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柴帆
本刊记者|王雯慧
食品保鲜的南瓜车与水晶鞋
本刊记者|柴帆
以人工制冷器的发明为标志的世界冷藏史为人类的未来开拓了积极广阔的前景。冷链物流的出现更是为食品保鲜和农产品运输带来了新的生机。
杨贵妃嗜食荔枝。经过晚唐诗人杜牧的演绎,世人一提到杨贵妃与荔枝,总会记起他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的最大特性便是不易保存,古代北方达官贵人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专门开辟了从南到北专运荔枝的“荔枝道”。
严耕望先生搜检宋代史料时,发现《舆地纪胜》中引旧志云:“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色香俱未变。《涪州志》云,七日到长安,不同。”我们且不管历史学家们所考察的到底是三五日还是七八日,总之,在当时百姓和文学家眼里,千里驰贡荔枝,只为博美人欢颜,成了唐玄宗滥用权力、荒弛朝政的一大表现。
明朝万历年间,诗人即有句曰:“六月鲥鱼带雪寒,三千里路到长安。”江南鲥鱼,六月天气,历3000里,运到北京,其所用工具,即“炎天冰雪护江船”的冰船。活动的冰箱冰船,不知始于何时,但知沿海渔民,早就在冬季藏冰,以供夏季出海冷冻鲜鱼,有名曰“冰鲜船”。
就像当初在地心说占据社会主要舆论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一样,很多事情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当时的技术没有达到而已。倘若,唐玄宗与杨贵妃穿越到今天,再想吃到岭南运来的新鲜荔枝,恐怕再也没人会专门作诗讽刺一番了。因为即便是寻常百姓家也能吃到岭南的新鲜荔枝。世界文明史上,以冷藏法使食物保鲜,是黄河文明的一大贡献。在中国,古人早就不满足于利用天然冰,而提出了“夏月造冰”的理想,却未能实现。
以人工制冷器的发明为标志的世界冷藏史为人类的未来开拓了积极广阔的前景。冷链物流的出现更是为食品保鲜和农产品运输带来了新的生机。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适用范围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等各类农产品。
我国最早的所谓“冷链配送”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那时冰箱刚开始普及。改革开放后,我国冷链物流有了进一步发展。1985年,国家对农副产品生产和购销政策进行重大改革,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兴起。为确保各地农副产品均衡供应,政府新建、扩建一批冷藏设施,带动了城乡之间的冷链物流,促进了冷藏运输车行业的发展。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那时,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希望常年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农业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希望错开产品上市时间,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类需求带动了冷链物流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进程作出了明确规划,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冷链物流出现后,速冻生鲜产品纷纷占领消费市场。天南地北的生鲜产品,依靠全程冷链,跨越了时间和地理的鸿沟,开始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流转,让消费者开始有了全新的体验,也让农户、企业尝到了甜头。甘肃天水是全国有名的苹果产地,这里的苹果以“花牛”这个品牌出名,品种多是红星,这种苹果不像富士那样容易储存,稍稍放个十天半个月,苹果便开始面起来,没有了脆劲。
家在天水秦州区的杨刚是地道的苹果种植户,杨刚说:“以前种苹果,但是不敢多种,怕卖不出去烂在家里。大约在2005年左右,河南那边的收购商开始来我们这大批量的收购,这时候,大家伙才开始慢慢大规模种植起来。我也纳闷过,他们收了苹果就不怕苹果放烂了,后来有一次,我去交苹果的时候问了一下,才知道,人家有专门的运输车和储藏间,都是那种冷冻的。”
河南工业大学物流管理系主任王焰认为,发展冷链物流,其中可以促进诸如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的商品流通,降低资源损耗,从而增强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王焰也指出,我国食品冷链产业发展存在着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一是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导致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二是行业标准落实不到位,很多企业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自律性差,行业发展举步维艰。中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
三是产业配套不全。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中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
四是价格偏高,成本太大。伴随着冷链物流发展而来的是冷链物流理念推广薄弱,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价格也相对偏高等也逐渐困扰着我国冷链物流企业。
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随着冷链市场不断扩大,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中的翘楚。
近年来,在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有一家供应链服务企业尤为引人注目。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曾到这家企业调研,对其将“互联网+物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联系的做法高度赞赏,称它是“时代的弄潮儿”。在有“冷链达沃斯”之称的“2016全球冷链物流峰会暨第八届中美冷链物流峰会”上,该公司荣获“2015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称号,位居前三甲。它便是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鲜易”)。
这家以冷链物流为主的公司围绕全国物流节点城市,聚焦郑州、天津、沈阳、长春、西安、合肥、上海、武汉、南京9个核心城市,打造城市配送网络。市内配送网点密织后,依托鲜易网资源优势,且围绕区域中心城市,提供生鲜宅配服务,有效解决冷链物流产品的最后100米问题。在食品供应链环节,利用“互联网+”打造1.5农牧产业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为种植户、养殖户提供线上交易、行销信息、数据分析、技术指导等增值服务,带动新生代和新农人一起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方式。在对养殖基地管理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生猪产业链数据库,实现农产品的质量追溯,确保源头安全与品质。
赵喜灵是鲜易广东基地仓库部门的一名普通员工,2015年从河南工业大学毕业之后便来到了鲜易。赵喜灵说:“起初为了解公司,大家都在基层轮岗,什么仓库、养猪的都去试了一遍。后来,根据个人条件,大家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岗位,我便来到了广州基地,负责仓储进出货和登记工作。这个工作虽然很简单,但也能了解到一些市场行情,比如我观察到在夏季的时候,雪糕的进出口量会明显增加,冬天的时候,生肉类会明显增多。公司的同城配送和最后一公里模式,让我们仓库的日流量十分庞大。”
鲜易总经理郑瑞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目前鲜易供应链每个月都将有一亿元的资金预付和采购垫资等,以真正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鲜易是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代表,它的发展侧面反应了我国整个冷链物流的进程和食品保鲜以及农产品配送技术的进步。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呈现爆发式发展的时期。统筹多方协调,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显得极为关键,这便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一起操作。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中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包括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同时,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
在科技政策方面,将冷链物流技术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和科技计划。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和部门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屏障。
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推动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选择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先行试点。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建立冷链通道试点。加大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重视科技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中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
(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
封面专题
本刊记者|王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