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雁汶+王羽
【摘要】《我弥留之际》中女主人公艾迪形象的塑造手法不同于福克纳以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正负面的那么分明。种种矛盾使得艾迪很难被定义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因此本文将对艾迪的性格进行解读,以及分析这种性格的成因和与女权主义的关系。
【关键词】艾迪;女权主义运动;人物性格
小说《我弥留之际》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是福克纳早期小说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的语言运行的十分新奇,同时结构很是新颖,有意识的设置了一种内心独白的形式,让该部小说中15个不同的人物角色具备各种鲜活的个性,整部小说就是59个意识的段落去构筑整个故事的框架。在这样一种意识的格局中,艾迪这个角色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及其内心的煎熬,一直都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而当时的社会环境的特殊性是造就了人物性格复杂的原因之一。在新旧体制改革大的社会背景下,造成了人们的极度恐慌甚至心理扭曲。同时家庭的种种矛盾,缺乏爱的生活,使得艾迪这个作为南方下层的女性彻底失望。《我弥留之际》把艾迪这个可怜的女性用复杂的手法塑造成“女性主义”的影子。也通过她的不幸向我们诉说着女性主义发展的艰难。
一、艾迪的人物性格
福克纳从未停止过对女性的创作,但在《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形象并未像以往女性形象那么正负分明。她的性格十分复杂且个性十分突出。
1、自私冷漠
当艾迪做小学教师时,她既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也不喜欢自己的学生。因为她认为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秘密和自私的想法,每人身上流的血都不一样,当然也和她的不一样。于是她总是期待学生犯错误,这样她就可以拿鞭子抽他们了。她的自私不止表现在和学生之间,还有和自己的孩子上,她认为只有朱厄尔是爱情的结晶,其他几个都是没有爱情的婚姻给她的,所以她只爱朱厄尔,愿意在他生病的时候守候着他,为朱厄爾掉眼泪,甚至在死前在只是期待着想见朱厄尔,对其他几个孩子并没有太多留恋,从母性角度看,艾迪是十分冷漠自私的。
艾迪不止对学生冷漠自私,对丈夫也是一样。因为忍受不了孤独而嫁给了安斯。受到虚无主义影响的艾迪将“爱”称为“仅仅是填补空白的一个影子”。
2、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坚强
艾迪是一位典型的美国南方的女性,社会地位很低,虽然第一次女性主义动已经结束了,但美国当时南方很落后,因此女性还是处于被压迫的处境,《我弥留之际》中的艾迪是一位具有强烈反叛精神的人物,她不同以往女性受到压迫就忍受,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反抗。艾迪不但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同时也很坚强。这与安斯的自私吝啬人物性格分不开的。她是一个不彻底的虚无主义者,没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却不能自然的表现出来;这样的她不得不坚强,对生活的无奈,对丈夫的失望,她都要独自忍受。
3、诚实勤劳
虽然艾迪自私冷漠、疯狂、孤独,但是她是一个诚实的人,她教导自己的孩子“欺诈乃万恶之首”。但有时她自己不得不做出了欺诈的行为。她偏爱朱厄尔,在朱厄尔为挣钱买马熬坏了身体时,她特地做些东西给朱厄尔吃,但是藏藏掖掖不让别人看见。艾迪是很勤劳的,就连她的丈夫安斯也承认,“天下再没有别的女人像艾迪那样费神把孩子们拾掇干净的了”。相对于艾迪的勤劳,安斯真是懒惰无比:作为一个农民,安斯衬衫上从没有汗渍。
二、艾迪性格的成因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都离不开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家的体制和经济状况这个大环境,另一个就是人物所处的小环境——家庭和人际关系。《我弥留之际》这部作品创在与19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美国新旧体制变革时期,20年代的经济繁荣一去不回,30年代的经济萧条,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同时在30年代,各种各样的合作行为几乎在整个美国都得到了鼓励。全国范围内,“集体主义”成了一种口号。传统意义上说,南方的集体主义理想意味着一种对长期存在的集体关系和风俗的尊重。福克纳把南方这种集体主义理想写进了小说中。艾迪就是生活在美国南方下层的妇女,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在家中更是没有地位。而政局动荡经济奔溃的社会没有也更没有办法给像她这样的妇女一丝安全感。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解救”自己,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社会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使得人们之间也有了隔阂。毋庸置疑,福克纳在小说中触及到了存在于当时美国社会中的许多社会现实问题。如果说艾迪复杂的性格,社会原因是主要原因的话,那家庭的种种矛盾一定是最直接的。最先把艾迪推向绝望、无助边缘“黑手”。而作为丈夫的安斯则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安斯的自私和吝啬也使艾迪心理越来越孤僻。他没有丈夫对妻子的爱,有的只是对方自私自利之心。这让艾迪对婚姻对家庭失望之极。
三、艾迪形象与女性主义的关系
由于“第一次妇女运动只是一次改良运动,而不是一场革命”。这说明,此次运动既没有彻底改变妇女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也没有使女性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地位获得根本性的转变。但无可否认的是,它的成功开展,不仅使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更加强烈,而且还使女权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为日后再次爆发为女性主义运动争取更为广泛的平等权利的、大规模的女权运动提供了可能。
艾迪生活在美国传统的南方,在南方女性应该是贤妻良母的形象,艾迪虽然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永久的死而做准备”,使她不能与人正常的交流。但是受过教育的艾迪也没有完全像父亲一样变成虚无主义,艾迪身上有着第一次女权主义的精神,同时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艾迪变得更为激进,她希望控制学生,就像男性控制女性一样,她用鞭子的打学生要永远在学生的血液里留下自己的痕迹,这种看似变态的方式其实也是艾迪在女权主义影响下加之自己的孤独,在社会没有地位,得不到认可后而产生的一种更为激进的女权思想。艾迪的这种畸形女权意识虽然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但是已经超越了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所提倡的简单的政治权,已经开始意识到男女性别的问题也是使女性被压迫的一个重要原因,想着打破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而是需要男女平等。这些激进女权主义思想成为美国妇女争取平等独立的思想武器,被当代女权主义者继承和发展,在美国当代社会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而运动过程中的一些宣传、组织等斗争经验,被第二次女权运动所借鉴和引用,为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顺利进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
艾迪并不是全人类的代表,甚至说也代表不了整个女性,他只不过是在男权制压迫下的女性个体,她的欲望受到压制,发言权被剥夺,她是一位渴望拯救自己,脱离男权的女性,而她在男权制下这样的想法使她脱离了丈夫和孩子。更重要的是,艾迪很明显地意识到了自己受到的社会压迫,使她陷入无从选择的人生,从而性格变得古怪复杂。总之,艾迪不能单独片面解读为一位行为怪异,冷酷无情的女性,我们应看到这个悲惨女性背后吞噬人性的男权力量,同时看到作者威廉·福克纳的作品所关心人类的命运,尤其是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女性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付 旭. 父权制下的女性——女性主义解读福克纳笔下的艾迪[J]. 江西: 南昌大学出版社, 2008.
[2] 周莉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女权主义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探析[J]. 浙江: 宁波大学出版社, 2011.
[3] 吴永红. 《我弥留之际》中的女性“影子人物”[J]. 黑龙江: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2.
[4] 周 赛. 男权世界中的局外者——从女权主义角度解读《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形象[M]. 湖南: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