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苹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有其自己的特定,英语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动机特点,基于相关动机策略理论,实施合理动机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动机;动机策略
O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Motivation Strategies in Newly-founded Universities
CHENG Xiu-pi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Chizhou University, Chizhou Anhui 247000,China)
【Abstract】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possesses its unique character in newly-forme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uniqueness and certain motivation theory, some motivation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 to apply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elp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us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Newly-formed universities; College English; Motivation; Motivation strategies
二語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已被普遍认可,各种动机理论和模型也不断被国内外学者提出并加以验证。其中,动机自我系统强调关注学习者的社会心理,主张外语教育者应将二语学习和学习者个体核心特征相结合,帮助学习者形成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同。其理论意义以及在中国情境中的应用有效性也得到初步验证。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特点,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时,会面临特有的挑战和难度,教师应该结合分层班级学生自身动机特点,实施合理动机策略,提高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效果。
1 动机和动机策略理论
1.1 动机理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动机进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Gardner和Lambert把外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侧重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及文化的态度如何影响学习的动力。九十年代后,二语学习动机理论从社会学阶段发展认知情境阶段,如Deci 和Ryan的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二十世纪末,相关研究开始关注动机的动态特征。Dornyei (2005,2009)构建了二语动机自我体系,将二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自我和认同联系起来,强调学习者个体的主动性,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性和其情感心理的动态性。该体系有三个部分构成:理想的二语自我、应该的二语自我及二语学习经历。理想自我指学习者自身或重要人使其想拥有的二语水平;应当自我指学习者在所属的社会文化影响下,相信自己应该具有的水平,以避免负面的结果;语言学习经历指与具体学习情境相联系的动机,如教师、班级和前期学习经历所带来的影响。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与传统二语动机理论相比,动机自我系统将一些影响重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和心理学上对“可能自我”和“将来自我指导”联系起来,扩大了二语动机理论的应用范围。动机自我系统为二语动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理论支持,可用此解释多种现有动机理论模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许宏晨,2009:163-165)。动机自我系统在二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也得到初步证实。
1.2 二语学习动机策略理论
Dornyei构建了过程导向的动机策略框架(Dornyei,2001)。将动机策略实施过程划分作四个阶段:创设基本动机条件、激发初始动机、维持和保护动机、鼓励和积极的回顾和自我评价。每个阶段都有数个不同的动机影响因素,共20个动机影响因素,需要运用相应的动机策略实现它们。此策略框架关注了学习动机的动态过程,为二语教师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继过程动机策略之后,基于动机自我系统中的“自我动机”,Dormyei引入了“愿景”的概念,围绕学习者愿景的建立与发展,重点设计了提高学习者理想自我的动机策略,因为“动机策略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习者的理想自我”(Dormyei,2009:32)。具体而言,建构理想二语自我,创建愿景;形象强化,加强愿景;增加理想二语自我的可信程度,使愿景保持活跃状态;开发行动计划,使愿景具备可行性;考虑失败的可能,使愿景平衡化。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虽然还是一个稍显粗略的理论框架,却能够解释多种现有动机理论模式,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2 二语学习动机研究
国内动机研究始于介绍和引进国外动机理论和研究,然后逐渐发展到结合中国学习环境,分析其对外语教学和学习的意义,实证研究仍相对较少。文秋芳(2001)跟踪调查了南京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动机、观念及其关系的变化情况。秦丽莉和戴维栋(2013)基于动机自我系统,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论证方法构建了大学英语学习动机模型,他们发现“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呈动态发展态势,在不同阶段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基本可以保持,但也存在削减的危险”(秦丽莉和戴维栋,2013:30)。张丽(2012)对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系统与学习成绩进行了相关研究,验证了该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对了解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研究鲜少涉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国内推广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之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有600多所,占到本科院校的85%。与重点高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位于地级城市,地域环境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入学门槛较低,生源多来自周边地市,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学生英语学习有自己的社会心理特点(如,学生出国机会较少,此类动机强度势必不似重点院校学生;学生对自己英语水平不自信等),大学英语教学效果难有普遍提高。此类高校针对学生水平层次不一的情况,实行各类教学改革固然有其实践应用价值,但若不针对学生特定学习心理,采取适当的教学干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则有可能走向形式有创意但效果不突出的情况。
3 新建本科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及动机策略
笔者结合自己在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任教的实践,对大学英语学生学习动机开展研究。该校自2010年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已在多系开展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入学英语成绩高低,将相同专业的学生分成A、B英语班级,A、B班执行不同教学目标和要求。笔者在分层教学实践中,观察发现实验班级尤其是基础较差的B班在分班期存在明显动机不足、信心缺失、自我认同不充分等特点,从而学习情绪不高,影响教学效果。于是,对2015级中文系两个大学英语分层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动机测试,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测试结果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总体英语学习动机较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语学习动机与应该二语自我、理想二语自我、二语学习体验都相关,其中二语学习体验对英语学习动机影响最大,其次是应该二语自我和理性二语自我。理想二语自我与二语学习体验显著相关。分层班级二语学习动机、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显著差异,其中理想二语自我差异最明显,二语学习体验差异不显著。按班级分组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A班而言,二语学习体验最能预测动机大小。B班学生的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二语学习体验均对动机水平有预测力。
据此,我们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干预,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从英语学习中获得任务满意度和成就感;正面激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强化并内化学生学习的动机。
3.1 建构理想二语自我,创建意愿
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活動和机会。通过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思考表述自己的愿景、目标和梦想,继而找寻英语学习的具体目标和期望,让理想自我浮出水面。然后,强化形象,加强愿景。当下社会,英语已几乎成为各类人才必备技能,熟练的英语运用能极大助力个人未来发展和理想生活的实现。因此,可适当引导学生想象英语学习上达到理想目标后自己的状态和未来,强化理想二语自我的形象。课堂教学中强调英语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帮助学生将应该自我内化为理想二语自我。
3.2 增加理想二语自我的可信度,活跃愿景
教师建立合适及时的反馈系统,对于学生学习活动表现,适时给予真实反馈。将形成性评价纳入评价体系,除平时期末测试等测试形式外,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内实践、课外作业等给予评价和指导,使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状,以更好指导日后的努力,不断增加学生理想二语自我的可信度。再次,开发行动计划,使愿景具备可行性。建立近期目标和行动计划,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倒推发现现在应着手去做的事。通过课后写作任务,梳理、形成自己未来的二语自我并深入思考“自己的理想自我是什么?”“为了达到需要做到什么?”“怎么做到?”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行动计划。
3.3 考虑失败的可能,平衡愿景
针对学生的个体核心特征,正确评估学生现实二语自我与可能二语自我间的差距范围,布置合理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从外语学习中获得任务满意度和成就感。及时给与学生学习反馈,以激励性正面评价为主,肯定表扬学生的点滴成绩和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同时,也帮助其了解失败的可能,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暂时难以实现的愿景。
4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有其自身特点,此类探索丰富了相关动机研究。分层教学班级分层教学有共同特点,也有各自不一样的班级特点,教学中,需要基于目前发现的动机特点,在英语教学中作出适当的引导,实施合理动机策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Dornyei, Z.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M]. Harlow,UK:Longman,2001.
[2]Dornyei,Z.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Mahwah, NJ: Lawrence Erlaum Associates,2005.
[3]Dornyei,Z. The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A]. In Z. Dornyei and E.Ushioda (eds.) Motivation, 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 self.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2009.
[4]Ushioda,E. & Z.Dornye.i. Motivation, 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 self: a theoretical overview [A]. In Dornye,i. Z. & E. Ushioda. (eds. ).Motivation, Language Identity and the L2Self [C].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2009.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秦丽莉,戴炜栋.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生态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56-60.
[7]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105-110.
[8]许宏晨. 英语学习动机自我系统——基于中国大学生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2009.
[9]张丽.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系统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