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未来的思考

2017-03-15 16:59李志茹
青春岁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阿苏诗歌价值

【摘要】阿苏的诗歌里饱含着对锡伯族未来的思考,柔和的思绪里充满了警醒的意味。对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逐渐面临流失的趋势充满了抵触和无奈,渴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尽力挽留。

【关键词】阿苏;诗歌;价值;民族未来

一、暮色里的民族

阿苏的诗歌里有很多关于“黄昏”的意象描写:“旷野飘然/马蹄铿锵/远戍卡伦的侍卫披挂前往/酡红的夕阳斜挂天边/仿如一枚浑圆的/铜镜(《口述史:我们的祖辈》)”,这段诗中“夕阳斜挂天边”暗示着锡伯族人马蹄铿锵的戍边战士戍边的这段历史就要消失了,就如夕阳一样,尽管美好,但是却要落下白日的帷幕。这段戍边的光辉历史终将成为历史车轮的辙印,而这辙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人遗忘。饱含着诗人对戍边卫国的锡伯族祖先的崇敬和对历史可能被人遗忘的惶恐和担忧。

“落日的对面,一头饮水的奶牛通体金黄/它抬头望了望静静的河岸/干热的风吹来/淡紫色的苜蓿花/在摇曳的草浪之上/展露笑靥/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倏然掠过沼泽地/像飞翔的火苗/擦亮了一茎椒蒿小小的寂寞/这时,空旷的远山/一点一点地/被黄昏巨大的翅翼收藏(《收藏》)”这里的“黄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孤独和寂寞之感,一切的美好终将落入黄昏的翅翼之下,这是一种巨大的孤独落入夜幕,却无人可以理解这种心境。这种孤独和寂寞是因为美好的事物即将逝去,但是却无人感到遗憾和惋惜,只有诗人自己有这样的感情,诗人因此感到寂寞孤独。

“当暮色降临/一条小路卧躺在长满芨芨草的野地里/起伏不定/就像赶车人随手挥起的一道鞭影/沿途,砂砾滚烫/竟把我噙满泪水的眼睛灼烫(《疼痛来自于旷野辽阔的苍茫》)”这苍茫的旷野无比巨大,暮色又要降临,于是孤独和恐慌的感觉又袭击诗人的心头。“在通往卡伦的路上,寂寞的骑手/爱上了一场疾病/一座萨满的场院里,酒与灵魂/被秘密地安妥/谁把爱情埋进了箭囊?谁把风湿交给了草药?/我的一把破旧的东布尔/会在落日下弹奏那根疼痛的神经吗?(《最后的卡伦》)”“落日”再一次和“寂寞”成为搭档,寂寞之感总是在黄昏时分才会感觉得到,卡伦是祖先戍边的记录地,“最后的卡伦”不是说卡伦消失了,而是记录着祖先在戍边杀敌时候的历史即将消失了,这是诗人对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所产生的担忧和恐惧之情,这种担忧意识却依然只是少数人拥有,所以感到孤独寂寞。“这是早年的一个黄昏/年迈的牛录章京/解甲归于田园/他翻身下马,取下弓箭/枯坐在浑圆的落日里/怅然而望/眼睛里蓄满伤感的风暴(《伊犁河左岸》”“东天边的鱼肚白,落进了/父亲的海碗里/奶茶滚热/灶台边,炊烟袅袅/格格亦袅袅/太阳一般的大饼/在热锅里三番九转/漾起一股麦香/午后的光线,推开朝南的窗棂照进来/映在/土炕的雕花木柜上/一头驮水的驴/咔嗒咔嗒/穿过一条深深浅浅的胡同/走进深深浅浅的/黄昏……(《牛录一日》)”以上所有的诗歌中都有“黄昏”或者“落日”的意象,这样的意象背后总是表达着孤独寂寞之情,表现了阿苏内心对锡伯族历史产生的忧患意识,以及对锡伯族文化逐渐衰落所表达的感伤。

二、思绪中的怅惘

阿苏的诗歌读来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深切的哀伤和追悔莫及之感,他的诗歌的内容所包含的意象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但是读来又觉得是司空见惯的常物而已,这就是他的诗歌的语言魅力和意象魅力。他的诗歌质朴平实,但是就是这种质朴平实才能给人带来亲切之感,但是越来越会发现,这些质朴美好的东西即将消失,这时候读者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伤感。伤感之后的思考,就是阿苏写诗的目的之一,那就是警醒人们去珍惜守护那些我们身边的质朴的美好的亲切的东西。这种东西往大了说可以称之为一种“不忘本”的文化,也可以说是民族文化,民族是我们的“根”,保护好“根”,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 克. 年轻的地平线[M].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1993.

[2] 亚 楠. 西部回声[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

[3] 金惠敏. 青春的忧郁[M].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1.

[4] 艾 清. 牛录—新疆锡伯族族群認同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 2011.

[5] 吴孝成, 翟新菊. 质朴的乡土底色——锡伯族诗人阿苏诗歌创作谫论[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04:52-56.

【作者简介】

李志茹(1990—),女,满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猜你喜欢
阿苏诗歌价值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