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产品就是一个人的格局

2017-03-14 16:24关心予
家庭百事通 2017年3期
关键词:张小龙马化腾邮箱

关心予

17年前,他是《人民日报》口中的“悲剧人物”;17年后,他开发的微信改变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沟通的方式。他就是微信创始人张小龙。2017年1月9日,当他宣布微信小程序上线时,“朋友圈”一片沸腾。生活里的他却喜好孤独,喜欢海子的诗,喜欢和同事小女儿涂鸦,他就像微信界面上那个面对地球的孤独小人,默默地注解着这句话——一个人的产品便是一个人的格局。

“只要有用户,

有情怀就好了”

2012年,张小龙把微信做成“全民沟通工具”后,同样在互联网打拼多年,奇虎360公司的创办人周鸿祎很疑惑:“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

张小龙和周鸿祎相识于“微时”。那时的张小龙只是一名程序员,周鸿祎则是方正集團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两人因工作关系而相识。第一次相见时,周鸿祎对张小龙的印象是“这个人话少又有点木讷,穿着普通的T恤牛仔裤,头发乱乱的,常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破办公室内,一屋子的烟雾缭绕”。

后来,两人偶尔一起去买盗版碟,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五年的张小龙不会讲粤语也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指容易被骗的人)宰。“他经常买之前刚刚买过的碟片,惊得你无言以对。”周鸿祎提起来往事就一脸忍俊不禁。

不过,这样一个个性沉闷,看起来呆头呆脑的张小龙,却爱好广泛:围棋、桌球、网球、保龄球、电脑游戏……样样拿手。

真正让周鸿祎对张小龙“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是他的“一根筋”。张小龙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被国家电网公司相中,这在20世纪90年代初是令人垂涎的“金饭碗”,张小龙却直接说了“不”,原因是“机关氛围沉闷、死板,不喜欢”。再后来,他一扭头一转身,斗志昂扬地奔赴广州,投身国内刚刚起步的互联网大潮。

张小龙这样的“无知者无畏”让周鸿祎心生敬佩。但后来,这样“心性上的愚钝”又让周鸿祎对其“恨铁不成钢”。

到广州后,张小龙先后在两家公司负责程序开发,尽管都做得不错,他却希望“在天马行空中找到存在感”。于是,他一边在大公司做“小齿轮”,一边熬夜敲击键盘,想做出“证明自己的作品”,邮件客户端Foxmail就这样诞生了。因为轻便灵活、运行稳定,Foxmail一经推出便大受追捧,《电脑报》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只要你站在路口,大喊一声,我是Foxmail设计者张小龙,一定会有一大群人围上来,让你签名。”

拥有几百万国内用户、英文版用户遍布20多个国家的Foxmail没能给张小龙赚到一分钱,因为它完全免费。更要命的是,用户越来越多,让后期维护负担越来越重。作为知心兄弟,周鸿祎毫不客气地批驳张小龙:“没有商业模式谈何为继?Foxmail要生存,就必须加广告。”可张小龙的回答永远小声细气:“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

到后来,为了维护Foxmail,张小龙竟然直接将工作辞了。这不仅让周鸿祎生气,连《人民日报》也开始为张小龙忧心,刊登名为《免费软件饿着肚子挥洒冲动》的文章,称他为“互联网大潮涌动下的悲剧人物”。

在“生存”与“情怀”中挣扎一年多后,张小龙将Foxmail卖给了博大公司,又因为不放心,他自愿“陪嫁”,领缨出任首席技术官。宣布消息的当晚,周鸿祎第一时间发来贺信,张小龙却写下了一封充满伤感的回信:“从灵魂到外表,我都能数得出它的每一个细节……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那年夏天,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价飙升至122.54美元(约合843元人民币),而张小龙则带着博大公司给他的收购款,买了辆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

“怎么说呢,小龙这个人,太单纯。”多年后,已成为奇虎360董事长的互联网大佬周鸿祎,如此评价还大一岁的张小龙。

“把微信做成

一个生活方式”

很多人知道张小龙是因为微信。连微信的产品总监也承认,价值5000亿元、估值占腾讯资产1/3比重的微信,不过是张小龙崇尚技术、苛求细节的表现形式罢了。

进入博大公司的5年间,张小龙在江湖上几乎“销声匿迹”。与他同一时代的很多程序员已成为互联网大佬,他却始终默默地坚守在“产品经理”的位置。5年后,腾讯公司整体收购Foxmail,而之所以相中这家小公司,只因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看中了张小龙,认定他为腾讯公司除自己以外的“第二号产品经理”。

张小龙“嫁进”腾讯后,对他寄予厚望的马化腾将振兴QQ邮箱的重任交给了他。那时的腾讯邮箱用户体验实在太差,连马化腾都不愿使用。

2006年年初的一天,张小龙指着迪拜帆船酒店的画对团队说:“我们要做一个最好的邮箱,七星级邮箱。”他说完后,会场传来了一片笑声。但两年后,全面推倒重来的QQ邮箱获得巨大成功。

同样的经历在5年后再次重演。2012年年初,张小龙在他的微信事业部例会上提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时,所有人都在笑,觉得他是“马云附体了,鸡汤灌得凶”。

确实,包括张小龙在内,大家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更何况这些成员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经验的实习生。有三个团队同时在做微信,为了突出重围,张小龙和十几个成员挤在一间几十平方米的房间,同十几台计算机为伴,白天靠零食度日,夜晚叫外卖果腹。人人一张行军床,累了苦了躺一会儿。

张小龙不听汇报,拒绝使用“二手货”,每天必花费6~8小时上网逐条浏览用户关于产品使用的帖子,因为他觉得“从被别人提炼过的内容中无法体悟出用户真正的感受与需求”。张小龙不容许产品出现任何瑕疵,大到一个按钮应该放在哪里,小到一个图像差几个像素,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千锤百炼。他曾问微信的产品经理:“微信3.1版和3.0版的会话列表有什么修改?”大家都没有注意到,会话列表每一行的高度减少了两个像素,这两个像素差很难用肉眼分辨,不放大根本看不清,但他看了出来。

那个阶段的张小龙状态并不自信,但却始终偏执。为了推广微信,他在聚会中将几十年的腼腆内向抛到一边,红着脸跑去和陌生女孩说:“你们装一下微信吧,可以免费发短信、图片,可以说话,还可以摇到附近的人和他们打招呼。”那时,他时刻关注着各社交平台上对微信的各种反馈,为了给一位陌生网友解决将手机通讯录导入安卓平台微信的问题,他在凌晨工作了两个小时。

终于,偏执成就了微信。在8个月里,微信就大获成功。2012年11月11日,腾讯公司创立13周年庆典上,马化腾第一次放弃写公开信的惯例,给1.2万名员工发了一条微信,以此表达对张小龙团队的敬意。

“放下手机,

将时间还给父母和孩子”

在国内,张小龙是为数极少的能够将个人风格投射于产品中的移动互联网人。他会特意向海子家人买下版权,将海子的诗挂在QQ邮箱入口:“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许巍的歌曲《蓝莲花》、同事小女儿的涂鸦画……QQ邮箱界面的文艺元素,许多都来自有文艺气质的张小龙。

他在大学时代遭遇过失败的社交经历。在那所男女比例高达7:1的工科院校,孤独是张小龙和室友们的常态。经过琢磨,他开发了QQ漂流瓶,通过陌生人交友这一方式嘲弄自己的过去,缓解大多数人内心深处的孤独。

在工作交流中,张小龙喜欢谈哲学、心灵感悟,却很少谈产品。他不认为产品只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社会和一个世界。他对微信的阐释中也不时冒出宗教词汇。比如做产品要了解人性,满足用户的贪、嗔、痴。“贪是贪婪,嗔是嫉妒,痴是执着。”他解释道。

微信3.0版本登录时,每个用户都看到了他心爱的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以及杰克逊的那句名言:“如果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那时,外界對微信的批评如大潮汹涌,说他“一直在模仿,从来没超越”。

更多的时候,张小龙选择坚持。当产品初心与商业利益发生激烈碰撞时,他顶住压力。为了防止微信刷屏频繁以及广告水军泛滥,他硬性规定每个营销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次信息,并且坚决要求每次“朋友圈”的广告费要在1000万以上,他认为有实力的公司才能做出漂亮的广告。了解他的同事们解释说:“他不是不能接受广告的植入,而是不能容忍生硬的植入,因为生硬会破坏‘完美。”

加入腾讯公司后,张小龙每周都要从广州去深圳总部参加例会,他总是以“起不来”为借口不去。后来,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张小龙又推:“路上太堵,怕赶不上。”马化腾答:“我让秘书上门去接。”于是,马化腾真的每星期都派车来接,直到他再也找不出任何借口。

这个尝试走出的过程,张小龙是有些不情愿的,他从不主动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2016年1月1日,他首次公开演讲,一次性公开15年来关于产品的所有经验和心得。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从哲学谈到艺术,从性谈到暴力,从对人性的理解,谈到“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感到满意”,但到演讲结束,他却说:“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在外人眼中,张小龙是谜一样的男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文艺气质的商人。但他的好友“和菜头”却说他“是一个生性孤独的人,烟瘾很大,是广州深夜里最大的Kent(香烟品牌)消费者。他只有两个嗜好——每周一次的网球和每天深夜的音乐,其余时间,都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埋头写代码”。

2016年年底,微信活跃用户达到了7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2017年1月9日,张小龙却开发了一个消灭自己的“小程序”。他理直气壮地说,2017新年,他将取消微信红包派发计划,退出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的红包大战,因为他觉得,人们应该“放下手机,将时间还给父母和孩子”。

猜你喜欢
张小龙马化腾邮箱
让马化腾秒回信息
雷军错失张小龙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没问题邮箱
张小龙: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听马化腾聊“数字生态”
偷窥了马化腾的朋友圈,我才明白:马云还远不是对手!
关于停止使用dianxunjishu@china.com邮箱的通知
邮箱变更
《胃肠病学》邮箱更改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