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彤 (江苏师范大学 221000)
浅谈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及美学特征
程晓彤 (江苏师范大学 221000)
阿根廷知名作曲家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在二十世纪的阿根廷音乐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为阿根廷的古典音乐发展作出了不容轻视的作用。《第一钢琴奏鸣曲》是吉纳斯特拉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作品展现出了丰富而又复杂的现代钢琴演奏技巧,深刻体现了现代钢琴曲的美学价值。
吉纳斯特拉钢琴曲技巧美学特征
1.吉纳斯特拉简介
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AlbertoGinastera)是阿根廷现当代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在拉丁美洲音乐界享有十分显耀的地位。一九一六年吉纳斯特拉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自幼在音乐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一九二八年,吉纳斯特拉进入阿根廷负有盛名的威廉姆斯(Williams)音乐学院,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音乐创作生涯。
吉纳斯特拉谱写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创作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侧重于表现阿根廷的民族文化,其作品中带有浓浓的阿根廷特色,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阿根廷舞曲》等。第二个时期中吉纳斯特拉开始将传统的阿根廷音乐特点与现代作曲的技巧与方法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主观主义思想的作品,该时期的代表作有《第一钢琴奏鸣曲》等。第三个创作时期,也就是吉纳斯特拉的后期作品中,注重运用十二音、微音程等技巧,乐曲节奏重复却又多变,表现力十足,这段时期内的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第二、第三钢琴奏鸣曲等作品在当时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九八三年,吉纳斯特拉在瑞士日内瓦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2.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简介
《第一钢琴奏鸣曲》全篇一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表现着不尽相同的思想情感以及作曲技巧。第一乐章为一个奏鸣曲式结构。这一乐章大量运用了诸如桑巴、马兰波等阿根廷民俗舞蹈乐曲变化多样的节奏,在旋律方面,借鉴了如米舞卡、德里斯特等阿根廷民谣的旋律特点。而第二乐章开始转入快速的节奏中,结构为对比中部曲式。极板(Presto)的弹奏速度使得乐曲富含跳跃感和立体感,类似于十二音的手法完美的融合在主题材料中,鲜明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贯穿整个乐章,阿根廷民族音乐元素依然延续使用。第三章节的节奏逐渐放缓,曲调气氛从之前的欢快洒脱步入静静的忧愁中。采用插部中部三部曲式的结构,速度的逐步徐缓为第三乐章添上了一分耐人寻味的浪漫主义色彩。第四乐章共有五个部分构成,分别为A、B、A、C、A,结构为新型回旋曲式。马兰波舞曲的节奏隐隐约约的贯穿在整个乐曲中,铿锵有力的旋律层层递进,一气呵成,将整首作品的气氛带到制高点,让人欲罢不能。
1.断奏的奏法
断奏主要分为四种方法,即手指断奏、手腕断奏、小臂断奏和大臂断奏。在手指断奏是使用手指第三关节进行弹奏的方法,适合用于弹奏节奏相对较快的作品,特点是能使琴声表现出颗粒感,从而加强它的穿透力。大臂断奏是以肩膀作为发力点的弹奏方法,动作幅度大,弹奏力度充足,近现代的作品中多有出现,常用于弹奏末尾处的和弦。手腕断奏是以腕部作为中心,以手腕的力量带动固定位置后的手指快速击键,注意幅度不能太大,这样能使弹奏的音色兼具跳跃性和明亮感。
2.八度的奏法
八度练习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对于五指单音的训练最为关键有效。比如在第100小节,在八度音弹出以后按住低音的根音不放,用五指呈高抬指的方式重复弹奏高音旋律音。这种方法能够加强手指的稳定性,让支撑更有力,从而使八度音的弹奏更加完美,对速度的控制不需要很高的要求。在手臂松弛、手指支撑点不够稳定的问题上,可以用“重力奏法”进行练习。所谓“重力奏法”就是之运用手臂及肩膀的力量加大弹奏时的力度。这要求在弹奏时掌关节保持一定的紧张程度,落键时干脆利落同时使用制音板进行配合,从而提高琴音的洪亮。
3.和弦的奏法
在《第一钢琴奏鸣曲》的第一章节中多处需要运用和弦的弹奏方法。和弦的处理使得乐曲更加富有立体感。和弦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符组成,中间的声部在和弦的定位上具有标志性作用,因此精准的弹奏出中声部的音符能够让和弦得到最大化体现。在动作姿势方面,弹奏者需要协调好肩、腰以及背部的用力程度,手腕和手掌需要呈平行状态,同时还要注意指尖触键是抓键的能力。
1.阿根廷音乐文化特点
阿根廷共和国是一个典型的拉丁美洲国家,具有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以足球和拉丁文化为世人所熟悉。在阿根廷人的日常生活中,音乐和舞蹈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方式。从十六世纪初直至十九世纪初整整三个世纪,阿根廷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如今的阿根廷人绝大部分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人的后裔,而原著印第安人只占很少的比例。
由于阿根廷特殊的历史背景,致使其音乐文化也表现出复杂的多元性。传统的印加民歌可谓是土生土长的阿根廷音乐,这种音乐类型运用土著人民原始的卡哈、竖笛、排箫大鼓等乐器作为伴奏,一些传统民间音乐逐渐融入欧洲古典音乐的元素,而演变成一种区别于传统印第安音乐与欧洲古典音乐的类型,这是由当时乔迁过来的殖民者所创造的,该类型的音乐兼具欧洲古典音乐的典雅浑厚,又带有印第安风格的即兴抒情,内容多是表达他们思念故土的感情。正是文化的多元性,使得阿根廷音乐绚烂多姿,特点鲜明,而且充满魅力。
2.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的美学特征与启示
研究国外音乐时,旋律因素只是其中之一,通过旋律,挖掘出音乐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所传递的精神诉求,才是音乐研究的灵魂。而研究任何音乐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地域时代民族这三个要素,我们不难发现,吉纳斯特拉音乐里面透出一种玄学的味道,它的美在于,在当时荒诞文学的影响下,不一味模仿当时的民族音乐,而是用自己的音乐技巧去表达民族音乐。
阿根廷的吉纳斯特拉音乐珍贵之处在于它完美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和现代。新颖大胆的音响设备体现了现代感,但是关键的部位又让听众深刻而强烈的感觉到传统元素的冲击,以现代做外表,以传统做灵魂,但是两者结合的如此巧妙,可见,音乐的创作者们已经将自己的民族音乐融进了自己的血脉和骨骼,才能信手拈来,将其与现代技巧结合得行云流水。而我们中国的音乐,要想走上世界又不失真我,要学习阿根廷的作曲家,用现代的音乐表达技巧,赋予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新的生命力与面貌,让其焕发生机,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1]由熹.特立独行的创造者——阿根廷作曲家金那斯泰拉的钢琴创作[J].人民音乐,2008(6).
[2]张碧倩.希那斯特拉作品中阿根廷民族音乐素材及新表现主义创作手法之运用:以《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为例[D].台北:东吴大学音乐学系,2006.
[3]鲁果.希那斯特拉早期钢琴作品中民间音乐元素的分析与诠释[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4]蒋念.传统因素与现代技巧的融合——吉纳斯特拉《第一号钢琴奏鸣曲Op.22》研究[J].民族音乐,2012(03).
程晓彤,女,研究生,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表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