综合水平30%。
1.3 全程机械化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较
通过隆阳区对2015年水稻机械化生产成本与传统生产成本对比统计,水稻传统生产方式每667m2成本在1510元,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每667m2成本在1000元,每667m2可节约人蓄整田、插秧成本130元/667m2,收获成本400元/667m2(人工收获每667m2成本600元,机械化收获成本200元),合计节约成本510元/667m2。
2 隆阳区发展水插全程化机械化的意义、推广方法及发展前景
2.1 隆阳区发展水插全程机械化的意义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隆阳区在推广中采用统一育秧技术, 统一机械整田、统一机械栽插、统一机械植保、统一机械收获、集中烘干入库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在节本增效、省时省力、流程化、规范化等发挥最大的效力。
2.2 水稻全程机械化栽插的推广方法
2.2.1 规范种植,统一培肥秧田、统一播种
育秧技术是水稻全程机械化栽插的重点工作。确保秧苗质量,隆阳区采用由农机合作社牵头、采用集中育秧的方式进行,育秧情况根据地理情况及生产实践情况应用大棚、小拱棚、平铺等多种方式,技术上重点对合作社进行指导,有效的保证了秧苗质量,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移栽均由合作社牵头,进行机械栽插,保证了秧苗在最佳节令完成移栽。
2.2.2 科学管理,定量施肥控肥
在水稻的管理上,改变过去的一些老观念,老方法,在水稻的“三黄三黑”期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适时的控水灌水,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地。
一黑一黄的作用是促进适当分蘖、壮苗,保证足穗、壮株。这个时期氮代谢旺盛,在叶片迅速生出的基础上,增加有效分蘖。一黑一黄交替,有利于建立高产群体的骨架,并为增强光合作用创造条件。 二黑二黄是长粗和奠定壮株、防倒、培育大穗基础的时期。同时由于株高、叶大、植株光照条件不好,容易引起病虫害和后期倒伏。 三黄三黑的出现,有利于稻穗发育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为大穗和粒重奠定物质基础。
2.2.3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联防联治
掌握好病虫害发生的周期性,对进行联防联治起到关键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多,好多农户都是秧苗插下后就外出,中间的管理基本跟不上,在植保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提前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用无人植保机械进行联防联治,农户只用出很少的成本就能发挥最大的防治效果。
2.2.4 机械收割、烘干入库
在统一育秧,插秧及大田管理等环节,水稻的成熟期基本 一致,为进行联合收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历年来由于收割水稻的季节都是雨水比较多的季节,加之人工收割进度慢,人员分配不过来,常常有水稻收不上来的现象,有些水稻直接在田里就发芽,看着满地的粮食收不起来心里的焦急是不言而喻的。采用机械收割,集中烘干,有效的解决了粮食收不起来的情况,用现代化的农机进行收割。
2.3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个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不断关心和支持,从政策上扶持、资金上保证、科研上突破、生产水平上提高、管理上加强,从而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进展。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势不可挡。统一育秧技术, 统一机械整田、统一机械栽插、统一机械植保、统一机械收获、集中烘干入库。
从耕作入手,耕作技术的发展仍有一定空间,将现有机具进一步完善并形成播种、施肥等联合作业的复式机具,必将极大地提高其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进行水稻工厂化育秧是按照规范的工艺流程进行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育秧和供秧,是对小农经济式的传统育秧方式的改造与提升,符合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水稻机械化插秧、是较为成熟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栽插技术,可以大面积推广;联合防治、联合收割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劳力不足、资源合理安排的问题。在推广过程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的原则,全力发展隆阳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操作技术,为隆阳区的水稻生产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 隆阳区水稻全程机械化操作存在的问题
机械配套措施跟不上,投入的资金较少,尤其是植保机械,防治效果显著,但由于机械成本高,推广难度比较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较小,导致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造成推广面积难以扩大的现象。 由于土地多为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土地流转比较困难。目前农机形成有机无库的现象,农机呈分散安置,集中起来操作难度较大,而且不利于保养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熊振民,蔡洪法.中国水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2.
[2]李海明,闵佳.现代农业机械装备[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