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中的“双子星”
——浅析李清照词与李煜词在创作手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2017-03-13 13:50:42杨琳琳喀什大学人文学院844008
大众文艺 2017年2期
关键词:双子星白描李煜

杨琳琳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844008)

婉约词中的“双子星”
——浅析李清照词与李煜词在创作手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杨琳琳 (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844008)

李清照和李煜是万古流芳的词人,他们的词作广为流传、妇孺皆知,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他们二人同是婉约派大家,相似的人生经历使两人在词的创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采用赋的写法,采用白描笔法以及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婉约;李清照;李煜;创作手法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这座芬芳灿烂的花园中永远鲜艳、永远怒放的奇葩,一任千年的时光游走,它依然盛开在人们心中,而其中的婉约派是诗词中一朵盛开的鲜花,影响较大。李清照和李煜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因着相似的创作个性和创作手法,二人在词坛并称“双李”,更是有“男帝女皇”的美誉,是婉约词天空中最耀眼的“双子星”。

李清照和李煜他们一个是因为亡国而颠沛流离,致使晚景凄凉;一个是由南朝天子走向北地幽囚,成为亡国之君。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探讨首先是因为他们两人的词都极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而两个时期在思想情感、词风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其次,二者词作中语言、形象等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境界超凡入圣,郭沫若先生就曾题楹联说李清照“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是极为精妙恰当的。张璋先生也在其《历代词话》中说:“殊不知在婉约词中尚有一大流派,峰峦迭起、贯穿古今,它的代表人物是李煜和李清照。他们的词,虽各有千秋,但风格是相似的。”这种评说亦是极为中肯的。另外,二者都有失国之痛、怀国之哀。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及相似的人生经历使李清照和李煜在创作手法上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笔者将对李清照词与李煜词在创作手法上的相似之处进行浅显的分析。

一、赋法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赋”就是铺陈排比的意思,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其表现就是直抒胸臆。李清照写词就不依傍古人,善用赋法,能直抒胸臆,写出真情实感,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李清照在宋代体现出的这种直抒胸臆的传统是独特的,只有前代李煜和她有着共同的特点。李清照的《浪淘沙》有诉说着伤离之情: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此词是清照悼念亡夫之作,丈夫离世后,没有可以携手同上高楼的知己了,记得丈夫在世时,两人一起谈诗论著,即使相对无语,只用玉簪拨动香火,看香炉中升起的袅袅炊烟曲折回环状如古篆,当时还曾用炉烟预卜前程,而今都已成空。愁恨无可解,想把思念弹向征鸿,可征鸿远去,此情无所寄,这情意感人至深。这首词采用赋法,铺陈词人自己的感受、回忆以及无可寄的思念。

而李煜是把真纯写入词作中,以君王的身份,以本色的语言、真诚的心灵写尽了人情的悲欢离合。在他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十分浅薄,即使寄寓了一些情怀,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情真语挚。而且正是因为他的直接抒情,所以从他开始,词不再作为酒宴间觥筹交错的一个附属品,而成了一种可以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它的主人公也不再是歌女,而是词人自己,所以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如《渔父》二首:

浪花有意千层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词同为一幅《春江钓叟图》上的题画词,同样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不加任何雕饰,而直写观感。这既是对画卷的贴切品题,又颇能借他人之酒,浇自家胸中块垒。两首短短的词中,以七个“一”字塑造的渔父形象遗世而独立。以“渔隐”来表达某种孤高自诩的傲世情怀是中国文化中的固有传统。“渔隐”这一形象的象征性在于其身在功名利禄之外,也指身在残酷的倾轧斗争之外。后主天性敦厚单纯,却生在皇室,一生都被迫处于权力的漩涡之中,眼见身历家族亲人间的谗嫉仇杀,心惊胆寒之余也无力改变。“世上如侬有几人”其实是其艳羡之意的真心流露,感慨深沉,也自然点出了那个几多不自由、不自在的“我”来,达到了王国维所说的诗词的“有我之境”。

大多时候,李清照和李煜只是用质朴的句子,勾勒出自己内心的那份深挚的感伤,这些绝世的佳作,宛若融合血泪凝铸而成,唯美真切。

二、白描手法

白描本是一种绘画技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形成为一种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炼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它强调的是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李清照在用词方面靠白描的笔法达到了一种自然的境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整篇词语言平白,简练朴素,清新自然,宛若天成,显示出了她的才情和风华无限。这首词可以说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不是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吟,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又如提到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寥寥数语,表达了女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形容一夜春风春雨后海棠花的变化,很形象,所以能成为词坛名句。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是备受赞誉的名句,关于它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据伊世珍《琅嬛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餐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佳句。’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个故事,很能说明易安的艺术造诣实是高出一般人的。还有描写无可排遣的离愁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些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尽显平淡本色,却是“浅语深情”。

李清照继承并发展了李后主的笔法,和她一样,李煜也是用白描的手法,明白如话的语言,抒写他的生活感受,塑造了许多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李煜的《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这首词艺术上纯用白描手法,脱口而出,无矫揉造作之嫌。无论写景抒情,皆自然无雕饰,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发的人物情感,淳厚而委婉,形成了整体上的和谐之感。而此词从审美品位上说,已离唐风甚远,而启宋韵之先。《菩萨蛮》是一首恋情词,描写一位男子在筵席上与一个吹奏乐器的女子钟情相悦而心事终虚化的故事: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这首词也显示出李煜一贯的艺术特色,即善用白描手法,精练而准确地表达出自我心灵深处的复杂感受,真实细腻,委曲而深沉。有学者称赞他是白描的高手,因其“能于朴实无华之中体现匠心”。

的确,李煜词有一种不事雕琢、浑然天成的美,那是他从小在感情与字词间不断感悟所得来的成就,像“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等句,构成了画笔所不能到的意境,写出他国破家亡的感受,他还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如最著名的那首《虞美人》中的千古名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语气明净、优美,接近口语。李煜为了便于文化水平较低的歌妓演唱,也好用口语方言,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中云:“酒恶时拈花蕊嗅。”“酒恶”,指喝酒至微醉欲呕时的感觉。宋赵令时《侯鲭录》卷八:“金陵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后主词曰‘酒恶时拈花蕊嗅’用乡人语也。”李清照也是锤炼语言的大师,词中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精巧优美,所谓“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尤其是晚年之作,以口语、俗语入词,意致绵邈,炉火纯青,被后人推许为“李易安体”,流芳百世。

明末清初的词韵学家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当行本色”是自然真切,质朴,不假藻饰堆砌的用词,意同白描,这样的赞誉是极高的了,也是对他们词的最为恰当的评价。

三、修辞手法

在李清照和李煜的作品中,出现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用典、夸张、叠字等。二李恰当、准确、巧妙地使用它们,使作品既富有艺术气息又生动活泼。下面主要谈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形象而委婉地表达思想情感,亦可增添文采。李清照是一位善用比喻的能手,她眼光敏锐,想象力丰富,通常在有天壤之别的事物中发现二者的相似处,常常语出惊人。她词中的比喻新颖别致,贴切生动,引人入胜。看“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词人借酒浇愁,希望在醉梦中找到逝去的年华,但连无知无欲的花儿都认为不应该插花。其后又以“人之将老”比喻春意阑珊,点出了“老”这一相似点,这样就把“可怜”和人联系起来,以此比喻春天会像人一样变老。

在易安词中,还常将比喻与其他修辞融合在一起。妇孺皆知的“绿肥红瘦”就是把比喻与借代融为一体,词中用“绿”和“红”代替本体“绿叶”和“红海棠花”。这个比喻构思新颖,结构也奇妙,只用借体,没有本体和喻体,成为历代人们称赞的佳句。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此一句话就同时运用了比喻、设问、点化三种修辞。其中比喻最为明显,以滔滔江水比喻心中无限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恨,在这种明喻之下,家愁国恨的情感显得更加形象和具体。设问则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与力度,点化前人诗句创造出了新的充满丰富想象的深妙意境,很是精彩。而《相见欢》中使用了隐喻的手法。“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以“乱丝”比喻“离愁”,而整首词中并没有出现“乱丝”二字。还有《浪淘沙》中以“流水落花春去也”句比喻昔日美好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乌夜啼》中“林华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人生的变化无常,都十分精妙。

除了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也较常见。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人性化可以使得词更有意境,更有感染力,也让词人的情感更为逼真和深沉。李清照的“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梅应妒,菊应羞”(《鹧鸪天》)等句读起来使人感到形象、灵动、清新。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一个“锁”字将“清秋”拟人化了,让寂寞更寂寞,让愁思更愁,与此同时,后主将“寂寞”这一人类特有的情绪赋在“梧桐深院”上面,更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乌夜啼》)花儿怎么会有泪呢?显然是把花儿人性化了,加深了情感表达,也使词更显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李清照和李煜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们以纯真性情作词,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感悟,他们用相似的创作手法写下千古流传的词篇,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74-379.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3-106

[3]靳极苍.李煜李清照词详解[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4]霍洪声.尘烟如梦花事了: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5]吴伟静.李煜词传:西楼孤客的离乱旧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6]方艳.南唐二主词[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7]孙秋克.李清照诗词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8]刘欣.论李煜、李清照词的相似性[J].作家杂志,2008NO.11.

[9]郑海涛.李煜、李清照后期词艺术成就之比较[J]文学界,2010-01-0035-03.

[10]卫淇.人间词话典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

杨琳琳,现为喀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双子星白描李煜
飞凡F7、R7双子星
车主之友(2023年2期)2023-05-22 02:52:44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42
李煜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24
李煜作品
艺术家(2021年1期)2021-03-11 01:49:34
双子星
天津诗人(2021年1期)2021-01-08 05:47:00
我们家的小“坑货”
写给远去的路遥
作品(2017年11期)2017-11-18 03:36:27
《白描荷卷》自跋
艺品(2017年2期)2017-07-21 14:24:58
双子星
天津诗人(2017年1期)2017-05-07 03:23:46
双子星
天津诗人(2014年3期)2014-05-24 09: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