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

2017-03-14 06:47陶文瑜
苏州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吴门唐伯虎文心

陶文瑜

又一年

陶文瑜

陶文瑜作品

过去的日子 被我们

大手大脚地

花费掉了

枝头上的新年

落进泥土 然后

生根发芽

长成老年

老年人不要四处走动

老年人像树一样

种在一个地方

就不会误入歧途了

又一年

其实是站在熟悉的门前

看陌生人经过

亦是垂虹别意

汤海山

我从吴淞江下游,作别海上客,回到吴淞江上游,归栖垂虹桥头。孙俊良兄邀我襄助《吴江文艺》,一次闲聊,文瑜倡议联手合作文人书画展。秋天时,文瑜、俊良诸兄与我等聚于太湖边,在老太庙方丈室议事,初列联展邀请名单,文瑜给小品展命名“文心·垂虹桥畔”。

这是缘起。饱含深情挚谊,两本杂志、三个主编之间志趣相投。还缠结着与垂虹桥的共同情缘,有了思古抚今的意味,文心立现,妙意横生,一次率性书画小品展览的内涵,顿时丰厚起来。

张志英作品

垂虹桥是吴淞江(古称吴江,或松江)源头的“江南第一桥”,一头是太湖,一头是运河,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起,往返苏杭、京杭之间的文人墨客,都要下船停留。古往今来,关于垂虹桥的诗词吟咏、书画题写,汗牛充栋。垂虹桥畔的风景,曾使李太白、苏东坡、米元章、姜白石、倪云林等差不多半部文学史上的过往文化名人倾倒。两岸的江枫,桥下的鲈鱼,和江上的暮色,令人迷恋。垂虹桥亦是古代苏州文人聚会、留连与送别之地,“吴门明四家”创作了众多书画诗词的传世名作。

张钟作品

五百多年前,吴门30余名贤高才集体创作了一件垂虹桥的稀世珍品:《垂虹别意图》,书画诗文的长卷。记载了一次也许是垂虹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名人集体送别。雅集,送别,赏月,都到了桥上,怀远别近,欢聚伤别,都浮在吴波鳞鳞、江月荡荡。兴师动众,苏州城里的名贤高才几乎倾巢而出。这是一件文化盛事。唐伯虎绘画,祝枝山题引首,题诗有沈石田、祝枝山、文徴明、唐伯虎等36首。送别安徽学子戴昭的深厚情谊。戴昭是唐伯虎的弟子,唐伯虎是沈石田弟子,又是祝枝山、文徵明朋友,所以活动应该是唐伯虎发起的。时过境迁,人去楼空,事情过去了。别意无法珍藏,唯长卷流传在世。

这是一场岁月之手传递的遥远别意。

俗话“秀才情谊纸半张”,似有“礼轻情谊重”之意。其实,情深礼亦重,如沈、祝、文、唐等吴门书画大家,当时润格已较可观,他们并未因书画有市价而吝啬于友人间的交往,

恍若旧日重现,此次书画小品展,汇聚苏州(包括吴江籍)文艺名家30余人,于南吴门重举书画雅事,或作画,或题诗,或写字,不计较润例,亦是以特殊的方式,交流和记录情感活动,一次友谊和艺术的团聚,又见“垂虹别意”的情义和风雅。明清遗风。

由文瑜、俊良两兄辛劳组织,书画相会的参与者,都是声气相通的朋友,故能慨然呼应。其中多是当代吴门有代表性的作家、书家、画家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家,或专业,或业余,或跨界游艺,不仅传承先贤性情,还继续吴门文人书画小品的艺术精神和美学情趣。所作无论是否关涉垂虹题材,都发乎文心,韵味飘洒,情趣生动,精小轻灵,不拘一格,与古辉映,堪称新吴门文人书画小品大集。在展览举行之际,正好是新年,苏州诗人以《又一年》为题目,为我们的画展助兴,文化和文人似乎更充分了。

辉煌千年之后,垂虹桥已在50年前的1967年,毁于一夕瞬间。从此,断桥颓水,香碎韵绝,波澜不兴,虽然略可观瞻怀思,但虹消梦远,沉寂已久。称为“垂虹桥畔”,有梦忆追寻的意思,应视这次书画活动,是一场回眸垂虹的告别。送走渐行渐远的卧虹落月时光。亦是垂虹别意。

纸上的雅集,亦是雅集,接续“垂虹别意”的古雅往事,桥虽断,文脉不断,属意为后世创造佳话,向历史馈赠艺术,并聊补《垂虹别意图》残卷的缺憾,给垂虹文化增添新鲜墨香。我想,这就是此展组织者、参与者宝爱垂虹的公心和雅意吧。

千年一瞬,一瞬千年。这桥畔一瞬,进入垂虹千年。五百年后,回眸一笑,亦是垂虹别意。

猜你喜欢
吴门唐伯虎文心
古物晨列所: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吴门画院师生书画作品联展开幕
唐伯虎装傻避灾祸
冬天来啦
学诗3
唐伯虎赞画
请不断修炼你的“文心”
唐伯虎送画
端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