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实践环节 开启创造思维

2017-03-15 18:31陈健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环节绘画美术

陈健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关注重点往往放在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却忽视了在艺术实践环节学生作品的呈现效果,形成“重過程,轻结果”的误区。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将想象的画面很好地表现出来,这说明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

一、问题产生原因

在听课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导入、新授、展评”这几个环节,对于学生艺术实践环节不够重视,主要原因总结为以下两点原因:

1.教师方面:教师主观上不够重视。例如,教师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将导入、新授、展评等环节描述得十分详尽,但在描述学生艺术实践环节却只有“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寥寥几个字。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创作时,教师只是随意地观察学生创作过程,并没有对学生创作进行辅导,任由学生自由发挥。这些教师在主观上认为辅导学生创作是干扰限制学生想象而不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创作。

2.学生方面:学生绘画兴趣降低。学生对于绘画兴趣的降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原因。主观上学生自身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不足,客观上与教师教学方法有极大的关系。教师美术课堂上对于美术技法的弱化,创作时教师不加以辅导,导致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创作模糊不清,不能将自己所想很好地表达在画面上。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自己的创作绘画能力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不会画画,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

二、问题表现特征

经过教学改革实践,美术教育理念更加富有创新精神,但是部分教师对美术新课程标准产生了误读。

1.课堂预留创作时间不充分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彩呈现导入新课和讲授新课,两个环节至少需要15到25分钟时间,再加上展评环节的5分钟,仅留给学生10到20分钟的创作时间,学生作品的创作需要初步的构思勾勒再到后期的上色,短短的十几分钟很难呈现出精彩的绘画作品。这就需要美术老师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又要预留给学生充分的创作时间将作品深入细致地刻画,保证作品的完整性。

2.教学方式重“美”轻“术”

美术不仅具有美的人文性,还具有术的技巧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美术教师只注重美的人文性,忽视术的技巧性。美术课件制作非常精美,学生观看非常投入,但是到创作环节却不知从何下手,更谈不上高质量地完成作品。这就需要教师术的引导,通过范画的演示引导学生并传授绘画技巧。但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很少示范作品,或者示范过于概括,缺少针对性,难以完全发挥范画的启发引领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画面的理解能力逐渐减弱,绘画水平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

3.作品展评不及时

部分教师在批改学生作品时,多以等第简单批改。对于学生作品中的优缺点则很少涉及,学生得不到教师对于自己美术作品的及时反馈。优秀作品得不到学生期望的表扬与鼓励,存在问题的作品得不到及时的修改建议。作品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作品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创作热情逐渐减退,绘画水平停滞不前。

三、问题解决方法

艺术实践是学生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巩固所学绘画技法,发挥自由创意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作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美术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分层设计”的作业观,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在同一题材的创作当中高年级学生作品的精彩程度和低年级学生作品相比,并不突出甚至不如低年级。高年级学生对于美术技法的接受能力要比低年级强得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和教师的技法传授有很大的关系。新的艺术门类和新技法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美术教师在繁重的课务之余应当及时“充电”,否则就会与时代脱轨,从而导致自己的教学内容陈旧,技法落后,不但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磨损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提出合理的创作要求

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创作,树立自信心与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钻研教材内容,制定合理的创作形式和要求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制定的创作要求难度要适中,以确保学生能够在30分钟之内完成,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学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复杂的创作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工完成,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鼓励,获得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有难度的创作,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3.关注学生创作过程

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去,而不是作为旁观者。不同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态度,这直接影响作品的画面效果。有的学生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时非常投入地沉浸在画面当中,而有的则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创作要求,创作时心不在焉。遇到态度被动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示范讲解调动学生创作热情,带动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最终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创作。在小组合作中遇到困难,必要时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帮助。

其次,在创作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和独特构思,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意构思,教师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和多数人存在的问题,针对他们设计作品的主题、类型、手法、形式美感、色彩表现和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逐步指导;另外教师也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做到具体纠偏解疑,使学生学有所获。可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拓展其作品的表达,使之更完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一些方法,如分析和比较、概括与提炼等,进行创造性思维想象的训练;引导学生大胆怀疑、不盲从,有独立思考创意设计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要实现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美术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艺术实践这一环节。只要我们在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分析探索,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美术课就会因学生精彩的作品而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环节绘画美术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创意美术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