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凌辉
【摘要】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注重以德治国,几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德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何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会成为首个“中国德文化之乡”?让我们来走进东安,感受这块神秘偏远的土地上传承德文化的厚重氛围。
【关键词】德文化之乡;东安;崇德尚武
中华文明中影响社会最为深远的儒释道三教思想都强调“德”的重要性: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大学》开宗明义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佛家宣扬“行善积德,功德无量”;道家代表作《道德经》中“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指出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为何一个远离中原,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东安,会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德文化之乡”?让我们来走进东安,感受这块神秘偏远的土地上德文化的厚重氛围。
一、舜帝南巡驻跸,孕育德文化基因
东安是“德圣”舜帝南巡驻跸之地,《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尚书》说“德自舜明”,舜帝在东安传播仁德、教化百姓,留下许多传说故事,《舜和后母》、《尧皇让贤》、《舜皇斗寿佛》等都是东安独具特色的民间故事。东安人民为纪念这位“只为苍生不为身”的首领,早在1600多年前的东晋初期,就在阳江源口建立了规模宏大的舜帝大庙,每年阴历八月初一开始,十二日舜帝诞生之日达到高潮,二十日结束。舜皇山、舜皇大庙、舜皇岩、舜石桥、御陛源、天宁寺等地都记录着舜帝的遗踪,传播着德文化。
二、名胜古迹留存,彰显德文化传承
东安留存下来的“德文化”名胜古迹众多,包括舜德、官德、民德、树德、武德、禅德等六个方面的德文化基地。
舜德方面,以舜皇山、舜皇岩等为代表。舜皇山是全国唯一用“三皇五帝”名号命名的名山大川,《史记·五帝本纪》有“江南有十峰,而舜峰高矣”的记载;陆定一《老山界》中有红军部队的六军团在1934年11月从广西全州进入东安舜皇山再到新宁长征北上抗日的记载,其中提到的“翻越陡峭的雷公岩,再过塘坊边,翻过险峻的雷劈岭”等地点均在舜皇山;舜皇岩相传为舜帝的地下别宫,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溶洞。
官德方面,以吴公塔为代表。吴公塔是建于1749年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县令吴德润所建,因吴外调,成了“半拉子”工程,后被继任县令荆道乾续建,历时三年建成,取名为吴公塔,塔不以荆道乾之名命名,而以吴德润之名命名,可见荆道乾之高风亮节。荆道乾历任知县、知府至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是当时著名的清官,以清正廉洁闻名于世的大学士刘墉曾称荆道乾为“第一清官”。时至今日,荆道乾在东安主政期间的德行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一直勉励着东安的从政者常修为政之德。
民德方面,以广利桥、独成桥、舜石桥、敦伦第孝牌坊等为代表。广利桥是建于1773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鸡脚、豆腐腰”的营造技法侗族风雨桥与传统石拱桥的结合,既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又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完美表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广利桥为本地富豪文氏兄弟修建,取名广利桥,是取“广济众人,万民称便”之意。敦伦第是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处勉励族人和睦上进、教以人伦的大宅子,附近还建有邓禹庙,用于纪念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兴汉的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的邓氏祖先邓禹。敦伦第、邓禹庙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先贤的敬仰和对于自身及后人的鞭策。
树德方面,以树徳山庄、耀祥中学为代表。树德山庄是建于1927年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爱国将领唐生智故居。书德山庄大门匾额“树徳山庄”少一横的“徳”、堂联“忠孝节廉绳其祖武,农桑诗礼贻厥孙谋”、中厅的祖德流芳、遹追来孝,都体现了唐生智将军注重德文化传承的优良家风。耀祥中学是唐生智将军1939年在家守孝期间创办,办学宗旨是“树人第一,植道德为大本”和“提倡固有文化,培养社会中坚人士”,办学特色是“树德树人,树德为本”、“劳力劳心,劳力为本”、“习武习文,习武为本”。耀祥中学不仅在全民抗战的特殊时期,为国家为民族锻造了大批能文善武的可造之才,更在七十多年的发展中为家乡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
武德方面,以水岭乡冷山村和江东文武学校为代表。东安是首批命名的“全国武术之乡”,民间历来有“唱不过祁阳,打不过东安”的说法,东安武术健儿曾多次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东安武术秉承“习武先习德”、“不打第一拳”的武德精神。水岭乡冷山村男女老幼都有习武健身的传统,武德良好,民风朴实,从不寻衅滋事,决不先打第一拳,曾有湖南台拍摄的《东安武术遍山乡》电影纪录片在国内外放映。江东文武学校不仅在各种武术比赛中获奖无数,更为各大院校、用人单位、部队输送了大量文武兼修的行业尖兵。
禅德方面,以沉香寺为代表。沉香寺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飞鸽塔、“我心非石”、观音圣水、水底莲花等景点都体现了佛家悲天悯人的禅德文化。沉香寺附近的沉香潭被湖湘文化宗师王夫之列入潇湘十景,并专门作词《蝶恋花·香塘渌水》,《永乐大典》总编纂官解缙游览沉香潭时也特地做了《沉香潭山水歌》。
三、民间习俗流传,凸显崇德社会风尚
东安人民在生产、生活、岁时、礼仪、交易中流传的习俗很有地方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德文化内涵,凸显出崇德扬德的社会风尚。四月八吃乌饭和“十大碗”的传统、孝子潭的故事、插草标和六月六尝新节的习俗、赛龙舟的仪式、东安鸡的来源、白竹村保护古樟树群的传统,均有深厚的德文化历史渊源。“四月八,吃乌饭”,是江南地区的习俗,习俗中流传的传说传承着孝道文化,爱国诗人杜甫、陆游和《本草纲目》对于这一习俗都有描述。孝子潭的故事,流传的是南宋时东安人李文珍孝感动天的故事,李文珍如同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一样破冰捕鱼救母,地方志和明清代都有关于孝子潭的文字记载。赛龙舟的仪式,在端午节为缅怀爱国诗人屈原,东安各地都有赛龙舟的习俗,赛龙舟的过程中有一套隆重而庄重的仪式: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携三牲、摆香案,在河边焚香祭拜,参加祭祀的队员排成长队三叩首、行注目礼,与长者一道请求河神允许大家叨扰几日,竞渡几日后保证恢复河面的清洁与安宁。白竹村有成片的古樟树群,东安境内有2500年树龄的“湖南第一古树”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千年红豆杉,这些都反应了东安人民爱护环境、顺应自然的传统,而“德”的本意即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
四、历史名人及厚德家风的传承,让德文化发扬光大
南宋礼部尚书邓三凤,曾奉敕修撰《宋仪礼制》,家风纯清,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子孙绵延,人才辈出。如今大庙口镇石瑞村仍然保留着邓禹庙、敦伦第、舜石桥等敦促后世子孙传承优良家风的德文化教育场所,敦促后人,为人处世,遵循伦常,发扬光大。席宝田、唐生智、宾步程、雷铸寰、文光普等历史名人的家风和事迹,深得民众敬仰,成为群众教育子女、崇德修身的典范。独具特色的德文化,培育出“崇德尚武、包容纳新,朴实诚信,敢于争先”的东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地处偏远内地的中西部小县,经济欠发达,但具有丰富深厚的德文化素材和积淀,我们要通过创建“中国德文化之乡”,把东安的德文化宣传到位,传播出去,这样既能传承德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作者简介】
唐凌輝(1984—),男,汉族,湖南东安人,本科学历,中共东安县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