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环红
我也是大树上的一个果子
三年级的伟伟沉默寡言,不太自信。老师说他懂得很多,却从不愿意展现自己,也不太容易融入集体。伟伟的家长懂儿童心理学,知道孩子的自信需要一定过程,尤其需要一定的契机启发才行。
因为伟伟喜欢火车,寒假里,伟伟爸爸带他去上海参观铁路博物馆。博物馆在播放纪录片,伟伟目睹抗日战争时日军飞机轰炸上海火车站的情景后不断追问:“打仗的时候,我在哪里呢?”爸爸跟他简单讲述历史,伟伟继续问:“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那你呢?那你的爸爸呢?你爸爸的爸爸呢?……”
为了帮伟伟解开困惑,爸爸画了一棵“家族大树”,将他所知道的家族每一代人都贴上照片或画出来,分别注明他们的生日与卒日。看到这些,伟伟若有所悟地说:“哦,原来我也是这颗大树上的一个果子啊!”
伟伟不但对家族历史产生兴趣,而且对每位亲人的职业都十分好奇。他问爸爸:“太爷爷是买办,买办是什么呢?”爸爸解释说:“买办就是职业经理人,就像爸爸这样做贸易工作。”伟伟恍然大悟说:“哇!我发现,大家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姑姑是服装设计师,跟做裁缝的太奶奶一样……”
在了解家族历史的过程中,伟伟变得更自信了,他常骄傲地跟小朋友们讲述自己的发现,当有人问他长大要做什么时,他肯定地说:“我们家有很多经理,我爸爸也是经理,我将来能做经理!”
爸爸发现了伟伟这一点后,开始用自身的经历激发他,班级有集体表演时,伟伟仍因害羞而不愿参加,爸爸告诉他:“爸爸小时候也会怕羞,你可以像你爸爸一样努力克服羞涩,大胆站上舞台!”伟伟很愿意听这样的话,并且积极地去突破自己,变得越来越棒。
伟伟的积极改变,从心理学上来看是一种积极的代际效应——家族的几代人中后一代人受前一代的影響。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杜克博士和菲伍什博士,经过对大量儿童的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孩子们对于家族历史知道得越多,他们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自尊心就越强,也就越相信自己的家庭做得更成功。”
培养孩子的代际自我
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家族归属感”要等孩子读书识字、有一定社会阅历后才能形成。事实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包括犹太人在内的许多民族,都从幼时开始带孩子学习族谱、研读民族经典,训练他们发现代际自我——让孩子确知自己属于比自我更大的事物(比如:家族、梦想、使命感等)。
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代际自我”呢?
首先,采用健康的家族叙事法
老人都喜欢给孩子讲家族故事,然而很多人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那样采用“一代不如一代”的叙事法。比如:“你太爷爷多会赚钱,到你爷爷这一代就败光了。”这种悲观的宿命论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阴暗的种子。恰当的方法是采用“有起有落的叙事方法”。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虽然咱们家遭遇过挫折,但是我们非常团结。你可以靠着不懈努力,成为我们家族最优秀的一个!”
其次,寻找家族优势,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父母们要带孩子进行家族性的“寻根活动”,具有历史感的假日、亲人的祭日与葬礼、大型的家族聚会、走亲访友等活动都是很好的机会。每个孩子都喜欢听“家人的故事”。回忆、提炼、重述家族中正能量的故事,特别是那些英雄般绝地重生、白手起家等故事,能够极大地帮助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与挑战时,他会感到一种不是孤军奋战的力量。当孩子知道自己的家长或祖先,也遇到过类似的困难,并且将其克服时,就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更容易获得成功。
再次,正确看待家庭的“代际创伤”,进行自我疗愈,并将自己的积极经验正确传递给孩子
丹丹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她跟着妈妈生活,在丹丹5岁的时候,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外婆也是单亲母亲,于是问妈妈:“为什么你和我一样,都没有爸爸?我的小孩,会不会也没有爸爸呢?”
妈妈吓了一跳,她做梦也想不到学龄前的女儿会问这么深奥的问题。她没有立刻回答丹丹,而是思考着最佳的回答方式。一天,妈妈在看电影《茉莉花开》的时候得到启发。电影讲述了“妈妈——女儿”一代又一代的悲情故事,讲述社会的变化带来单亲妈妈际遇的不同。妈妈发现自己家族中遗传着某种性格悲剧、甚至是命运际遇,但是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应对家庭的创伤。下一代在传承上一代创伤的同时,也学会应对创伤的方式并拥有相应的勇气。
所以,妈妈带领丹丹从多元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她告诉丹丹并不是所有家庭的离婚都是“遗传”,让丹丹看到许多单亲家庭的小孩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社会精英;妈妈还带丹丹参加单位活动,帮助丹丹明白离婚并不是因为妈妈不优秀或不可爱;妈妈还分享自己小时候也会想爸爸,只是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更努力地去学习”“更珍惜并孝顺妈妈”等方面来。
虽然很多道理,丹丹还不是很懂,但她感受到一种力量让她重新快乐起来。妈妈这种不逃避的诚恳态度,让丹丹感到极大的安全感。
编辑 刘建淑 314606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