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词》比喻修辞之美初探

2017-03-13 01:45周媛媛
关键词:小莲明喻小山

周媛媛

(东港市东尖山学校,辽宁东港118317)

【语言学研究】

《小山词》比喻修辞之美初探

周媛媛

(东港市东尖山学校,辽宁东港118317)

比喻应该是人类最古老的修辞格之一,但是古往今来名家大师们使用比喻却各有不同。宋代词人晏几道在其婉约词的创作中,大量的使用比喻,或描摹女性,或描绘自然风光,或抒发人生别恨离愁之苦。他的词因为有了独具特色的比喻而增添了韵味,丰富了意蕴,给后世读者留下鲜活生动的印象。

晏几道;《小山词》;比喻;美感

现代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所著《修辞学发凡》中将“比喻”定义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文章上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1]59现在一般称为比喻。

比喻修辞从《诗经》开始就被人们广泛的运用在古诗文的创作中,尤以诗词领域运用的更为广泛普遍。素有“情痴”之称的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在其《小山词》的创作中也善于使用比喻修辞。他的词中充满生动,优美,新颖,独具特色的比喻。他经常用比喻修辞去描摹女性,把她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用比喻去描绘自然风光,增强画面色彩美,创造幽美的意境;他还用比喻去描写人生别恨离愁之苦,融悲入美,以美来完成对悲的消解。本文主要就《小山词》做粗浅的探讨,从以下三方面阐述比喻修辞所呈现出美艳精美的韵味,清丽脱俗的意蕴。

一、《小山词》中以比喻塑造的婀娜多姿的女性美

晏几道是我国北宋词史上杰出的以小令见长的婉约词人,他个性孤高自傲,无视封建礼法的束缚,做事特立独行,心地纯良。他的词十之八九描写爱情,而且这些爱情词中的女性多为歌妓。杨海明先生认为,晏几道为人极为深情、重情,所以他在对待男女恋情问题上,就不像某些士大夫文人那样轻率、随便,而表现得异常的深情、重情[2]241。也正是善良的本性,深情重情的个性决定了晏几道在与下层歌妓相处的时候,能把这些歌妓当作一个平等的审美客体,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借助比喻修辞,通过细腻的笔调,描摹凸显她们的美。

晏几道经常借助不同类型的比喻,从欣赏者的角度去看待女性。

小莲是晏几道最为钟情的歌女,她能歌善舞,工于弹筝,词人在《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中借助明喻曾经这样描绘她的风韵技艺:“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词人先用简单优美的比喻描写小莲的外貌装扮,她妆容精致艳丽,额上画着应时的梅花妆,两道似桂叶长的眉毛一直画至鬓角。她风韵妖娆,好像西王母瑶池会上的仙女一样。词人巧妙地将明喻与用典结合起来,极富浪漫色彩,易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强了词的意蕴之美。紧接着词人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位超凡脱俗,兼具容貌技艺于一身的歌妓形象。“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小莲才艺双全,能歌善舞,嘹亮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舞袖翩翩,如雪花飞扬。词人抓住了歌唱的清亮高亢,以行云、流水作比喻;抓住了舞蹈的飘动回旋,以飞雪、垂袖作比喻,虚实结合地描写了小莲精美绝伦的歌舞,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两句比喻的运用,强调了色彩,强调了动态,使得词句更加鲜明生动。将一位如仙女般飘逸,婀娜多姿,韵味十足的女子形象传神地刻画了出来。从词人流畅华丽的词句中,我们仿佛听到了歌声,看到了舞姿,小莲真如一朵婀娜的莲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试问见到这样一位色艺双全的女子,谁人不为之怦然心动呢?

另一首写小莲弹筝的词《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对弹筝的小莲情态的描摹,可谓缠绵悱恻、神韵独绝。“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词作以弹筝女子一曲《湘江曲》蓦然开篇,声情并茂,哀艳动人。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先是运用通感的写作手法把《湘江曲》化为可见的湘江绿波,紧接着便以此来明喻筝曲,以水喻声,同时又借典传情,多种修辞及手法的妙用,把乐曲中蕴含的哀怨通过“湘水之神”这一浪漫的悲剧故事传出,意境幽美而又极富浪漫色彩。她十指纤纤,弹弄着筝弦。“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词人运用贴切的借喻和明喻来描写弹筝的小莲秋水般的双眸以及她那春山一样的眉黛,她的容颜都随着她弹奏的乐曲的情韵而变化,人筝合一,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词人借助比喻从细微处着笔,以外在之神态传达内在之深情,写出这些歌女的美丽及歌情舞态,意态凄婉,精致蕴藉,很好的揭示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了一位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

《小山词》中关于小莲的词最多,上面提到的两首词都是对小莲风韵技艺的描写,而这一首《木兰花·小莲未解论心素》则是对小莲的个性描绘得最为成功的。词作突出了小莲狂放的个性,写出了她风流放诞、天真无邪的美丽形象。“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起首两句,起笔不凡,传神地描写小莲天真幼稚,还未懂得怎样跟人细诉衷情,而她的狂放,却像钿筝中发出的热烈的乐音。可以想象到小莲急弦促柱时着迷似的“狂”态。这样的明喻颇为奇特,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个姑娘狂放、多变的性格,当然也和她的多才多艺的身份符合。接下去一联描写小莲的风韵情态:“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小莲借着一点醉意,弹筝时才狂态十足。“月”,语意双关,既谓眉上额间“麝月”的涂饰卸妆睡眠时残褪,也表示良宵将尽,明月坠西。这两句实写欢会的情景,艳冶而优雅,没有一点儿庸俗低级的情调。这样的描写极其切合她的歌女的生活状态,又多么引人遐想,却点到即止,含蓄蕴藉。暗喻和双关的运用使得小莲的天真烂漫,一片柔情,音容笑貌,仿佛可以呼之欲出。下片写到小莲的出身,词人用那无根的“柳絮”随风飘扬来借喻她飘零的身世,正因为这样的人生经历,她不受任何约束羁绊,所以才有了最后两句的点睛之笔“生憎繁杏绿荫时,正碍粉墙偷眼觑。”这种风流放诞的个性,自然不是在书香门第里长大的女孩子会有的,但又何尝不是人性的正常的反映呢?又何损其天真烂漫的形象呢?也许是因为这样狂放大胆的品格更得词人的青睐,所以才把一位天真烂漫而又妩媚风流的少女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们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如果说《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中的小莲如仙女般风韵妖娆,那么《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中的女子则宛如一幅华美的仕女图。词的上片写怅望之情,融景入情;下片则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分灵活。“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满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摇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结尾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做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犹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词人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把一个妙龄少女手捻纨扇,若有所思、惘然自失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映,组成了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宛如一幅华美的仕女图。

又如《临江仙》“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词人用旖旎的“解语花”和轻盈的“春柳”来借喻歌女们的美丽和善解人意以及她们娇慵的姿态,语言华美而朦胧。一句“绿娇红小正堪怜”就将歌女们那娇弱如绿叶、娇小如红花的姿容呈现在我们面前。透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这些青春少女们最为美好的一面。正是由此,最后词人以“云易散”来借喻人飘零离散,发出了“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的美好祝愿。美好的事物总是惹人怜爱,当然,美好的事物也最容易消逝。通过词人的笔端,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这些歌女们娇美的容颜和姿态,还体味到了这些美丽的存在和含蓄其中的淡淡的情思。

《小山词》比喻修辞的运用,使女子形象的刻画更加生动传神。这些婀娜多姿,容貌俏丽的女性形象在千百年之后依然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二、《小山词》运用比喻描绘的瑰丽斑斓的色彩美

晏几道是一位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来进行创作的婉约词人,而且非常重视色彩的表现,他的词作中“红”“绿”“青”“碧”“翠”“粉”等颜色字频频出现,色彩斑斓已经形成了其词中的一大亮点。

首先,他善于用浓墨重彩的繁华和美好,借以衬托自己的凄凉处境。试看一首《生查子·轻匀两脸花》:这首词以轻盈的笔调,细腻地描写出一位歌女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浅显易懂,别有韵味。“轻匀两脸花,淡扫双眉柳”首句借用明喻写歌女的装扮,轻轻匀开如花双颊上的胭脂,淡淡描画柳叶似的细细双眉。“两脸花”“双眉柳”和后面的“锦笺”“朱弦”“玉钏”“金杯酒”等颜色字的运用,非常鲜明地表现出这位女子的美好容貌、高超才艺以及美好服饰。词中漂亮的颜色字面很多,但这些美好的背后却是“轻匀”“淡扫”“玉钏宽”“蜀裙皱”“无计奈情何”。所以有人认为这是晏几道“借女儿以自喻”,来表现自己志士不遇的悲苦心境。词中女子越美好,由她的不幸所衬托的小晏的悲苦越沉重,而这些都与词中的颜色字面的描写分不开。

其次,他善于借助比喻修辞,通过色彩的搭配来增强画面的美感。如《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遍》描写自然风物“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每一日都瞧得见的是,晶莹的露珠儿缀在依旧青翠却快凋零的荷叶间,几乎就像一把绿色的小扇子。池塘里有一些粉红的颜色,朦朦胧胧的好似一团烟雾,可这池塘的水又依旧澄清极了,好似一抹白布静静地飘在那儿。词人以“绿扇”“粉塘”“白练”这些斑斓的色彩作喻,再加之“碧苔”“红叶”“金菊”这些秋天明丽景物的描写,色彩搭配极为鲜艳夺目,几乎令读者应接不暇,真是一派斑斓秋色。

又如《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是一首描写秋莲的咏物词。词的上片运用明喻修辞来描摹秋莲之形,把莲花比作了少女。美丽的秋莲,笑意盈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艳红的笑靥,纤细的腰肢,如穿着绿裙的凌波仙子。“红”“青”“绿”等绚丽的藻汇,显得热烈而浪漫,多彩而和谐。通过“笑”“弄”“欲语”等人性化词语的使用,使如凌波仙子一样娇媚的秋莲的形象赫然出现在读者面前。这样描写,既有形,更有神,把莲花写活了,使如凌波仙子一样娇媚的秋莲的形象赫然出现在读者面前,让画面的美感更强。

晏几道还经常通过丰富的鲜艳色彩的搭配来描写自然风物,因色彩的运用使词的画面感增强,对作者情感的抒发亦起到了一定的渲染作用。

如《阮郎归》“舞腰浮动绿云浓。樱桃半点红。”词人用“绿云”“樱桃”这一红一绿的色彩来比喻女子浓似乌云,黑如翠黛的头发及小而红润的嘴。词人把绿色调整到墨绿、甚至鬓发的黑色,使明暗冷暖色调相互衬托,鲜艳却不冲突,更增强了画面的美感,充满着和谐之美。

再如《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词的上片以惜花托出别恨,“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一句运用明喻修辞来比喻香气之多如阵列,又通过红的、白的鲜艳的色彩进一步形象地刻绘了花儿的飘谢,情景交融,细腻地营造出清丽哀愁的词境。下片运用借喻抒写怀人的情思。“蝶去莺飞”借指昔时认识的歌女已经流散,音信皆无,词人望断天际,也不见“双鱼”传信。“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心绪缭乱,更可恼的是那粼粼的水面,好似心上人脉脉含情的秋波。词人以“层波”借喻女子目光,和“水”“双鱼”“斜阳”这些意象组合勾连在一起,亦实亦虚,既写景物,又写人物,可谓妙笔生花。这两句所写斜阳层波的景象,画面堪可媲美“斜晖脉脉水悠悠”。虽然整首词意绪暗淡,悲凉凄怆,但词人却通过色彩的搭配与意象结合来提升画面的美感,抒情细腻,婉丽多姿。

晏几道借助比喻修辞,通过鲜艳丰富的色彩的搭配,创造出幽美的词境,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瑰丽斑斓的梦幻世界。

三、《小山词》运用比喻营造别恨离愁的凄婉美

清代常州词派的著名词论家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说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妙。”[3]可谓中肯之见。小山的确是一位古之伤心人,他在运用比喻修辞叙写人生聚散离合的词作中,多数带着莫名的感伤,深切的悲情意味。虽然悲情,却总能用精纯的技法和鲜明的形式来体现出极为明显的融悲入美的特征,以“美”来完成对“悲”的消解,从而忽略了其中的悲涩意味。

晏几道经常以“行云”“流水”借喻人生聚散无常。如《少年游》“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这首词是作者对于“浅情”人的人情凉薄发出的深沉的慨叹。小山以“痴绝”著称,他的好友黄庭坚总结为“四痴”,其中之一为“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也”[4]163,这首词可谓是典型的表现。正因为作者是一个“多情”“痴情”的人,所以他对于“浅情”的人十分敏感,但他不是去斥责这些薄情寡义者,而更多的是为之感到痛心。词作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以流水喻诀别,接下来用“行云无定”喻对方一去杳无音信,明知对方浅情薄意,言语无定似行云、一去杳无音讯,也不加恨,而可以在梦中相会。由此可见词人是多么的温柔敦厚,心地是多么善良。虽然“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但词人并没有因此对浅情的她大加挞伐,而只是深有感喟地说:“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虽然词中依然有深挚的“悲伤”,但词人的心灵却是“美好”的。

再看《临江仙》“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词句运用借喻和用典的修辞叙写他所喜爱的女子已经远离,如今不知与谁在一起,但心中犹念念不忘,不禁哀愁婉伤。于是他把这种思念之“悲”,化成梦中之“美”。“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梦里花落知多少?梦里可认识道路?以梦境相寻表现他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也许,梦想的世界对词人来说才是最美好的。

再如《生查子·坠雨已辞云》,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诉说离别相思之苦的词。首句“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运用最为明白易懂的借喻说出心中的那份绝望和痛苦。以习见之事喻简单之理。坠落的雨点已经辞别了乌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经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习见之事,它们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甚至是生死离别隔绝永无相见之期。此处借喻的运用,鲜明地揭示了女子被人抛弃后是多么的痛心和绝望。然而她内心深处还存有潜在的愿望——“弦语愿相逢”。明知这只不过是宽慰之意,却也不肯放弃这一丝微弱而渺茫的希望。如此真挚而绝望的苦情,可能正是晏几道所真切经历的体验吧。

除了“行云”“流水”外,小山还常常以“春梦秋云”来借喻人生之聚散无常,如《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这两句词既是对白居易诗歌的化用,同时也是对其父晏殊词作的引用,这种互文的关系,无疑扩大了本词的意蕴。“聚散真容易”,真是一字一泪,惊心动魄。

小山叙写人生聚散离合的词作,似乎永远不会沉溺于伤感,永远在美的范畴之内。对他而言,让伤感对美有一丝的逾越都是失态和有失优雅的[5]。

《小山词》还常常以新月作喻,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南乡子·新月又如眉》,上片首句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惊心、怎堪又见的苦涩。

晏几道用他的妙笔及真挚的心灵消磨了“悲”的尖锐度,没有了触目惊心的效果,只有一种温润或凄美的诗意体验。

通过上述作品的赏析论述,我们感受到了《小山词》比喻修辞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感享受。《小山词》因为有了生动、优美、新颖的比喻而放光生色,给后世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海明.唐宋词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3][清]冯煦.蒿庵论词[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4][宋]黄庭坚.小山集序.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六[M]∥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上海书店,1989.

[5]蔡雯.论小山词的童话意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5).

(责任编辑:王芳)

Beauty of Figurative Rhetoric in Xiaoshan Ci

ZHOU Yuan-yuan
(Dongjianshan School,Donggang 118317,China)

Yan Jidao,a poet in the Song Dynasty,used figure of speech much in his gracious poems to depict women and natural scenery,or to express the pain and grief of separation in the life.The unique figure of speech makes his poems to be more appealing and rich in implication,leaving a vivid impressi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 of readers.

Yan Jidao;Xiaoshan Ci;figure of speech;sense of beauty

H05

A

1672-8572(2017)03-0085-05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3.13

2017-03-10

周媛媛(1986—),女,辽宁东港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修辞。

猜你喜欢
小莲明喻小山
从语言符号象似性比较隐喻和明喻
中国文学“译出翻译”的修辞研究
——以《三体》明喻翻译为例
找呀找故事
小山小水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李小山: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帛 裂
帛裂
隐/明喻的恰当性-规约度-熟悉度多维择选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