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桥 黑龙江省北安市畜牧兽医局草原管理站164000
秋冬季节猪疫病的防治
林凤桥 黑龙江省北安市畜牧兽医局草原管理站164000
秋冬季节由于受温度、气候条件以及各种病菌的影响,养猪场容易发生各类猪疫病,造成生猪不同程度的淘汰和死亡,从而给生猪养殖者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本文对秋冬季节猪疫病的特点以及发病诱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方法做了阐述,以期为减少猪的疫病危害,提高生猪养殖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病原传染性。秋冬季节,养猪场、生猪体内及其排泄物中都容易出现大量的致病菌,而且由于温度的持续下降,生猪的抵抗力降低,如果管理不善就很容易出现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的现象,而且这种混合感染病症的传染性也非常高。同时由于这些病原菌还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因此其致病性以及病毒性都会逐渐变大,很容易造成猪疫病在秋冬季节的爆发,例如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新血清型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性肺炎、仔猪增生性肠炎、附红细胞体病和圆环病毒病等。
(2)缺乏免疫接种。目前,在国内很多生猪养殖企业中,都没有对动物防疫工作予以重视,而且有一些养殖场也没有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而在疫苗的储存、使用以及运输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缺陷,造成疫苗接种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从而使得生猪的免疫功能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在接种前和接种过程中以及接种后,还应用抗病毒和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一些猪病,就会对免疫功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接种疫苗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造成了秋冬季节猪疫病频频发生。例如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等,病毒随血液蔓延到猪的全身,在淋巴结、脾脏、胸腺、骨髓及肺中迅速繁衍、增殖,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增殖的病毒能够破坏巨噬细胞,使其数量减少、功能减退,从而导致免疫抑制病症的频繁性发生。
(3)缺乏科学管理。秋冬季节养猪生产中,如果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容易导致猪出现疫病。比如在购入仔猪时没有健全合理的手续,也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就很容易使病原菌随仔猪进入到养殖场中,从而导致猪疫病的发生。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监控,也容易造成生猪感染猪疫病。再加上秋冬季节气温比较低,如果养猪场没有良好的保温设施设备,而且饲料搭配不当,饲料中的营养不健全,就很容易营养不良而导致免疫力以及抗病性降低。所以说,如果没有完善而严格的饲养和防疫制度,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消毒,在疫病发生之后没有对病猪进行科学的处理,就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大量传播和扩散。
(1)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科学地选择饲料,确保饲料营养的多样性,以增强生猪对疾病的免疫性和抵抗力。其次要确保养猪场环境的清洁,增强生猪的抗病性及免疫性。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全面、系统的消毒,减少病毒的侵害。保持猪舍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秋冬季节加强保温防冻措施,从而避免由于温度差异而导致生猪患病。
(2)加强免疫监测。养猪场要按照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免疫监测体系,并及时进行监测,一旦监测到有猪只感染疾病,立即对症采取措施,及时消灭疫病的传染源,减少疫病大面积传播的风险。免疫注射时尽可能选择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同时在储存、使用以及运输疫苗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对其低温冷藏,确保疫苗的药性和质量。在疫苗接种前后以及接种的过程中,禁止使用抗病菌和抗生素等药物,以保证疫苗的作用和效果。
(3)加强药物预防。秋冬季节猪疫病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药物预防,因此必须加强药物预防,严格用药措施,用好药。另外还要对病猪加强隔离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防止病猪将病原菌传染给健康猪只,从而抑制猪疫病的持续扩散和传播。
(4)其他预防措施。加强对养猪场环境的消毒,尽早消灭传染源。遵循合理的消毒方式,正确选择消毒液,在规定时间内对养猪环境进行系统、全面的消毒,保证饲养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干净、卫生的标准。同时在保证环境温度的前提下加强通风换气,根据不同季节的室外温度,协调、控制好养殖场室内温度的合理范围,从而避免猪因忽冷忽热的室内温度而发生疫病,尽可能地把疫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当发现猪场有部分猪感染了传染性疫病时,要立即实施隔离措施,对隔离出来的病猪进行规范化处理,派专业的饲养人员对其饲养,严格禁止饲养人员互换饲养场地,杜绝疫病源的传播。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后,对疫情有好转迹象并逐渐完全恢复健康状态的猪,让其回归到正常的饲养环境中去。对病情严重的猪群,立即采取捕杀措施,并进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