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红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文化馆 674199)
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周 红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文化馆 674199)
社区作为基层单位,在居民生活中所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之相对应的社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层组成部分也在不断的孕育与发展。在文中就如何更好的强化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有效地改善社区文化建设效果。
社区文化;建设;生活质量
地域之间因历史传统、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等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家园文化。社区文化是家园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区居民间因共同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价值观等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在长期的生活中积淀,实践中创造形成的文化现象总和。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中的软实力,是社区文明的体现,是不可取缔的精神文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室(活动室)、图书室、农家书屋等对群众免费开放,定期、不定期开展公益性讲座、文艺演出、电影放映、书画、摄影、歌舞培训辅导等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二)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广大居民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融入到社区大集体中,共同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从而提升社区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文明的社区文化。
(三)增强了社区成员的认同感
社区文化活动让人们走出狭小的家庭空间,参与社区大家庭活动,使社区文化活动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互帮互助、传递友谊,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还可感受到社区文化的魅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步伐。
近几年,文化场所、文化设施和社区容貌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但也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不高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建成了文化室、图书室等公共文化场所,但社区服务的许多功能不健全,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如:大多数文化室、活动室、图书室设在办公区内,面积狭小,不方便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设备使用率不高,作为摆设的时间较多,严重阻碍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文化活动主体的参与性不强
文化活动主体参与不平衡,经常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是一些离退休的中老年人,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而富有活力的年轻人不愿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使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群体单一、内容单调、缺乏活力。社区内的单位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有些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当做政治任务来敷衍了事,使得个人、单位与社会的沟通不够顺畅,越来越趋于形式化,阻碍了社区文化功能的发挥。
(三)社区文化队伍的体系不完善
社区文化人才匮乏,管理人员不足,志愿者来源渠道较窄,导致社区文化队伍体系不完善,开展文化活动宣传不到位,主动参与率低,层次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
(四)成员社区意识不强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传统和睦互助的邻里关系被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代替,社区成员没有足够的时间相互了解和交往,对社区文化建设了解甚少,参与不足,社区归属感不强。同时,大多数社区居民将社区文化单纯地理解为搞各种文体活动,或是把社区文化看做是群众文化部门的事,与他们无关,不能积极的参与、开展、维护社区文化的建设。
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人为本、注重实际;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社区群众主体作用,创新活动方式。
(一)提升认识,强化社区意识
一是依托媒介把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传播到千家万户,人人揭晓,形成共同的社区意识,社区成员拥有共同的精神纽带,共同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二是加强对下岗职工、流动人口、老龄人群等人士的宣传培训工作,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进行正面引导,让社区成员有高尚的社会公德、良好的文明意识。三是真正利用好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室)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四是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化被动为主动,集思广益的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文化活动方案和措施,使社区文化活动真正成为群众的文化需求和精神家园,从中找到归属感。
(二)加大投入,推进资源共享
加强活动场地、设备等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是文化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一是社区文化活动场所要尽量设在方便群众随时参加活动的地方,便于向群众宣传社区文化,聚集更多群众的参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社区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二是除了政府的投入以外,还应依靠社会力量办社区文化,走“共建、共办、共荣、共享”之路,创造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单位对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三是除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外,所有驻社区范围内的单位、院校等非经营性文化、体育活动场地等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社区文化资源共享。
(三)注重人才,完善队伍体系
社区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人才,还要注重业余骨干队伍的建设,坚持“造血”和“输血”并重原则。一是社区文化工作者要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与居民耐心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居民需求,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要挖掘现有培养潜力的成员进行培训,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推行志愿者招募活动,与辖区内院校、单位和团体建立社区文化志愿者联系,以自愿、义务为社区文化活动服务;四是要加快从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加入社区文化建设专业队伍的步伐,可以从社会上有志于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优秀青年和高校毕业生、文艺体育人才中进行选拔,灵活自主、积极主动的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持久的活力和动力。
(四)服务群众,提高居民参与度
社区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群众参与和生活实践,只有想群众之所想,应群众之所需,得群众之所盼,才能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一是多渠道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科学和文化信息,让居民了解社区,认识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从内心热爱社区大家庭,自愿为社区文化献言献策。二是提高服务意识,人人是组织者、参与者、学习者,强化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营造社区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三是通过开办各种讲座、培训辅导班让居民学习各种知识,提高居民自身素质。四是创造条件,提供社区居民互动机会。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群众的精神境界,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经常性文艺、体育活动,逐步建立健全社区文艺活动和体育服务网络,提高居民参与度。
总之,社区文化建设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更好地为社区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