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体验学习

2017-03-15 16:03肖海燕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探寻乐趣调查

肖海燕

摘要: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做出很大的贡献。必须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品社课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结合教材,以一些生动的案例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规范自身品德。

关键词:调查;探寻;乐趣;价值

在我国当前阶段,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消除学生的距离感,如何使品社教学生动化、生活化,一直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并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案例,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一、调查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品社课在教学环境中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学校安排课程较少,甚至没有专任的品社课教师,仅仅让其他科教师兼任。教师对品社课的认识不到位,仅仅将教学方法简单看成勾勾背背,教学过程十分枯燥,教师追求单一的教学目标、忽略三维目标之中的和谐统一,轻视教学活动之中的教育性与目的性,轻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实践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无法与学生生活结合,品社课程失去其教学意义。

在教学中,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活动设置不合理,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小学品社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差距,品社课的教学特点就是“讲道理”,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无法接受纯粹、空洞又脱离实际的思想教育,因此无法达成品社课教学目标。例如文明出行,品社课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单调苍白的课本倡导学生文明出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是随手扔垃圾和无序乘车等现象,部分家长还会因为学生“文明”出行而嘲讽学生的行为,这导致学校品社教育開展困难,教学效果不明显。

校园内的品社教育与家庭环境中的实际生活存在差距。教师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品社教育不应该局限在校园内,而是应该继续延伸到课下、到学生家庭中,当前情况表明品社课教育在学生家庭环境中出现偏差。例如,在校园内的品社课堂上,教师会教导学生团结友爱、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互相谅解,但在家庭环境中,部分家长会教育孩子“有仇必报”“睚眦必报”等错误思想,这使得学校与教师开展品社教学工作举步维艰。

二、找寻方法——体验中享受乐趣

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低局限其集中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生活,注重体验,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又充满乐趣的教学气氛,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意义,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学习品社课程内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可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建立道德情感,用自己的心灵体悟生活。

(一)构建情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作为一种模拟学生生活、再现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构建生活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构建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开展《消除隐患事故》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这样一个情境:在一个封闭的屋子里,一位学生点燃燃气灶给自己烧开水,却在等待的时候回到卧室打游戏,“激战中”的学生忘记了烧水的事情。这时学生开始为这个情境中的同学担心,这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对安全隐患的认知与重视程度。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使用品社教学课件先为同学播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平静幸福的生活和火灾发生时出现的伤亡与混乱、火灾之后的悲伤与无奈,这样鲜明的对比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品社课的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把这种谨慎带到生活中去影响父母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品社教学才真正实现了国家开展课程的教育意义。

(二)选择案例,开展品社针对教学

在教学课程中,有些案例并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在熟悉的案例中学到知识与道理,达成情感与思维上的共鸣。

在《品德与社会》(五上)中,教师在开展“我们共同的家”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准备教学课件与地图,使用课件展示课题与国家地图、省级地图、市级地图,逐步引导学生,从学生的身边入手,带领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与祖国。教师教学必须结合实际,与时代接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直观感受我国当前阶段日渐增强的综合国力和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亲切感,鼓励学生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在《品德与社会》(五下)中,教师在进行“拥有好心情”课堂教学时,可以使用PPT开展教学,教师必须重视该阶段的学生情绪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控制情绪,达成了解烦恼、解决烦恼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烦恼,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并且询问其解决烦恼的具体办法。在此基础上,教师须要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并且找出其中可行的,剔除不合理的。这种实际教学案例,就出自学生的身边,学生可以明白烦恼并不是自身独有的,消除其内心的不安,成功使学生形成自信,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在《品德与社会》(六上)中,教师在开展“筑起血肉长城”课堂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在课程开始前阅读相关历史资料,重点掌握大型战役的前因后果以及历史意义,教师需要熟悉历史图片与文字音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十分熟悉的国歌,由其诞生背景与意义引入教学内容,介绍抗日战争的时间与简单脉络,将教学重点放在平型关大捷与台儿庄战役上。这一案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强国、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勤奋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简单了解抗日战争经过以及其中发生的战役,教师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在《品德与社会》(六上)中,教师在开展关于自然的课堂教学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前以小组为活动单位鼓励学生了解自然情况。教师进行这一课程教学时,须要使学生对自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确自然使用空气、水、土地以及阳光养育了人类,以此激发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季节以及学生游玩的经历引出大自然,使用课件展示自然风光,举办“憋气”小游戏,使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并揭示课题。这一案例可以使学生明确自然与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以感恩的心去回报自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师落实品社教学工作、实现教学意义。

(三)实施调查,给予学生成长机会

品社教师必须明白,教学必须结合实际,因此可以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品社课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确定调查项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以及调查结论,随后在课堂上展示调查成果。例如,在进行《安全的生活》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调查身边存在安全隐患的事情,在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事故发生时,人们应该如何处理,最终后果如何。通过调查,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明出行的重要性和违反规则的危害程度,明确事故时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更加珍视生命。

三、实现价值——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当前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发展势头迅猛,新时代新要求,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使用新鲜的知识、观点和教学理念。因此,开展品社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体现出生活中的真谛,以学生为学习生活中的重点与中心,选取可靠的教材,利用形式多样的品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并制作出学生喜爱的品社课程,教师提升教学课堂魅力,实现教学实效性,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传统教学中,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现今课程改革推动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已经由“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成为课堂的中心,因此在品社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操作,更为充分地理解学习内容与生活道理,明确学习重点,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

学会做人和生活、学习美好的品德是小学品社课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学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实际生活与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不能脱离实际讲述空泛的道理。在小学教学中,学生的年龄偏低始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制约,只有教师真正站在学生角度、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才能使品社课的教学内容更为丰满,教学方式更为新鲜,教学理念充满活力,以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品社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万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1,11(26):129-130.

[2]娄鼎榕.《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时事資源”的引用策略[J].新教师,2014,23(5):420-421.

编辑/于金苗

猜你喜欢
探寻乐趣调查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探寻《指南》背景下幼儿艺术作品的评价方式◇蔡雅玲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