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企业学习环节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

2017-03-14 15:22李满根曾金平张延飞刘峙嵘
关键词:教育培养卓越校企

李满根, 曾金平, 宁 漾, 张延飞, 刘峙嵘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计划,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1]。

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是“卓越计划”主要任务之一,并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卓越计划”明确要求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时间要有一年左右,规定了在企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效果考核等,“卓越计划”如此明确地提出“企业学习”要求可谓是给高等工程教育上了一道紧箍咒,也是“卓越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企业学习是由企方主导开展,因此,怎样保证企业学习的过程与最终质量显然是给高等工程教育的主导者——高校提出了一项新的大挑战。

东华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有30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历,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深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自己的工程教育办学特色。2013年学校“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和“化学工程”三个工程领域入选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研究生层次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贯彻国家“卓越计划”要求,落实企业学习的要求并保证该阶段的培养质量,学校以此为发展的重要契机,进行重大教学改革试点工程,在企业学习实践环节的质量保障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积极探索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1 校企共同制订工程实践培养目标和标准,为企业学习明确方向

企业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实践培养目标和标准的制订自然是保障其质量实现的先决条件,是其质量的指引和最终衡量[2]。

教育部对“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有总体的规定,其中“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规定都明显地指向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另外,学校固有的地学及核科学背景,深耕抚州辐射江西的办学面向,地方本科院校的身份归属和行业企事业现实发展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共同构成了学校“卓越计划”实践培养目标制订的其它考量依据。以“卓越计划”地质工程领域为例,学校联合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江西核工业地质局等企事业单位制订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内容有“能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和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解决地质工程有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

学校制订培养标准以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为指导[3],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参考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同时参照合作企事业单位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立足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层次,与合作企事业单位反复商榷,共同制订,标准中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内容主要体现着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如学校“卓越计划”地质工程领域设定“运用地质工程中主要仪器和设备的能力、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的能力、编写工程技术报告的能力、工程项目设计及组织和管理的能力”等等标准,其实现基本都要依赖于企业学习的过程,同时也为企业学习质量的实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最终的质量考评依据。

2 校企联合制订企业培养方案,为企业学习提供详细明确的规划

培养方案是进行人才教育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各层次各形式的教育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培养方案在长达一年左右时间的企业学习中显然不能缺失,而且应该是“卓越计划”规定的企业学习阶段目标能够实现、作用能够发挥的重要保证。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单独制订成企业培养方案,也可以与学校培养方案融为一体成为一套完整的方案,但为了让企业学习有案可依,方便实施和评价,明确规划企业学习阶段的方案内容必不可少,相对独立的谋篇形式也是必要的[4]。

学校与合作企事业单位一道,依据先前制订的“卓越计划”学校培养目标,将学校培养标准进一步细化,按学校“卓越计划”的三个工程领域,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完成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描述,制订出了企业培养目标与标准。据此,学校制订了企业学习阶段详细的培养计划,包括培养内容、基本要求、培养方式、时间和场地安排、教师安排等各方面。另外,在方案中对实施的企业、工程实践条件和师资配备要求等也一并作了规定。各领域根据培养方案的内容,制订了详细的实现矩阵,将培养标准、培养内容与方式进行了逻辑串联,给企业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清晰的图纸。

3 校企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企业学习提供良好平台

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国家推行“卓越计划”突出强调的一个环节[5],国家鼓励参与“卓越计划”的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承担学生到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任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高校依托企业,建在企业中,有别于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机构,是为实施“卓越计划”企业培养方案,为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培养工程人才提供服务的综合平台[6]。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一般应由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负责,任务是与高校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具体管理工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立和运营强化了企业的教育功能,为企业学习阶段提供了实体支撑。

学校借助与行业内企事业单位长期形成的稳固产学研合作关系,以较为成熟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基础,各个“卓越计划”试点学科领域都创建了3-5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并同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企业承担“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的教育培养任务。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一起进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成后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具体探索,制定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教学运行、日常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组建了包括校企双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指导教师队伍。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与使用,为学校“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的进行提供了平台,让该阶段的教育培养工作开展有场所、有规范、有秩序,保证了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相当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取得。

4 校企联合配备并共同发展指导教师队伍,为企业学习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卓越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并长期保持强国地位的重要保障[7,8]。“卓越计划”培养人才在校内的各环节需要高水平师资队伍,在企业学习阶段同样也不能缺少高水平师资的教育和指导,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效果,影响其学习的质量。

学校与合作企事业单位共同配备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度。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学习阶段,以企业导师为主导,校方导师发挥辅助与协调作用。企方导师通常选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师或技术骨干担任,一般要求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

在导师队伍初步配备好之后,校企继续合作不断发展提高指导导师的整体素质。针对校方导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情况,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机会让教师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一方面调整科研评价体系,提高对横向科研项目的认可度,鼓励工科教师参与横向科研项目;另一方面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针对企业导师工程实践能力强,但是教学能力偏弱的情况,一方面安排企业导师到学校承担部分实验课程或理论选修课程,或开设讲座课程,提供机会参与教学实践以积累教学实际经验,掌握一些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给学历存在提升空间与愿望的企方导师在研究生招生中给予政策倾斜,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以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在工程领域的理论水平,促进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齐备的导师队伍配置,并能得到不断的优化与加强,给“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的教育培养提供了核心的力量支撑,保证良好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的取得。

5 强化过程监控,优化评价技术,为企业学习保质增效

教育培养的实施过程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兑现过程,教育培养的每一环节任一阶段都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形成[8]。“卓越计划”要求的一年左右时间企业学习这个重要环节不同于在校学习,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首先,企业学习的环境是在实际的工程现场,其环境单调而机械,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其次,受制于实际工程呈现的过程,企业学习的内容一般是分段或分模块的,并且相互之间不一定具有直接的逻辑联系,造成相对的分散性和零碎性;再者,企业学习的组织形式上,一般是初期相对集中、逐渐过渡到分散为主、后期则可能是顶岗实习,即企业学习程度越深入,学生学习就越分散,一个专业的同学可能最终分散在不同车间、不同岗位甚至不同企业进行学习。企业学习阶段的特点决定在校学习采用的监控和评价模式对其是不合适的,而应当作出调整,加强学习过程中个体的监控,采取分阶段或模块的实时评价,并采用与其特点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方式。

学校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密切沟通,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实施主体,结合企业培养方案的内容,制定了完善的企业学习阶段的质量监控评价方案,形成了一整套企业学习质量监控评价制度,对学生、校方指导教师和企方指导教师都作出了参与质量监控和评价的要求。学生要按照培养方案中教学模块的设定,在每个相应模块结束之后都进行实习过程记录,形成实习报告,并自我评价;校方指导教师要按照质量评价方案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点进入企业进行督导并进行记录和评价;企方指导教师要以实习内容模块为单元,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对学生的实习记录和自我评价进行评价。学校与企事业合作设计了学生实习记录及自我评价表、校方指导教师过程督导记录及评价表、企方指导教师评价表等文件,还在学校的学生评教系统中增加了企业学习学生评教模块,便于从学生的角度收集企业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企业学习过程中还根据企业培养方案,按照学习内容进行逻辑整合,设置了若干的实习小结、中期总结和最终评价等环节,这些评价环节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组织学生进行,并作详细的评价记录。每个学生的阶段性企业学习告一段落后,学校都与合作企事业单位一起分析整个过程中的文本及其他信息材料,总结归纳出其中反映质量的信息,对影响质量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及时找出原因,校企共同提出解决办法,改正的方案第一时间融入下一期的企业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地改进企业学习阶段教育培养的质量。

总之,学校实施“卓越计划”,狠抓企业学习过程的落实与质量实现,将企业学习作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工程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质量保障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取得了行之有效的广泛经验。

[1]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2010(7):6-7.

[2] 林建.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4):21-29.

[3] 于福莹. 我国硕士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析——鉴于法国高等专业工程师教育[J]. 教学研究, 2011(3):28-31.

[4] 林健.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上)[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1):23-38.

[5] 林健.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2):24-40.

[6] 林健. 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3):7-23.

[7] 侯永峰,武美萍,宫文飞,等. 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3):1-22.

[8] 董明明. 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7(6):244-245.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卓越校企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卓越之梦
当代农民的农艺教育培养工作探讨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