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腰捡樱桃

2017-03-15 20:09刘红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门徒耶稣彼得

刘红

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一次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捡,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穌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当初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我们不能否认,耶稣的话充满了理性的教育智慧。当门徒彼得不愿弯腰捡马蹄铁时,耶稣没有说什么,他知道眼前的利益不能对门徒构成直接的诱惑,即使现在强迫,也无法撼动门徒的心灵。

耶稣的高明还在于他有卓越的远见,他对世事的洞察与预设总是那么精确细致。他清楚地知道前进的途中全是茫茫的荒野,那用三文钱买来的十八颗樱桃将在适当的时候对那位不愿弯一次腰的门徒构成极大的诱惑,到那时,无声的教育会胜过几十遍苍白的责令。倘若教师都能像耶稣那样把“世事难料”变“世事早料”,或许多姿的课堂教学中,面对意外的“精彩”、几许“难堪”的提问,教师的语无伦次、口不择言的失态将不复存在——因为你的早料,让脆弱的心灵寻找到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不该发生的便戛然而止;因为你的早料,面对太多的“也许”,你都能处事不惊、沉着机智。

不难看出,耶稣不厌其烦地丢樱桃其实是对门徒的一种惩罚,我们可以想象,彼得在狼狈的十八次弯腰过程中体验到的将是怎样复杂的情感——自责,后悔,抑或是理性感悟后的深刻?李镇西博士在谈到教育时曾说:“科学而成功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马卡连柯也认为惩罚与尊重并不矛盾,他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如果没有与科学教育精神相匹配的教育惩罚,学生将在一片虚幻的褒奖声中逐步偏离道德认知的轨道。因此,教育需要寻找、帮助学生从他律过渡到自律的惩戒,一切姑息、放纵的行为都是对学生前途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耶稣“道是无情却有情”和“十八次弯腰”留给教师一个思考的空间:智慧的教育营造的是平淡无痕的人文深潭,在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水面,教师应给予宽容的等待;智慧的教育把学生看作一簇簇等待点燃的火把,当无边的黑暗笼罩四周时,请教师给予及时的擦燃与点拨。

猜你喜欢
门徒耶稣彼得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两双鞋子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你看见的瞬间都将成为历史
你看见的瞬间都将成为历史
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