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清进 焦悦 洪永刚 赵鑫 孙鹏
摘要:从发芽时间、产量、经济效益等方面探讨了短毛独活反季节栽培技术,经济效益可观,同时,总结分析了反季节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野生短毛独活;反季节栽培
短毛独活,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拔400~110m的林缘、林下及山坡灌丛中。在其上市的短期内独占市场,符合人们对餐桌上食品花色多样的需求,起到了提高国民饮食水平,滋补强身的作用。但由于其季节性强、产量低,很少进行人工栽培,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经反季节人工栽培后,生长繁茂、产量提高、品质提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种子为2013年8月份野外采得,经扬场、晒干后贮存备用,试验用有机肥为鸡粪。
1.2 试验方法
试验区分为反季节栽培和对照2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共36m2,每个试验小区面积12m2,重复3次。反季节栽培试验区于2014年1月6日播种,播种后扣盖简易棚,以保温保湿。对照区于2014年3月14日播种,播种后不加盖地膜和简易棚。种子都未经任何处理,播种量均为2g/m2,其它管理基本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2.1 反季節栽培对短毛独活种子发芽时间的影响
试验表明,短毛独活反季节栽培从播种到种子发芽的平均天数为12d,而常规栽培只要8d,相差4d时间,可见2种栽培方法在出苗天数上有显著差异。种子发芽时间的迟早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气温。据资料显示,短毛独活种子在4℃的低温可以发芽,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30%。如果在出苗前保持土温在20~25%,4~5d就可出苗,而反季节栽培的种子发芽期是在3月。此时是温度较低的月份,虽然采取了扣盖简易棚的保温措施,大棚内的气温仍比4月份低(棚内气温比棚外高出2~12℃)。
2.2 反季节栽培对短毛独活种植产量的影响
采用反季节栽培模式种植短毛独活,其平均产量为3.0kg/m2,而常规栽培的平均产量为2.8kg/m2,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2种栽培方法在收获期上有差异。
2.3 反季节栽培对短毛独活种植效益的影响
反季节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虽然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但在经济效益上却差异显著。这是因为反季节栽培是在短毛独活的鲜销淡季上市,且品质鲜嫩,容易受到宾馆、酒家和消费者的青睐。反季节栽培平均每畦(12m2)净收入170元,比常规栽培128元要高出42元,净收入提高33.9%。反季节栽培平均净收入为12.45元/m2,净收入可达8300余元/667m2,经济收入非常可观。
2.4 反季节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2.4.1 搭建简易棚。保护地栽培是短毛独活反季节栽培关键技术,为短毛独活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简易棚一般可建成长30m、宽5m、高2.2m的规格。若长远考虑,宜用铁架建棚,铁架牢固耐用,不易被大风、大雪损毁。
2.4.2 栽培季节。结合本地最佳上市时间,即可推算出具体的播种时间。每年的1、2、3月都适宜进行反季节栽培。通化地区野生短毛独活在4月末、5月初采摘20cm的幼叶上市。
2.4.3 播种与管理。播种前,1m2可施腐熟基肥4~5kg,播种量掌握在2g。然后覆盖1层腐熟鸡粪或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播种后,关键在于闭棚保温保湿,以促进种子早日发芽,但棚内气温过高(30℃以上)应适当通风保温,夜间都应该闭棚保温。田间管理中发现杂草要随时拔除,及时补充水分和肥分。整个幼苗生长期间,土壤要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坚持不施化肥,以发展有机食品,提高短毛独活的品质。
2.4.4 病虫防治。短毛独活抗性强,管理得当几乎没有病虫害。但在低温时容易发生立枯病和猝倒病,因此,在苗期遇到低温时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是在大棚内加扣小棚,确保大棚的湿度在10%以上;二是发生病害时要及时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且采收前10d不施药。
2.4.5 采摘上市。当植株高20cm时可采收上市。可一次性采收,也可分2~3次采收。分批采收要采大留小,以延长短毛独活的营养生长,提高产量。
2.4.6 种子采收。据观察,短毛独活花期6~7月,种子成熟时呈褐色时采收,风选,千粒重7.58kg。贮存于阴凉干燥或湿沙掩埋。
3 结论与讨论
(1)短毛独活反季节栽培从播种到油压采收需要45d,而常规栽培只要35d。反季节栽培发芽迟可能与我们采取的保温措施密切相关,因此,在播种后先覆盖地膜,然后再扣盖简易棚,这样可能有利于提早发芽,而且成本增加也不多。(2)反季节栽培产量为3.0kg/m2,而常规栽培产量为2.9kg/m2,2种栽培方法在产量上无显著差异。(3)短毛独活反季节栽培经济效益显著。反季节栽培平均每畦净收入170元,比常规栽培128元提高42元,净收入提高32%,栽培667mz的净收入可达8200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责任编辑 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