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编辑,甘当一块砖,胜任一面墙

2017-03-15 19:32杨颖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1期

杨颖

摘要:编辑是一份充满弹性的工作,行业给他们制订了严格的标准,市场又迫使他们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好编辑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自我修炼的。编辑必须从小事做起,不断锤炼、踏实工作,将自己修炼成文化的窗口,把美好的风景展现给读者。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做好一名编辑的自我修养。

关键词:出版理想 文化品位 独特见解 加工整理 宣传造势

一、处理成型、干燥焙烧,泥料终成砖

处理成型是一个编辑树立终身追求的职业理想的过程。一个文人,在读书求学的路上有三重境界,编辑作为出版人,其理想境界也有三重:第一重,保住工作,以此维生;第二重,职业道德使然,认真完成工作;第三重,建立起出版理想,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编辑有了出版理想,势必就会热爱编辑行业,对编辑工作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从而用心工作,乐此不疲。编辑只有到达了第三重境界,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编辑、一个好编辑。那么,出版理想到底是什么呢?著名编辑家赵家璧给了一个具象的回答——出版理想便是出版一本比自己长寿的书。一个编辑,也许会因环境所迫,出版平庸、浮躁之作,但不能因此放弃追求,忘记自己终生为之努力的是什么。好编辑应保持努力的姿态,努力引导人们阅读,努力收获读者的赞誉,努力争取良好的社会反响。因为无论是什么人,最终都要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闪烁着智慧和精神光芒的好书才能长久地发光发。

对于编辑来说,干燥焙烧是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好书的共同点便是它们都具有文化品位。没有文化品位的图书,即使弘扬主旋律,也只是空洞的说教图书;即使有高额的经济效益,也可能是哗众取宠的低级图书。编辑作为文化传承的使者,只有自身保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才能摒弃文化垃圾,挖掘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那么,编辑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呢?首先,编辑要有扎实的文字基本功。近几年,图书编校质量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标点到用词,从语法到逻辑,都属于审查范围。编校质量尚且不过关、错漏百出的图书,其文化品位便略见一斑;其次,编辑必须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好学者。编辑要广泛阅读,了解各种知识;第三,编辑要在自己工作的领域“术业有专攻”,能整合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知识文化,能为选题找到最合适的作者,能判断作者水平的高低;最后,编辑要不断创新图书版式及外包装等呈现方式。优秀的编辑总是对呈现方式孜孜以求,力图为优秀作者的创作文本配上一套得体的“衣服”,善于创新呈现方式的编辑也能引领出版潮流,创造骄人的出版业绩,甚至引发“出版革命”。

二、夯实文本建筑中的每一块砖

用編辑专业术语来说,夯实文本建筑中的一块块砖,便是“编辑加工整理的过程”。无论是期刊,还是书籍的出版,就像一台计算机的问世,包含了硬件与软件的建设。硬件是一些必须要走的工作流程, 包括申报选题、设计版式、技术初审、三审三校等。身为编辑,对此烦琐过程自是谙熟于心,不追究、不加赘述。笔者想说的是软件——编辑给图书之花浇灌的激情、心血与汗水。

中国法制出版社庞从容先生曾临危受命,接手一本因难度过高、劳动量过大,谁都不愿意编辑的专业译作。他每天伏案到深夜,进行了大量的编辑加工:无数次翻阅书稿、对照原书、规范体例、添加页边码、查询词典、请教名家教授……经过了五百多个日日夜夜,庞从容完成了一本近七百页的大部头译著,这是非常坎坷艰难的编辑历程。最后,这本书的市场反响非常好,被《出版广角》评为优秀版权引进书,《新京报》用半个版面为此书刊登书评。庞从容先生说,在拿到样书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经过了一场洗礼,对自己未来的编辑之路充满了信心。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魏钢强编辑,他给出版社的青年编辑讲述了自己编辑《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过程,让青年编辑深受启发。这本图书的作者本意是想创作一本教材式的理论型工具书,但是魏钢强编辑判断,图画书的主要阅读方式是亲子阅读,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需要的是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阅读指导书。于是,在得到作者的首肯后,魏钢强编辑通过精心而大胆地加工,将一本晦涩难懂的小众图书做成了大众艺术品。书中明晰的体例、密集的信息、便捷的索引、丰富的图片,让读者爱不释手、受益匪浅。这种图书创作形式,在当时的少儿图书市场尚属首创。一名好的编辑就应该这样,不局限于将作者的文稿编排成铅字,而是应挖掘出作者因“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忽略掉的作品内涵,赋予文稿更多的意蕴,通过自己的巧手加工为作品锦上添花。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湖南岳麓书社的唐浩明编辑,历时11年编纂、校正、出版了1500万字、30卷的《曾国藩全集》。为了编辑这套书,唐浩明对曾国藩进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把与曾国藩所处年代的相关书籍,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尽可能地找来阅读。唐浩明更是因为自己多年的潜心研究,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完成了从编辑到专家的跨越。唐浩明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专业精神、职业操守的编辑不但可以成为一名好编辑,更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大学者。

三、读者消费市场的敲门砖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传媒迅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编辑除了要谨记“内容为王”以外,还要善于宣传造势,推广自身品牌,扩大品牌在读者中及业内外的影响。接下来,笔者将以少儿期刊编辑为例,介绍编辑应怎样当好消费市场的“敲门砖”。

1.全媒体的广泛宣传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有优势,编辑要做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手抓。传统媒体宣传,如与同类刊物交换刊登广告,在报纸上刊登相关报道,通过邮发、自办发行等发行渠道向读者发放宣传材料;新媒体宣传,则是开辟杂志社专属网站、博客、QQ群、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或者依托网络销售平台,如龙源期刊网、蜘蛛网等进行营销。

2.不断创新营销思路

平台对任何正规杂志都是开放的,如何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新颖的营销宣传,这是考验编辑“敲门”功力的重要标准。商务印书馆一位年度最佳营销编辑,有一个深为行业人士称道的营销案例。他责编的一本学术著作——《北平生活费之分析》。为了把读者的目光吸引到这本书上来,他撰写了一个微博,内容将民国人力车夫的生活状况与当下关于出租车份子钱的讨论相结合,使读者对民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个微博被反复转载,推动了《北平生活费之分析》这本学术著作的发行,图书上市不到一年,就多次重印。

3.打造校园直销通路

校园直销通路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杂志社在各地培养优秀的校园代理商,由他们组织各地学校进行订阅;第二,由杂志社编辑深入校园,在校园中建立“小记者站”,定期举办主题活动,以此建立与学校之间的信任机制,广泛地吸纳读者。

4.积极建议各地教育部门进行阅读推荐

江西省《小星星》杂志社编辑的《作文100分》入选江西省“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阅读推荐书目,在全省小学生中推广阅读,这个举措不仅提高了本书的销量,而且让本刊受到了更多读者的关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老鼠记者》系列图书入选广东省教育系统推荐书目。此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还与江苏省无锡市青少年教育中心联手合作,带动了《老鼠记者》系列图书在两省的销售,让该丛书更广泛地为小读者所认同。

综上所述,稿件就像一块块砖,坚硬,方方正正,但是经由建筑家的打造,这些砖筑起了形态万千的建筑物。因此,编辑只有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编辑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彦艳.赵家璧编辑思想及其成功[J].编辑之友,2013,(7).

[2]刘瑞峰.恪守编辑职业道德 提高编辑工作质量[J].新闻世界,2013,(3).

[3]韩基圣.编辑工作者的自我修养与社会职责[J].北方经贸,2001,(3).

[4]刘明寿,田振东,赵智岗.从编辑的角色定位谈青年编辑的素质培养[J].编辑学报,2005,(4).

(作者单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