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莹 费家麟
心脏多跳了23年
◎王晓莹 费家麟
1994年,一个叫尼古拉斯·格林的美国小男孩在意大利不幸遇难,然而,他的心脏一直跳动到了今年。当年,格林的父母把儿子的心脏捐献给了一个意大利小男孩。格林一家的善举,还带动了意大利国内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二十几年间,意大利的器官捐献数上升了三倍。
1994年9月,7岁的美国男孩尼古拉斯·格林和妹妹埃莉诺正跟着父母在意大利南部度假。格林全家都没想到,尼古拉斯竟然在这次度假中遭遇歹徒枪击。
尼古拉斯的意外身亡,让父亲瑞格和母亲麦格悲痛欲绝,但他们还是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儿子的器官捐献出去。
尼古拉斯的心脏被捐献给了安德里亚·芒格利多,眼角膜被捐献给了弗朗西斯科·蒙代洛和多梅尼卡·加利特,两个肾分别被捐给了蒂诺·莫塔和安娜·玛丽亚·迪塞列,肝脏被捐给了玛丽亚·皮亚·潘黛拉,胰腺则被捐给了西尔维娅·钱皮。
但当时,瑞格并不认识这些素昧平生的受捐者。“那种感觉就像你把钱捐给了慈善机构,却不知道钱用到哪儿去了”。4个月后,瑞格和麦格受邀在西西里岛与其中4个受捐者见了面:他们里面,既有和尼古拉斯年纪差不多的小男孩,也有魁梧健壮的中年人,还有尚未结婚的年轻姑娘。
自此,尼古拉斯的心脏在安德里亚胸中重新充满活力地跳动着,直到今年早些时候安德里亚去世。1994年距今已经23年了,“那颗心脏跳动的时间,比尼古拉斯活在世上的时间还要长。”瑞格感慨道。
格林一家的慷慨捐赠,不但改变了这7个人的命运,还改变了整个意大利的器官捐献状况。原先,器官捐献在意大利很少发生。1994年的数据显示,当时每百万人中只有6.2个人会捐献出自己的器官。
“一名7岁男孩在意大利遇难,在这种恶性死亡案件发生率极低的国家里引起了全国性反思。”《泰晤士报》当年曾写道,很多意大利人都对此感到惭愧,并慢慢接受了器官捐献这一行为。
在格林一家的带动下,意大利当时产生了“尼古拉斯效应”,很多人表示愿意捐出自己的器官。全国范围内更是建起了120多个以尼古拉斯的名字命名的地方,包括广场、街道、学校、公园等。到2006年,每一百万意大利人中,有20人愿意捐出自己的器官,是1993年的三倍多。
瑞格和麦格在1996年又生了一对龙凤胎,但他们永远都忘不了早逝的儿子尼古拉斯。“即使在我最开心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会想,如果尼古拉斯还活着,我会更高兴。”瑞格说。
但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尼古拉斯是个宽容的孩子,他在一直看着我们,祝福着我们。我知道7岁的他可能不会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但如果他现在长大了,毫无疑问,他也会希望我们这样做的。如果让他选择是帮助别人,还是毫无用处地发火,他一定会选择前者。”
现在,格林一年还是会去两次意大利,看望那些接受了尼古拉斯器官捐赠的人。与他见面次数最多的一位受捐者是玛丽亚·皮亚·潘黛拉——尼古拉斯遇难那天,她因为严重的肝衰竭已经陷入了昏迷,医生给她下了死亡通知书。但她及时获得了来自尼古拉斯的肝脏,活了下来。接受肝移植手术两年后,玛丽亚结婚生子,她给自己的儿子也起名为尼古拉斯。
摘自《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