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强 山西省沁水县郑庄畜牧兽医中心站048200
羊几种常见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
刘雪强 山西省沁水县郑庄畜牧兽医中心站048200
该病是由疥癣虫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一旦羊群感染疥癣病,又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护理,会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并严重制约养羊业的发展。
(1)临床症状。病羊表现为剧痒、不安,不停地啃咬患部,或在各种物体上不断磨擦,致使患部的炎症和损伤加重。初期病羊蹭痒时皮肤形成结节和水疱,后破烂,并流出渗出液。液体与脱落的上皮细胞、毛以及污物相混杂,干燥后结成痂皮。当剥去痂皮后,创面会有多量液体渗出及毛细血管出血,并重新结痂。随着病变发展而患部脱毛,皮肤肥厚,失去弹性,形成皱褶。多数病羊表现为烦燥不安、啃咬、摩擦,胃肠消化机能逐渐降低。冬天因皮肤裸露而体温散失,体内蓄积的脂肪被大量消耗,病羊日渐消瘦,体力更加衰弱,有时还会继发感染,重者引起死亡。
(2)防治措施。该病呈高度接触性传染,遗漏一个小的患部就有可能导致该病的蔓延和再度感染。要想彻底治好疥癣,就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一是仔细检查。治疗前必须详细检查病羊,做到“羊不漏只、只不漏点”,对所有患部记录清楚,不可遗漏;二是剪毛除痂。要将患部及周围3~4cm处的被毛剪去,用温热肥皂水洗刷患部及周围皮肤,除掉硬痂和污物,再用2%来苏儿液进行消毒,擦干后即可涂药;三是重复用药。目前,国内治疗疥癣的药物大多对疥虫的虫卵没有杀灭作用,因此即使患部不大、疗效显著,也必须治疗2~3次,每间隔4~5天重复用药一次,以杀死新孵出的幼虫;四是加强消毒。为了避免重复感染,在治疗病羊的同时要对场地和用具严格消毒,防止散布病原。经过治疗的病羊应放在已消过毒的栏舍进行饲养。
(3)药物治疗。对所有的羊按0.3g/kg体重注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隔7~10天重复一次,同时配合用5%敌百虫涂擦患部;20%林丹乳油加水配制成400~600倍药液小面积使用,0.2%为常用药液浓度,供药浴或全身喷洒、涂擦患部;敌百虫配制成0.1%~0.5%的溶液,进行药浴或全身喷洒。局部涂擦可将敌百虫软膏100g加温溶解,再加入菜籽油700mL、克辽林100mL,混合均匀后凉至40℃左右使用;灭螨灵药液稀释2000倍药浴,局部涂擦时稀稀500倍;20%双甲脒乳油稀释500倍药浴、喷洒或涂擦。
羊蜱是寄生在绵羊和山羊体表的严重危害羊只生长发育的外寄生虫,在夏秋放牧的羊群中最常见。尤其是雨后蜱类活动旺盛,当羊只佩戴耳标时受蜱虫叮咬,耳朵发炎、溃烂。
(1)症状及危害。硬蜱寄生在绵羊和山羊体表吸血,使皮肤受到机械性刺激而产生痛痒,经常摩擦啃咬,烦躁不安,体力消耗较大。叮咬的部位引起创伤后,皮肤发炎、生蛆和溃烂。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贫血、消瘦、发育不良或生长停滞,皮毛质量和产乳量下降,甚至会引发羊蜱热病等多种疾病。软蜱和硬蜱有相似的危害,由于吸血量大,可引起羊只的贫血、消瘦和生产力下降,甚至能够引发死亡。蜱虫不但能从羊只身上吸取大量的血液危害健康,而且是传染病和其他寄生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如硬蜱可传播家畜血孢子虫病、森林脑炎、炭疽、布氏杆菌病和立克次体病等,软蜱可传播羊血孢子虫病、布氏杆菌病和野兔热病等。
(2)防治办法灭虫丁粉可驱杀羊蜱和螨、虱等体外寄生虫。本品为口服药,治疗用量为0.3~0.4g/kg体重;50%敌敌畏乳油100mL加水10kg,配制成20ppm水溶液,喷雾效果很好。将喷雾器内装入药液,打足气,一人背着,打开喷头,向羊体喷雾,反复几次,达到羊只的全身喷湿,逐群进行。还可在羊只剪毛后6~7天首次进行喷浴,隔7~8天后再喷浴1次,此后每半月喷浴1次,直至9月末为止。
此病是羊鼻蝇幼虫寄生在绵羊的鼻腔和其相通的腔窦内而引起慢性鼻炎的一种寄生虫病。
(1)临床症状。病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升高至39.4℃,脉搏100次/分钟,呼吸21次/分钟,可视黏膜淡红,鼻孔有分泌物,摇头,打喷嚏,运动失调,头弯向一侧旋转或发生痉挛、麻痹,听觉和视力降低,后肢举步困难,有时站立不稳,倒地死亡。
(2)防治办法。①倍硫磷消灭幼虫,每年10~11月用倍硫磷0.5~1mg/kg体重臀部肌肉注射,经两次用药对第一、二期幼虫的杀灭率达100%;②用敌百虫治疗。口服按0.12g/kg体重配成10%~20%水溶液,一次灌服;取精制敌百虫60g,加95%酒精31mL,在瓷器内加热溶解后加入31mL蒸馏水,再加热到60~65℃,待药完全溶解后加水至总量100mL,经药棉过滤后肌肉注射。剂量按羊体重10~20kg用0.5mL、20~30kg用1mL、30~40kg用1.5mL、40~50kg用2mL、50kg以上用2.5mL;夏秋季节用3%来苏尔溶液或1%敌百虫溶液喷射羊的鼻孔,对第一期幼虫的驱除效果很好。成年羊每侧鼻孔用药20~30mL,小羊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