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记者会派出定心丸

2017-03-16 06:34
环球时报 2017-03-16
关键词:中美关系李克强记者会

●本报驻美国、韩国、新加坡特派特约记者 张朋辉  李梅  辛斌  ●路锋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5日闭幕,随后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在过去十几年中,这一记者会一直是各国媒体与中国总理最近距离接触的时刻,被广泛视为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最重要平台之一。李克强总理昨天用2个多小时回答了19个问题,他借少林武僧巧喻中国经济,引古话回应房屋70年产权,用网络语言答记者“追问”等巧喻妙答……一句“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让关注朝核问题的日本和韩国感受到中国外交的积极进取姿态。公开拒绝亚太国家需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说法,让担心此问题的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媒体松了口气。更受世界媒体关注的是,总理记者会传递出的乐观精神和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这从记者会的第一个问题就表现出来。路透社说,中国总理以中美关系“首问”,向世界传递对外开放及发展经济的决心。

借少林武僧巧喻中国经济

“我曾经在中国少林寺陪同外宾看过武僧表演,几岁的小武僧一口气翻十几个跟头不费劲,而练过十几年武功的青年武僧翻三五个跟头就了不得了,主要是块头大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借少林武僧巧喻中国经济,让世界媒体印象深刻。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称,李克强用少林武僧翻跟头比喻中国经济增速,并指政府将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定在6.5%不低,也很不容易。

路透社称,李克强表示,如果今年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增量比去年还要大,因为这是在经济总量已经超过7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1万亿美元基础上的增长,而且可以带动1100万人以上的就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会低,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情况下推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力量。

对当天闭幕的中国全国人大,不少外媒重点关注了两个数据:经济增速和军费。韩国纽西斯通讯社15日的报道标题是“中国人大闭幕,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6.5%”。报道称,15日闭幕的中国人大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显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6.5%,比上一年的6.5%—7%下调,透露出中国领导层“将经济稳定放首位”的坚定意志。当天人大会议还通过了包含“国防预算同比增加7%”等内容的政府预算决议案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案。报道称,自从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国防预算增加10%后,外界曾普遍预测中国本届两会上通过的国防预算增幅将达到两位数,但中国政府最终给出的答案是7%。

日本富士电视台说,中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今年6.5%的经济增长目标,以及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年增幅7%)的国防预算。这两个数字可以说最受外界瞩目。本届人大会议强调将稳定国民经济,表明中国政府今年将投入巨大精力稳定经济基本面,推进结构改革。

6.5%的经济增长目标引来一些担心。美国《福布斯》杂志15日称,中国政府挡不住经济增长减缓的势头,因为中国的经济奇迹和日本一样,已经结束。

显然,李克强的“少林武僧”的比喻,针对的就是这种不必要的担心。香港《经济日报》15日称,针对外界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前景的担忧,李克强在当天的两会记者会上大派定心丸,称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可休矣,明确表示中国经济会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币也会保持基本稳定。李克强称,“我们会系紧安全带”,高度关注、及时处理金融风险。他表示,中国金融体系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有很多应对工具及储备政策还没有使用。李克强解释说,中国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经济增速,稳增长主要还是要保就业。因为就业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最大的民生。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中国政府下调经济增长目标等举措强化外界对经济和汇率前景的担忧,中国总理周三借两会记者会明确表示,中国经济会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币也会保持基本稳定,试图稳定各方信心。

“记者全场问答以中国经济和民生课题为主,占了12道”,新加坡《联合早报》对记者会做了简单统计。其中,《联合早报》的记者提问说:“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过去四年多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最难攻克的又是什么?”李克强回答说,四年来施政的主要成果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们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始终是中高速增长,四年来增速波动也就是一个百分点左右,可以说是平稳的”。他强调,这不是靠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获得的,而是通过推动产业、消费升级,使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出现经济向好势头,更重要的是带动了5000多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

以中美关系为“首问”传递中国的决心

“李克强在记者会的一开头就回答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关于中美关系的提问”,《日本经济新闻》对于中美关系成为“首问”有点意外。

路透社说,中国总理以中美关系“首问”向世界传递对外开放及发展经济的决心。报道称,每年两会收尾的中国总理答记者问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周三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中美关系作为开场问题,不难看出同为“大块头”的中国明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的底线,表达了对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视及开放政策不变的诚意。李克强说:“虽然中美关系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是一直前行,我对此持乐观态度……要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不是风云变幻能够动摇的,也动摇不得。有了这样一个政治基础,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

路透社称,对于经济正处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相对于平稳的中国经济,眼下面临的地缘政治动荡,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去年以来屡屡爆出的“黑天鹅事件”等,均显示中国在处理好内政的同时,正面临一个并不太平的外部环境。这或许也是本届总理发布会“首问”选择中美关系,以借此表达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推进自由贸易的政策没有改变的坚定信心。

像对中国经济一样,有西方媒体对中美关系也有一些担忧。英国《卫报》15日称,美国近来对中国发表一些批评性言论,包括指控中国操纵汇率,进行不公平贸易,威胁对华产品征收重税,这令人担心两国是否会爆发贸易战。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表示,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他对中美关系一直持乐观态度。不过他警告说,不希望看到中美打贸易战,贸易战带不来贸易公平,而且双方都受损。

“李克强谈中美关系,释放乐观信号”,《纽约时报》15日称,李克强期待中美以对话解决分歧。他对数百名记者表示,“我们之所以对中美关系前行持乐观态度,是因为中美建交几十年了,已经有了广泛的共同利益。当然,我们之间也有分歧,比如你刚才提到的像在就业岗位、汇率等问题上有些看法不一,或者在安全问题上也有不同认识。但是,我们双方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中美关系不仅会关系两国利益,而且涉及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稳定,我们要维护它前行”。

美国《华盛顿邮报》15日解读说,李克强有关贸易战的表态是在告诉美国:我们不想和你们打贸易战,如果打起来,受害的是你们(的企业)。

展现外交政策的积极姿态

除了贸易战,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列出了其他中国“不想要的东西”,香港《南华早报》15日称,其中包括“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香港独立”等,中国也不想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选边站”。在中美关系、香港、南海、经济和朝鲜问题之外,李克强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涉及雾霾、两岸关系、中欧、中俄关系以及马上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韩国《首尔经济》称,在被问及朝鲜半岛问题时,李克强说,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把紧张的气氛降下来,使大家都回到对话的轨道上来,最终解决问题。“按常理说,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

韩联社评论称,中国总理在记者会上再次重申“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坚

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中方态度,加上中方近期曾多次强调“要通过重启六方会谈来解决朝核问题”,这些表态均耐人寻味。

日本朝日电视台评论说,在强化国内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复苏的前提下,中国总理李克强展现出在外交政策上的积极姿态。针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他提出,中国“不能接受在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这被认为是中国计划在地区外交方面主动出击的信号。中国对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表现出忧虑态度,甚至开始悲观地认为可能爆发冲突,为此中国将与美韩等展开对话,同时也表现出做好自主应对危机的姿态。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则高度关注中国总理所说的“周边国家不必要选边站队”。报道说,中国总理李克强公开拒绝亚太国家需要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说法,他在回答泰国记者提问时说,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冷战思维下所谓“选边站队”的事情发生,有什么事情按是非曲直来说话,总的还是要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李克强记者会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李克强:RCEP谈判要踢好“临门一脚”
李克强的“高铁外交”成绩单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