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稳羊增牛扩猪禽”

2017-03-15 14:08:37靳延平王建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01001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牧区肉羊存栏

靳延平 白 音 王建龙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010010

新形势下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稳羊增牛扩猪禽”

靳延平 白 音 王建龙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010010

“十三五”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规划提出“稳羊增牛扩猪禽”的发展思路,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业界也普遍关注,广大农牧民更是积极响应。按照这一发展思路,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的环境、资源、区位以及农牧结合等比较优势,通过积极引导、政策扶持和发挥潜力,经过“十三五”五年的发展或十年的努力,整体上内蒙古自治区的畜牧业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牲畜存栏和畜产品产量一定能够迈入全国的前列。

1肉羊产业:具备“稳”的基础和条件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养羊第一大区,2015年肉羊存栏1.07亿只、羊肉产量93.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8.8%和22.7%,均居全国首位。年调出羊肉总量近60万吨,占到全区产量的2/3。从全区看,肉羊养殖已经形成草原牧区、农牧交错区和农区等三大优势区域。生产呈现出牧区少养精养、草畜平衡和休牧禁牧制度得到严格落实、农区扩群增量、肉羊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突出特点。

(1)在主推品种上,牧区加大了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呼伦贝尔羊三大地方品种的宣传、保护、开发和利用,核心区域禁止引入外血搞杂交;农区、半农半牧区以蒙古羊或小尾寒羊为母本,以杜伯、萨福克等进口优质种公羊作父本,进行二元和三元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提高产肉率,生产效益大幅度提升。

(2)在生产形式上,大力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规模化经营。牧区积极推进草牧场规范流转,整合畜牧业生产资料,引导扶持养殖能手向专业大户、联户和合作社等形式的家庭牧场方向发展;农区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大力推进庭院养殖向人畜分离转变,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中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3)在技术推广上,全面落实自治区“千万只肉羊高产创建工程”,通过牧区肉羊选育提高和农区杂交改良,实现个体单产和畜群质量同步提高。

(4)在品牌建设上,2013年开始,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两大草原牧区依托草原绿色、无污染、有机等天然优势,大力推进牧区肉羊可追溯试点工作,尝试每年开展百万只肉羊可追溯电子耳标佩戴,通过建立肉羊可追溯体系,推动原产地地理标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扩大认证肉羊产地规模,实现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推动草原羊肉品牌建设,积极打造绿色有机高端品牌,增强草原羊肉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努力,力争“十三五”期间,肉羊整体上存栏稳中有增,存栏超过1.1亿只,羊肉产量由目前行业统计的110万吨增加到120万吨。保持全国第一位。

2肉牛产业:具备“增”的潜力和空间

肉牛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草食畜牧业的另一大支柱产业,2015年全区肉牛存栏829.8万头、牛肉产量54.5万吨,占全国7.9%,居全国第3位。通辽市重点打造科尔沁肉牛产业,计划到2020年肉牛存栏达到400万头,比2015年新增98万头,增长32.5%。赤峰市重点发展昭乌达肉牛产业,计划到2020年肉牛存栏达到350万头,比2015年新增93万头,增长36.2%。呼伦贝市抓龙头企业带动肉牛发展,计划5年内投资29亿元,在牧业4旗分期建成50万头肉牛养殖及15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期间新建5000头肉牛良种繁育示范场5座,安格斯基础母牛存栏达到2万头;新建5000头规模化育肥场15座,每场年出栏育肥牛1万头,达到年出栏育肥牛15万头;新建现代化肉牛屠宰厂1座,年屠宰加工肉牛15万头。锡林郭勒市积极调整牛羊结构,发展肉牛养殖。该市提出“减羊增牛”,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打造国家级优质肉牛繁育基地的发展思路。计划到2020年肉牛存栏达到334万头,比2015年增加203万头,增长155%。

其他盟市也在加快推进肉牛养殖发展,兴安盟围绕实施“百万头肉牛”养殖工程,积极推进肉牛规模养殖。2016年起,在现有30个肉牛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上,每年在肉牛生产重点旗县建设2~3处万头肉牛产业园区,计划到2020年肉牛存栏达到100万头,比2015年增加40万头。乌兰察布市和鄂尔多斯市重点发展和牛和安格斯牛等中高端肉牛养殖,计划到2020年肉牛存栏都要发展到25万头以上。

工作任务和主要措施,一是加大人工授精,提高单产。利用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良种牛开展人工授精,发挥杂交优势,带动肉牛生产水平的提升,改良牛育肥牛胴体重整体达到230kg左右,平均增重50kg左右。二是提高繁殖率,促进母牛扩群增量。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使母牛繁殖率由目前的65%提高到75%,增加基础母牛存栏量。积极引进国外西门塔尔和安格斯等高端肉牛种母牛,通过扩繁和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基础母牛质量和牛肉品质。三是合理布局,优化分工,推行“牧繁农育”。牧区发挥草原畜牧业成本低优势,加大繁育力度,生产架子牛;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发挥青贮玉米和秸秆优势,大力推动育肥和自繁自育。

3猪禽产业:具备“扩”的机遇和能力

去年初,农业部制定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把内蒙古自治区列为潜力增长区。比较而言,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环境好,增长潜力大,一批国内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在区内建立了生产和加工基地。赤峰市形成了生猪生产优势区,区域内生猪存栏达到306万头,占全市的86%。目前该市有生猪屠宰加工企业14家,具备了年屠宰加工580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生猪及其产品远销往北京、天津、唐山和沈阳等大城市及周边地区。计划到2020年,生猪存栏由2015年的370万头增长到1000万头。通辽市是自治区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区,计划到2020年生猪存栏由2015年的530万头增长到1000万头。乌兰察布市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呼包鄂”向东发展的门户,在“乌大张”经济圈协同发展中,着力提升农牧业产业发展水平和战略地位。计划到2020年生猪存栏达到670万头,较2015年增加410万头。近些年,兴安盟始终着力推动生猪产业发展,计划到2020年,生猪存栏达到200万头,较2015年存栏增加120万头。除优势产区外,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推进生猪养殖,呼伦贝市计划到2020年生猪存栏规模达到300万头,较2015年存栏增加105万头。巴彦淖尔市重点旗、县、区发展生猪养殖,计划到2020年生猪存栏由2015年的57万头发展到200万头。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286处。鄂尔多斯市生猪生产重点布局在沿黄河流域和无定河流域,计划到2020年生猪存栏达到200万头,较2015年增加93万头。

全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都适合饲养家禽,呼伦贝尔市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河湖等自然资源,在莫旗、阿荣旗和扎兰屯市积极发展肉鸡和大鹅养殖,主打绿色、有机等生态品牌。兴安盟突泉县有禽养殖小区87个,标准化鸡舍977座,养殖能力突破4000万只。5月末兴安盟统计,全市禽类存栏6138万只,同比增长10.17%。通辽市境内的维尔农业公司是一家集商品肉鸭和肉鸡孵化、养殖、屠宰为一体的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年肉鸡、肉鸭孵化能力分别达到3000万羽和4000万羽,计划到2020年商品肉鸡雏、鸭雏孵化能力达到1亿羽以上。赤峰市敖汉旗蛋鸡自动化生产水平较高,目前该旗有蛋鸡产业龙头企业10余家,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基本都实现了自动给料、自动清粪、自动通风、自动控温、自动采光和自动消毒等自动化生产。鄂尔多斯市新建肉鸡屠宰加工厂和水禽屠宰加工厂各1处,项目带动该市年肉鸡饲养量达到1700万只、肉鸭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

“十三五”期间,根据各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依托东部传统区域和西部具有增长潜力的发展区域,选择具有粮食资源丰富及饲料工业比较发达地区,进一步优化生猪家禽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按照“规模化、工厂化、生态化”的标准要求,积极推动大企业入驻主产区发展生猪家禽养殖,新增1500万头生猪,存栏达到3000万头以上,家禽养殖发展的潜力更大,养殖规模突破上亿只,使猪禽养殖规模翻一番,存栏和肉产量进入全国前10位完全有可能,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东北乃至北方重要的生猪家禽产业新兴产区。

4实施“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的需要

(1)满足畜产品市场供给的需要。农业部报告分析,2015年全国羊肉产量441万吨,到2020年羊肉市场需求将达到535万吨,近100万吨的产能,需要比2015年增长15.6%,年均增长2.9%才能实现。目前全国牛肉产量689万吨,到2020年牛肉市场需求还需新增200万吨。同时还预测,到2020年全国猪肉消费量比“十二五”末还要增加250万吨。

(2)推动落实国家农牧业产业政策的需要。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全国来看,由于连年丰收,目前玉米库存较多,出现阶段性剩余,需要适当调减,国家也将逐步取消临时收储价格保护。预测到2020年,猪禽养殖量仅翻一番,农区肉羊养殖稳定,肉牛增加170万头,达到1000万头,猪牛羊禽玉米消耗量可从1450万吨提高到2082万吨,全区的玉米和秸秆完全可以实现就地转化。这样即能够加快推进种植养殖结构调整,又能够促进粮食和饲草过腹转化增值,确保种植养殖户稳定增收,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

(3)发展绿色循环农牧业的需要。自治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土地面积广阔,气候适宜,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玉米种植优势以及病原少、减排容量大等优势,为扩大生猪产能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的做法是按照高标准的要求,高起点、地定位发展猪禽产业,推行种养结合发展模式,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粪污还田,达到零排放、零污染,发展绿色猪禽产业。

(4)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需要。“十三五”期末畜牧业产值可以翻一番,新增产值1000亿元,农牧民收入可以增加1000元以上,为到2020年全区农牧民增收、致富、达到全面小康提供产业基础。

(5)加快推进自治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自治区畜牧业产值在大农业产值中比重达到42.1%,处于向现代畜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期。通过这些产业发展,畜牧业产值翻一番,比重超过50%以上,到“十三五”期末跨上现代畜牧业台阶。

5落实好“稳羊增牛扩猪禽”发展思路

今后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突出抓好品种改良和规模化发展及畜牧业草原品牌建设,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加快推动畜牧业现代化。主要是围绕适应市场需求,以畜牧业发展和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着力推进畜牧业内部产能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为养而种,实现过腹增值,加快构建种养结合的新型农牧业关系。“稳羊”就是稳定牧区头数,提高单产水平;加大农区杂交改良,增加养殖头数。“增牛”最根本的是提高肉牛基础母牛的存栏量,保护农牧民养殖母畜的积极性。通过引进优质种牛,推进母牛扩群增量,带动牧区肉牛繁育和农区架子牛育肥,促进肉牛产业大发展。“扩猪禽”就是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具有粮食资源丰富及饲料工业较发达地区,积极推动大企业入驻主产区发展猪禽产业,把自治区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大的现代猪禽产业基地。

猪牛羊禽是自治区畜牧业的传统当家产业,解决好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关系到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关键在于加强政策扶持,建立起市场风险保障等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金融扶持,化解养殖户贷款压力。据了解,由于活羊价格连续2年大幅度下降,牧民还贷能力下降,借新贷还旧贷,贷款总额逐年增加,还贷压力较大。建议自治区政府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对牧民贷款予以展期挂账,并安排财政贴息补助3年,确保牧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不受影响。

(2)大力支持肉牛养殖,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牛比羊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力相对较小,而且养牛效益也比养羊高,有条件的农牧民开始从养羊转向养殖肉牛。建议自治区相关部门因势利导,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落实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提出的“稳羊增牛”思路,结合国家种植业粮改饲结构调整,推动肉牛养殖。

(3)开展牧区活羊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确保牧民稳定增收。根据目前全区牧区养羊成本和活羊价格,如果出栏每只羔羊的目标价格确定为600元,就可以保证每只羊有150元左右的纯收入。若市场价达不到目标价格,由保险公司赔付差额。可以先期在牧区开展1000万只草原肉羊(2015年全区牧区出栏量共计3000万)目标价格保险,每只羊按100元保费计算,需要安排保费补贴10亿元。建议从国家安排自治区农业政策性保险补贴经费中切块解决。

(4)支持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草原肉羊品牌的市场价值。建议自治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全区草原肉羊可追溯体系覆盖面,形成草原羊肉产品完善的等级、标准体系和若干草原羊肉的驰名商标,提高草原羊肉的识别度,防止假冒。

(5)实施政策倾斜,维护好养殖者的切身利益。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加大对养殖环节的扶持力度,保护养殖者生产积极性;财政扶持资金重点向养殖基地建设倾斜,向真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加工输出企业倾斜,引导企业与养殖者相互参股经营,推动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猜你喜欢
牧区肉羊存栏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肉羊的饲养管理
肉羊育肥技术的要点
肉羊人工授精技术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养猪(2017年3期)2017-02-02 10:07:50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