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诊断学中实验室诊断的教学心得

2017-03-14 23:12:08王飞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诊断学检验科血常规

李 丽,刘 洋,王飞清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贵州 贵阳 550001)

浅谈中医诊断学中实验室诊断的教学心得

李 丽,刘 洋,王飞清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而中医诊断学中关于实验室诊断的临床操作技能又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学好中医诊断学中的实验室诊断这门课程,可为学生日后参加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强调集体备课、掌握基本知识点、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温故知新、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实践操作、改革考试制度等几个方面浅谈中医诊断学中实验室诊断的教学心得与体会。

中医诊断学;实验室诊断;心得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不仅涵盖了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涉及到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这门课程不仅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而且内容零散、庞杂,学生要在短期内掌握其中的内容绝非易事。而中医诊断学中关于实验室诊断的临床操作技能又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将关于实验室诊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困惑。对于中医诊断学中的实验室诊断课程的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心得和体会。

1 强调集体备课

中医诊断学中实验室诊断课程的教学任务通常由内科教研室教师和检验科医师共同承担。而检验科医师授课的内容与方式有可能与内科教研室教师授课的内容与方式不一致,有时甚至会有偏差,进而可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单位应参照教学大纲,认真组织内科教研室教师和检验科医师进行集体备课,并对授课教师的教案及讲稿进行集体讨论和有针对性的修改。对于教学经验较少的年轻教师,应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示范教学,并组织他们进行试讲等。

2 在授课时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中医诊断学中实验室诊断课程的课时较少,内容繁杂,因此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较为困难。不少学生在学习实验室诊断这门课程时经常出现畏难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熟悉教材及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在授课时要突出教学重点,给学生标出关键性的知识点。在每次授课前,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相关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应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在讲到重点(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时,应准确地对上述内容进行讲述,在必要时可反复向学生进行阐述,以加深其理解和记忆。另外,教师在书写板书、制作幻灯片时要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或彩色线条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要突出重点外,还要设法使学生掌握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对于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多联系临床实际并列举一些实例,还可以采用形象比喻法、趣味记忆法及多媒体等直观教具等对学生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在讲解血液学的相关检查时,可以将教学医院的血常规报告单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方便其记忆,同时还能为其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3 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模式

中医诊断学中的实验室诊断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学科。因此,教师在讲解这门课程时,应让学生经常温习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以便其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解尿液检查的知识时,教师应带领学生复习尿液形成的机制和肾脏的解剖学结构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进行尿液检查的意义和方法。“温故”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以提高其自学的能力,还能使其将实验室诊断这门课程与其他临床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4 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近年来,启发式教学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其中以质疑启发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应用PBL教学法对学生讲授实验室诊断这门课程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其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1]。例如,在讲授“血液学一般检查”这个章节前,教师可以在课下提前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血常规报告单,如病毒性感染患者、化脓性感染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血常规报告单。在进行课堂授课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其讨论这些血常规报告单中哪些指标是正常的,哪些指标是异常的。讨论结束后,让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并结合理论知识对上述血常规报告单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血常规检查有更加清晰、形象的认识。相关的研究表明,采用PBL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后,其表达和沟通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临床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

5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室诊断这门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且涉及许多实践操作,因此教学的难度较大。过去,这门课程中的有关内容(如血常规中各种细胞的镜下形态、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尿常规中的各种管型等)主要通过教师口述和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等传达给学生。没有临床经验的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十分困难。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实验室诊断教学,能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展现出来,使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可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 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其中实验室诊断的实践操作性更强。在上实验室诊断这门课时,采用单纯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易使其出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的现象。另外,医疗单位普遍反映,中医类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3]。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单位应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医类专业的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可设立技能实验室,让学生反复进行实践操作;可带领学生分批次进入临床检验科的实验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地观看检验标本的处理流程等。

7 改革考试制度

以前,教学单位通常是在期末对学生进行关于中医诊断学的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而学生会在期末考试前突击性地记忆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操作等内容。这种应试学习法固然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但这些知识仅能在其脑中保留三五天,无法形成长期的记忆。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在平时认真学习,避免其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在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方面,应强调“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并重,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按比例相加,作为其期末考核的总成绩。这种综合考核的方式能使学生由应付单次考试转变为全程主动学习,既能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为其日后参加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寻求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诊断学中的实验室诊断这门课程,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胡莉文.浅谈中医学院西医诊断学教学的体会与反思[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46-47.

[2] 吴疆,王润兰.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25.

[3] 王福科,刘流,何晓光,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在我国当代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软科学,2011,25(1):31-32.

[4] 张丹,胡质毅,陈鹏,等.七年制中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的尝试[J].中医教育,2007,26(2):61-62.

G642.0

A

2095-7629-(2017)20-020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326)

李丽,女,1982年出生,汉族,硕士学位,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实验室中医诊断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诊断学检验科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血常规解读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2:38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问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