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2017-03-16 10:36陈亚丽
社会观察 2017年2期
关键词:图谱哲学论文

文/陈亚丽

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文/陈亚丽

当前,国际学术界正在兴起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来深度挖掘数据,以客观、直接、形象地展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拟绘制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以窥探这些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状况。

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现状

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Ucinet软件是绘制知识图谱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文献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所选取的样本论文来源年限为1998~2015年,在CSSCI数据库中以题名和关键词为检索途径,输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进行精确检索,共获得相关研究论文241篇。将所有文献题录下载保存为txt文本文件,导入Ucinet进行分析。

(一)年度发文数量统计

在年度发文数量统计中,1998~2004年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鲜有研究成果产生。2005~2006年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内,以陈晏清、王新生、孙麾、王南湜、阎孟伟、李淑梅等为代表的一批研究者在天津召开第六届“马克思哲学论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释与创新”的学术研讨会。这次大会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吹响了号角,并迅速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从2007年至今,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逐渐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这一历程表明,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浅层到深层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二)高产作者发文统计

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领域中已经形成了以李佃来、张文喜、臧峰宇、王新生、白刚、王雨辰、张盾、袁久红、李淑梅、张伟、李福岩、邹诗鹏、李志军、王南湜、孙亮、陈培永、姜涌等为主要代表的一批研究者。他们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同时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学术骨干和中坚力量,正是他们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并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新人和后起之秀,才在21世纪初的中国掀起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热潮,进而提升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水平。

(三)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队伍中去,在短短的时间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其巨大的价值性和吸引力便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群体。241篇论文共有169位作者,统计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导入Ucinet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见图1。图1中每个节点代表1位作者,节点大小与作者的论文数量成正比;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曾有合著过论文,连线的粗细与作者合著论文的数量成正比。图中部分作者的论文均为独著,尚未与其他作者建立合著关系,因此以孤立节点的形式存在,位于图的左侧。从图1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群体的自我封闭性特征。241篇论文中有201篇论文为1人独著,由多位学者合著的论文所占比例仅为16.60%。这表明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领域中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各自为战、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既有研究成果分散在各领域,集成性的专题研究欠缺,研究主体间关系不明显,成果相对独立,继承和拓展的成果较少。

(四)研究机构分布统计

研究机构是研究力量的重要支撑,凸显了研究的实力和保障,它们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平台。笔者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论文的作者机构进行统计后,相关研究论文数量大于等于5篇的机构有13所,即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镇”是: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这与前文中高频作者的分布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既说明了科学知识图谱的可靠性,也便于将高频作者与其单位机构相对应。从相关统计结果来看,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仍然集中在十几个高校和研究院,它们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术研究水平高,科研成果密集。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文喜、臧峰宇教授,武汉大学的李佃来教授,南开大学的王新生、李淑梅、王南湜教授等都是这些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同时也是名列前茅的高产作者。另外,从合著情况看,这几位高产作者合著文献较多,说明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较多,反过来也进一步促进了这些研究机构整体学术发展水平的提高。

图1: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热点

为展示近些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热点,对样本论文的引用关系及关键词进行统计,导入Ucinet分别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文献的“引文网络知识图谱”(图2)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3)。

(一)引文网络图谱分析

文献是知识的载体,学术文献引用与被引的过程伴随着知识的扩散与转移、继承与创新。241篇论文间的引文网络见图2,图中每个节点代表1篇文献,节点标签包括论文的第一作者、刊名和发表年份,节点大小与其在网络中的被引频次成正比。节点间的箭头从被引文献指向施引文献,从1个节点发出的箭头越多,表明该文献被其他文献引用越多。从图2中可以看出,侯才教授的《从政治哲学的双重维度透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王新生教授的《作为规范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等高被引文献为网络中的其他文献提供了知识,发挥着类似于知识枢纽的作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文献。

(二)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是由作者发表论文时亲自标注的,也是作者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根据文献计量学理论,若某一关键词在特定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则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就可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统计高频关键词及其共现关系是识别研究热点的有效途径。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241篇论文共标注了467个关键词,其中词频不低于2的关键词有82个。对82个关键词在同一篇论文中共同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并导入Ucinet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见图3。图3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连线代表关键词在同一篇论文里的共现关系。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的中心度越高,在网络中越重要;连线越粗,说明两个关键词在论文中同时出现的频次越多。

在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可以看出,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含有“马克思”及“政治哲学”的固有主题词及相近主题词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热点还包括:市民社会、黑格尔、阿伦特、劳动、政治、唯物史观、人类解放、西方政治哲学、自由、现代性、正义等等,这些研究热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水平及其聚焦之处,对它们的研究于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有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系的重要问题。政治哲学的复兴,是西方政治哲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发展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重新相结合的需要所提出来的,并因此出现了施特劳斯、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金里卡、阿玛蒂亚·森、柯亨等一批当代西方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们有的试图为对资本主义加以改良的福利国家做辩护,有的为更为纯粹的资本主义做辩护,还有的为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做辩护,等等。可以看到,无论他们怎么去思考当代西方的政治哲学发展方向,总是绕不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维度,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光谱的每一个位置上我们都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要性,在上述这些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的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很轻松地找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字眼。不过,虽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西方政治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解是否就正确呢?由于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始终是以自由主义为价值基点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则历来与它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和自由主义对它的反批判联系在一起;而后现代政治哲学家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为应予抛弃的宏大叙述与乌托邦,因此,西方政治哲学家囿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不可能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我国逐步展开,金林南先生对此保有较高的警惕,他曾经写道:“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被附带复兴的,似乎马克思主义原本就没有政治哲学,只是由于现实需要以及西方政治哲学的刺激才需要阐释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于是,在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性资源被不少人忽视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日益繁荣的外表下,不少研究是为了“比附”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从而抱着“你有我也有”的心态,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西方政治哲学框架中勾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图景,这直接导致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方枘圆凿”的结果。由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博大精深的理论资源处于一种失真和失语的状态,中国特性被遮蔽,西方政治哲学主导着话语权力,面向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符合现实政治发展需要、能够引领政治价值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尚未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当代意义没有充分显现。

图2:引文网络知识图谱

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存在着这样一些价值弊端和书斋呓语情况,把它揭示出来不是要否定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者所做的不懈努力和开疆拓土之功,而是为了进一步引起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者们的注意,保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自醒、自信与自觉,要看到唯物史观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真正根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要永远面向当代中国政治实践,解决中国社会政治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图3: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趋势

一是加强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改造。传统中国政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并非势不两立,两者的存在都具有深厚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新范式的建构必须致力于解决自身的传统性和继承性问题,从而超越时代,保持自身的连续性发展。

二是在传统与后现代的参照体系中坚守现代性政治哲学立场。视野的开阔,多重张力的研究空间,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者的价值立场也是多元的和游移不定的,不能因为现代性的诸种弊端就放逐现代性而回归传统,走向保守主义或者陷入后现代的狂欢。

三是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宏观与微观研究。首先应当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宏观问题,包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基本观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的规律有哪些等等。其次,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进行微观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著作中所蕴涵的话语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一系列子问题做仔细的梳理,弄清来龙去脉,形成一系列专题性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要对那些过去不太重视而今天看来对我们特别具有意义的政治哲学思想,如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全球政治”的出现、意识形态领导权、中产阶层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时代性和生命力,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

四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和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比较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只有在与世界政治哲学积极对话交流中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者研究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界关心的前沿政治哲学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著作具有国际公认的专业性和学术规范性。政治哲学受到世界历史发展、民族国家、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与个人独特生存体验的影响与制约巨大,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借鉴和学习要从中国独特的当代现实出发,最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进步。

五是问题意识重心转移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范式重建。现实世界纷繁复杂,当它以各种方式进入政治哲学家个体视域时,政治哲学家将做出何种选择,即以何种视角切入现实就成了政治哲学家通往现实世界并对现实世界进行研究的基点。在这个意义上,问题意识本身决定了一个理论体系解释力的有无。因此,围绕时代主题、问题意识和分析工具的变迁,围绕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新范式将成为今后研究者们努力的思考方向。

(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摘自《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图谱哲学论文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图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