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宽厚如黄土大地(节选)

2017-03-15 20:20李军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7年3期
关键词:泡馍陈忠实白鹿原

李军

1981年春天,我应邀参加《长安》杂志搞的一次业余作者座谈会。当时陈忠实也是业余作者,坐在我对面的长条凳上。

在众多的业余作者中,他看上去是最年长的,实际上当时他还不到40岁。他沧桑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一双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编辑老师们在谈文学创作的时候,有很多作者提问题,大家交流得十分热烈。陈忠实始终没有说话,腿上放了一个黄书包,一直在不停地做笔记,态度非常认真、虔诚,那神情很像一个正在记账的生产队会计。

中午,编辑部招呼大家在一个大排档吃粉汤羊血泡馍。因为人多,里边坐不下,我们一人端一碗在路边蹲着吃,一片吸溜吸溜声。不知是谁说了声:“这咋好像是进了养猪圈!”惹得好几个人笑喷了出来。大家的吃相不好,但都吃得很香。当时的主编是诗人子页,贾平凹是小说组的编辑,他们算是这个活动的组织者,所以不停地招呼大家,一碗不够再整一碗。那个年代,吃一碗粉汤羊血泡馍就和过年一样,大家吃得神采奕奕。其间几个业余作者高谈阔论,陈忠实依然沉默不语,斜挎一个黄书包,蹲在路边很专注地吃着泡馍。大家都叫他忠实,从和大家断断续续的交谈中我才知道,他当时虽然是业余作者,实际上已经是西安郊区(后改为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那是一个文学至上的年代,我们对一个作家的崇敬遠远超过了官员。

忠实先生属于冷峻讷言的人,高兴了和你聊上几句,不高兴了理都不理你。甚至有人一句话没有说对,他一声“滚”,就直接把人家赶了出去。当时路遥、平凹的声望如日中天,京夫、高建群、杨争光的小说也频频获奖,陕军作家群气势如虹。而在一段时间里,忠实并没有什么力作问世。可以感觉到,他当时的压力应该很大。后来他就干脆住在乡下搞创作,在很多他应该出现的场合里我都没有见到他。一次我在作协开会碰到忠实,我说:“最近见不到你,是不是在偷偷整什么大部头?”忠实平静地说:“没有没有,就是在乡下寻个清静,读书学习呢。”依我当时对忠实有限的了解,他像一个勤劳的农夫,默默播种,精心耕耘,从不张扬,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只要到了收获的季节,一定会有金灿灿的果实。

他刚直、质朴、隐忍、坚守,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勤勤恳恳地劳作,用自己的秃笔记录着关中平原上一个又一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如同一个时代忠实的书记官。

经过两年准备、四年耕耘,1992年,《白鹿原》悄悄问世,很多朋友,包括忠实自己也没有预料到,《白鹿原》出版后的影响力会像涨潮的海水,悄悄地来、慢慢地涨,且一浪高过一浪。20多年来只见涨不见退,时间的潮水反而将它冲洗得更加坚实、纯粹。

陈忠实是个唯下不唯上的人。对直接领导他的官员,他常直言相对不惧权势;对业余作者,他反而常表现出少有的耐心,很多业余作者的信他都亲自回或者交代《延河》编辑们回。我们杂志当时搞过几次业余作者笔会,好几次他都推掉官方活动来参加我们业余作者见面会。记得他在一次会上说过:“我们这一代作家能取得一些成绩,是与我们陕西老一辈作家的培养、扶持分不开的。文学需要传承,所以参加我们业余作者的活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上,横眉冷对权贵阶层;对下,披肝沥胆悉心回报读者。这就是生、冷、蹭、倔的陈忠实,这就是粗犷浑厚、大气磅礴的陈忠实。

(选自2016年9月《北方人》,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陈忠实是一位杰出的拥有强烈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1997年他凭借《白鹿原》一举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是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这是一篇悼念文章,作者在篇末用“生、冷、蹭、倔”来形容陈忠实,这里的“生、冷、蹭、倔”是陕西人的性格标签,即外表冷峻、寡言少语、刚板硬正、宁折不弯。作者这样写没有贬责之意,而是饱含惊叹、欣赏、赞许之情。

其实,文中所写的陈忠实的形象,正是中国大多数文人的形象;文中所写的陈忠实的精神品格,正是中国文人不断传承的精神品格。你有没有发现,陈忠实的形象品格和《一面》中的鲁迅有很多相似之处呢?

读有所思

1.作者笔下的陈忠实是怎样的形象?

2.这篇文章是如何将记叙、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的?试举例说一说。

猜你喜欢
泡馍陈忠实白鹿原
家乡的羊肉泡馍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陈忠实与我的家事往来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电影《白鹿原》得失谈
陕西泡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