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旧城空间活力场

2017-03-15 18:37刘张竞一武健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正街黄桷旧城

刘张竞一+武健

摘要:黄桷垭正街,昔日是联通川黔两地的唯一通道,以地势险要商贾云集闻名。百余年后,驿道文化已无太多遗存,居民私建的房屋破败不堪。本文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老城出现的空间品质下降和特色文化丧失等问题对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展开了调研,结合“空间活力场”理论意图为现今的老旧街区更新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關键词:旧城更新;空间活力场;老街;地域性;空间活力

一 当下黄桷垭正街

黄桷垭正街地处重庆市南岸区,毗邻重庆邮电大学,北面接壤黄桷古道。古时,黄桷垭正街作为川黔两地间唯一的通道,曾一度代表了川黔的驿道文化。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与国民党守军也曾于此爆发多次冲突。此外正街附近的潜在旅游资源也甚为丰富有黄山、真武山、老君洞、文峰塔、德国使馆、老龙洞、宋代瓷窑遗址、陪都遗址、黄桷古道、涂山雕塑园、一棵树观景台等名胜。

过去十几年来的人口外迁,使得街区进一步的衰退。新建城市与老街之间已无法相互融入,城市裂痕逐步加深。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百余年来生长的老旧建筑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老街居民的需求,卫生及燃气系统的不完善已成为居民们日常所诟病的问题。从街边零散的食品摊隐约可以看到当年驿道的影子。年轻人们逐渐搬离老街,街区已看不到百年前的活力。

二 黄桷垭正街的文化特性及发展机遇

百余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黄桷垭正街多样的建筑风格,从传统的穿斗式巴渝民居、开埠风格建筑、民国风格建筑到现代框架建筑。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使得街区的丰富度及趣味性得以保证。因街区筑于山林之间,层叠的建筑营造出了丰富的空间感受,周边的山林资源也为街区的景观规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 “空间活力场”的概念

“场”作为一个物理学概念,最先出现于法拉第的电磁理论,《现代汉语词典》将“场”定义为:“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而空间,是一种具有活力的结构形态,它作为物质存在,具备产生“场”的前提,在空间环境与人的交互活动中产生类似电场、磁场、引力场的一种现象。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空间活力与磁场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我们把这里当做契合点,找出场与空间活力的对应关系。提出了运用“空间活力场”更新旧城的理念。

四 引入“空间活力场”促进老街再生

人的聚集是城市活力产生的基础,从社会学来说,人类的群居特性形成了人类初始的聚落,尽管现代城市已与初始聚落形态完全迥异,但是聚集任是城市人行为的一种基本特性。赛缪尔·约翰逊说过:“人群,如果过于稀疏,倒是会带来一些变化,但那是不好的变化,不会产生什么东西??只有人群集中在一起才会产生便利的价值与活力。”

人在聚集处不能得到所有需求,所以聚集处的人会不断的转移以满足自身需要。同样的,那些城市中富有活力的空间往往蕴含了大量的社会活动。然而单一的空间环境不能满足范围内人的需求,所以必然出现人们在各个不同功能类别的空间环境间来回流动,如同磁场两极间的相互作用。而作为磁场两极,不同功能的空间就像具有磁场一样,向外辐射,吸引人们在此间互相流动,这些人的活动则构成了老街空间的活力。

城市的老城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作为发展中代谢的重要一环,更新的过程也不短改善着城市的技能和结构,以适应发展。旧区更新中的“建”与“拆”往往正是空间活力场形成与消失的过程。而空间活力场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所以在旧城更新中,已形成的旧空间组织应通过小范围渐进式的改造来获得社会空间结构的稳定发展。对于城市中新旧加以结合,通过保留部分特色老建筑,包容不同时期的建筑并存,褒词城市连续性。然后再通过“补”来保留住原已形成的富有活力的空间。

从现状来看,黄桷垭正街片区地形复杂,并且多数建筑为不同时期的居民私自搭建,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同时兼具居住和商业两大功能。虽然用地的多元性带来了一些问题,但也正因其多样性与混合型以及常年不断的旅游人群,保证了黄桷垭正街一定的活力。

从空间与尺度上看,黄桷垭正街的建筑层高不高,但密度较大,分布及其集中。高度集中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感受,但却为活力的涌入提供了较好的前提。

围绕上述因素结合空间活力场理论我们展开思考对黄桷垭正街提出了两点改造原则:

一:保护好质量尚可的老房子,让他们自然地新陈代谢。

二:拆除危房,利用地块植入新的血液形成空间活力场,带动老区复兴。

通过散布的新单元植入,引入老区所缺乏的现代城市要素,将真实的城市生活带入老区,以新单元为中心,形成空间活力场辐射整片区域。五 结语与展望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改造、新陈代谢的过程。旧城更新作为现当下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获得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促成区域的复兴?植入有活力的人口,吸引他们回到这里的真实生活,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发展。本文通过对空间活力场的探索和研究,以及对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的实例分析,希望对当前的旧城更新起到积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8.

[2]陈喆,马水静.关于城市街道活力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9(2).

[3][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洪亮平.城市设计历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彭刚.城市街道活力的营造[D].湖南大学,2006.

[6]余柏椿.“人气场”城市风貌特色评价参量[J].规划师,2007(8).

猜你喜欢
正街黄桷旧城
校园穿新衣
将英烈记心间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最熟悉的陌生者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基于CiteSpace的旧城改造研究热点分析
对当前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重庆黄桷坪长江大桥选址确定
黄桷湾立交二期工程跨内环桥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