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冬妮 陕西省泾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13700
我国畜牧业发展态势与环境污染防治
任冬妮 陕西省泾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13700
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平均在50%以上[1]。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农业总产值中畜牧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已经从14%增长到了目前的33%[2]。尽管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但还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表明当前我国畜牧业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当前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其中以养殖业排污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该因素也直接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畜牧业虽然总产值位居世界前列,但却并不属于畜牧强国。因此,想要维持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就必须解决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1)产业发展趋势规模化。近10年来,随着养殖方式的转变和养殖结构的调整,我国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已经由原来的散养模式转变为规模化养殖模式。这种转变趋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快速增加。到2014年为止,年出栏数500头以上的猪场、年存栏数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年存栏10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企业数量比起2002年显著增加,平均增长30个百分点[3]。二是规模化养殖程度有了显著提升。肉鸡、蛋鸡、奶牛、肉牛、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73%、69%、45%、28%和42%,比起2002年分别增加了36%、41%、33%、10%和 32%[4]。
(2)生产方式加速转型。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型,主要表现在饲养管理中饲料供给和粪便清理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粪便的收集方式逐渐转变为机械化和环保化方式。有调查表明,全国规模化猪场粪便清扫方式中,干清粪占约63%,其次是水冲粪,约为24%,采用水泡粪方式的猪场仅有3.4%,且并无小型猪场使用该清扫方式[5]。经调查,我国规模化蛋鸡场清粪方式中,人工清粪比重略多,约为51%,刮板清扫占49%[6]。对奶牛场清粪方式的调查发现,48%的奶牛场已使用机械对粪便进行清扫,但是43%的奶牛场仍然使用人工清粪[7]。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维护了养殖环境,对维持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各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差异大。当前,我国畜禽粪便污染情况各地差异较大,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养殖密集地区排放量最多。由于污染物排放分布不均,导致养殖密集区的省份单位耕地的污染负荷量更大,粪污产量更多,范围更广。
(2)清粪方式对污染物产量影响较大。不同清粪方式对于污染物产生、排放途径和粪便的末端处理都存在很大影响。干清粪方式处理的粪便中营养成分损失较小,粪便肥力高,并且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便于使用末端净化的方式处理,是当前最合理的清粪手段。在集约化的奶牛场,当前普遍使用的清粪方式主要是机械刮板或者铲车清理粪便,这样的方式会导致粪尿与污水全部混合后清出,致使污染物排量激增,并且污染物浓度显著提高,但是通过机械化的方法清粪可降低人力成本,且提高清粪频率。调查表明,在规模化猪场和牛场,人工清粪方式处理的尿液和污水中的污染物量,远低于机械处理方式。
(1)合理布置场区,科学规划产业。对于当前养殖规模远超过环境承载力的种养脱节的问题,需要结合国家整体环境污染防治规划和畜牧业发展规划,采用农牧结合、平衡养分的手段,在养殖密集地区快速发展种植业,实现种养平衡,采用“以养促种”和“以种定养”的产业经营模式,维持我国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污染监督预警体系。需完善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数据库,推动建立耕地、土壤、作物种植和畜禽饲养的综合大数据库,尤其要注重对饲养密集区域的长期监测,做到快速、全面地把握养殖密集区的污染物排放、污染源分布、粪便回收再利用情况,农田地形和面积,种植作物种类和施肥方式数据。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实现对饲养密集区污染物排放情况的长期监控与污染预警。
(3)完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体系。需进一步加强地方龙头企业和我国科研单位对养殖业污染物减排、粪污回收再利用、生态养殖方式的研发力度。应因地制宜,根据畜禽差异采用不同技术体系处理污染物,建立可适应不同地区条件的污染物处理体系和种养平衡体系。
[1]吴根义,廖新俤,贺德春,等.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7):1261-1264.
[2]叶素成.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建议[J].当代畜牧,2007(11):52-53.
[3]马永喜.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经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