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

2017-03-13 13:50:42刘舒瑶石家庄二中0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期
关键词:齐天大圣悟空唐僧

刘舒瑶 (石家庄二中 050000)

读《西游记》有感

刘舒瑶 (石家庄二中 050000)

《西游记》的主人公实际上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孙悟空的家喻户晓,足以证明吴承恩塑造人物之成功。而除了作者的文笔,作者赋予这个“人”本身的性格、特点、行为、思想、事迹也注定了他的名号会妇孺皆知。再读《西游记》我对孙悟空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这个人物,我可以说是很“崇拜”了。纵观全文一百回,我想作者对孙悟空的塑造可分为“业”与“性”两个方面,也就是故事的一明一暗两线。

西游记;人物塑造;认识

一、悟空的“业”

“美猴王”到“孙悟空”,“齐天大圣”到“孙行者”再到“斗战胜佛”,孙悟空在小说中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学业”“魔业”和“事业”。“学业”即指他花果山为王到拜师求学一段。这段时间,可谓是悟空积蓄力量的一段,到他学成辞师时,才“不到三旬”,可短短的几十年内,他勤勤谨谨,练会了七十二变、筋斗云、拳脚功夫一身的本领,这也为他后边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魔业”是他回到花果山操练猴子猴孙、下东海索金箍棒,广结七十二路洞主,阎罗殿划名,上天做弼马温,自封齐天大圣结交各路神仙。这一段时间,三百余年,可谓悟空一生中最逍遥、最快乐,也是最辉煌、最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悟空天上地下、三教九流结交各路宾朋,饮酒谈天,却大大拓宽他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如果说“学业”阶段是悟空在“硬件”上的塑造,那么此时他便是在“软件”上打下基础。在以后的取经路上,每当悟空有难,他都会寻求各路神仙的帮助,他怎会有那么大的人情?就是这一段时间他用他独有的性格、高超的本领换来的友情和信任。此外,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下地府得了个长生不老之身,上天宫偷蟠桃、吃仙丹练就金刚不坏之躯;天兵围剿他三天三夜,将个花果山围得个铁桶一般,天罗地网降不住悟空、使得天上地下人人敬他三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练得火眼金睛;又有七十二路洞主,四万七千群妖俯首称臣;“四海千山皆拱服,九幽十类尽除名”。上至天宫神仙,下至地上妖精,无人不知“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的赫赫威名。这无疑是又给他镀上一层金。此时的他,狂傲而潇洒,侠义而不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威猛。而同时,他又是天真而稚嫩的。正因为他的稚嫩,他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个大大的圈套:玉帝、太上老君甚至是如来佛联手,笑着,把他骗了,赚得他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青春,和他最宝贵的锐意。也许是被压到五行山下的一刻,大圣才突然明白:他被骗了。从弼马温到齐天大圣不过是个套儿。天宫是最大的诱饵,而如来的“一筋斗打出右手掌便把天宫让与你”的约定,是个钩。电视剧中,大圣压在山下,歌词唱到“五百年,桑田沧海,顽石也长满青苔。只一颗心儿未改,向往着逍遥自在。为什么,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

从“魔业”到“事业”悟空是一步步被骗过来的。在“饮铜汁,食铁丸”的五行山下,观音菩萨扔来了又一个圈套,诱饵——自由。“南瞻部州贪淫乐祸,需令一人苦历千山远征万水,求取真经,劝化众生。”于是菩萨令悟空保护唐僧取经,走上“正道”,也给了他五百年日思夜想的自由。然而,数天后,菩萨又用一个骗局轻巧地取走了他的自由——紧箍咒。并答应他,“待到功成,给你个金身正果。”一半或因名利,一半出于无奈,悟空走上了向西的大路。然而这“事业”不做便罢,一做,悟空就成了师徒四人中最坚定的人,相比于唐僧常常思乡,悟空心无杂念,一心向西。自然,待到成功,悟空退了金箍,升为“斗战胜佛”,得了金身正果,但这不禁让人思考,悟空最终成佛,高坐佛堂,受万千人顶礼膜拜,但也须叩拜如来,受佛门约束,这到底是悟空从“魔道”归正,还是他的锐志狂傲被磨灭,屈从于名利的结果?从前的“魔业”果真是邪,而如今的“事业”才是值得追求的正道吗?

二、悟空的“性”

如果说“业”是作者文中的明线,悟空性情的变化就是一条暗线。从始至终,纵然有变化,悟空的性格却一直保持着两面:狂傲和恭谦。这似乎是对立的,实际上,悟空的性格中并存着这两个方面,不过是不同阶段的此消彼长。

求学阶段,他的温良恭俭尤其突出。初入水帘洞他对众猴说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列位何不拜我为王?”他求学时首见师父,三叩其首,师父问:“你姓什么?”他只道师父说的是“性子”,便道:“我无性,人若打我时我也不脑,人若骂我我也不嗔,只赔个礼就是了,一生无性。”这着实令人讶然,叱咤风云的齐天大圣,曾这样性情温顺,作者的伏笔很明显了。师傅教他三更来秘传武艺,至夜半他跪在师父床前,等候却不敢叫醒师傅,足见其恭、其礼。待学成,师傅怪他人前卖弄,一定要他离开,悟空只得含泪去了。为学时的性格最难改变,如果桀骜、勇敢、好强是悟空性格的高光点,温良、谦逊便是悟空性格的底色。“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样的性格底色在后文也常有呼应。

回山后,也因艺高人胆大,也因七十二路洞主的俯首朝拜,膨胀了他的内心,他好强、自大的性格渐渐显现,正是此时他振臂呼出“强者为尊应让我,英雄只此敢为先”。到后来,上了天宫,他的内心愈发的膨胀了起来,直至如来问他想要什么,他信口答道要这凌霄宝殿,可真算得上是“狂”了。然而此时,美猴王也仍天真而重道义,他越海求学,七次出花果山或因要求个“长生不老”之术,或应猴儿们的请求,甚至当他偷吃蟠桃下界后,却又跑回去一趟,只因想到天宫的珍馐他花果山的孩儿们未吃过,要给他们尝尝,可见其义。至于天真,只消想想他先以为弼马温是极大的官,后轻信如来约定沾沾自喜,便可知道他此时的心理犹是天真而稚嫩得像个孩子一般了。

在取经的路上,行者的心中犹是并存好强自尊与恭谦。妖怪倘若说他“猢狲”,他便登时大怒,咬牙切齿;不论唐僧何等错怪、埋怨他,他也只是赔礼、劝藉。我想,他为什么对唐僧这么忠而恭呢?也许就是因为唐僧给他三天自由,正是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行者使他脱离苦海,又使他通过唐僧有修成正果的机会,再加上悟空的本性,才使得行者时时怀念师父之大恩。

三、师徒四人的关系

纵观全文,取经路上师徒四人的关系由疏离到紧密的变化,作者着重笔墨。一方面悟空对唐僧的态度由一开始像是对待雇主一般,到最后真个像对待父亲一样。从开始唐僧骗他戴上金箍,他一气之下挥棒要打唐僧;到后来唐僧怪他连伤三命喝令他走,他到东洋大海上想起师父泪流两颊;再后来车迟国他为唐僧挨鞭子;及至他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以体现他对唐僧一片拳拳真情的笔触已是不胜枚举了。对于这一变化,文中对于悟空的泪的描写也正可佐证。悟空的泪,最见真情,也最打动人心。想必没有一个英雄人物要比悟空还爱哭,文中几十次描写悟空落泪,使人不禁惊叹,这也正是作者的绝妙之笔,正是通过这种最强烈的反差;英雄落泪,让悟空立刻就丰满了起来,他便不只是个只知打打杀杀的莽夫了,他的真情让他深深地扎根在读者的心里,这才是一个立体的人。他的泪,使他“厚”起来。悟空的首次落泪,正是为了唐僧。他三打白骨精,却被唐僧一纸贬书,怪他残暴无情,赶走了。悟空几时受过这等委屈!他在东洋大海上空“泪落两颊”就是因为心中委屈。在后来的取经道上,当唐僧被妖怪捉去、悟空救师遇困境时,他也常常哭泣。在“不禁垂泪”“泪坠两颊”“掩面嗟叹”“暗自拂泪”等一次次哭泣中,悟空之悲也从悲自己的心中之苦,处境之艰转为悲师傅受苦、担忧师父之中了。在七十七回唐僧被困狮驼岭时,悟空以为唐僧被吃,竟至“失声泪如泉涌”“心如刀绞,泪似水流”“凄凄惨惨,两泪悲啼”。悟空对唐僧之心,令人惊叹。悟空的泪,或因悲、或因苦、或因屈、或因焦,但实在难说,这泪中是否也有无奈和凄凉。另一方面,唐僧,一个肉体凡胎,对于他的几个降妖除怪、腾云驾雾、来往西天不费吹灰之力的徒弟的态度,也从开始的强力管制、淫威相逼变为了后来的尊重、信任与依赖了。悟空保护唐僧可真谓尽心尽力,但唐僧起初并不爱护行者,观音院金池长老谋财害命纵火烧唐僧,悟空救了他,可唐僧一夜醒来却问道:“莫不是他们怠慢你,你纵了这把火?”黑熊怪盗袈裟,悟空相战两天,而天刚亮唐僧便叫起悟空要他再战,似是毫不关心爱惜悟空而只关心袈裟。行者却不怀恨,他一心只要唐僧宽心,其忠、其诚实在感人心怀。到后来唐僧逢难必想悟空,二人便渐趋融洽,至最后四人真如兄弟师友,关系便十分紧密了。

再说悟空,他在性格上的成熟应该是在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跳出来的一刻,他说到头不过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桃,搅了王母的大会,但玉帝想尽一切手段要折磨他、杀死他,四十九天煎熬,他得了唯一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害眼病。从八卦炉里跳出来的一刻,他怒了,大怒,怒不可遏!他不说一句话,挥棒打出去,正是没有一句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大怒!于此,他明白了世恶道险,四十九天练出了他性格上的成熟,“贫嘴的猴头”便从此时成熟了心智。而第四十回“心猿归正,大贼无踪”则是对他心思的转变的交代。

他的性格渐渐由稚嫩,到气盛、躁动,再到后来的渐渐沉静下来,也是他的成长过程。及至四人见到了佛祖,封了正果,悟空道:“师傅,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什么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正道出了悟空的无奈与辛酸,他有上天入地的神通,却因小小的金箍,让菩萨骗得,被软弱的唐僧攥在手里。无可奈何之外,也反映出他此时的沉静和成熟。正是这沉静,使他拥有了智慧,不同于机灵,这是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拥有的大智。这种沉静也并非无源无本,前文中他对待妖怪的各种计谋,以及文中常常出现的他给唐僧说理的情景正体现了其智,只是成佛后,这种灵性变成了静水流深的大智。

四、结语

胸怀、智慧和两面的性格,正令他叫人又爱又恨,是他学究天人、结交各路宾朋,终成正果的根源,是他所拥有的一切的根本。用这两个方面,或明或暗,或连续或断续,作者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人,悟空有血有肉,有情感,他智慧、狂傲、恭俭、勇敢、忠义,而又很可爱,甚至近乎是个“完人”。我曾说,读过《西游记》,我对孙悟空实在心生敬佩。怎不令人敬佩?这踏碎凌霄的齐天大圣,扫尽迷法的孙行者,这义字当先的美猴王,这恭谦智慧的孙悟空。禅意儒风游侠胆,铁骨冰心赤子情,正是他宁愿令人相信,他长生不老,他万世永存。

蔡淳之.走向《西游记》的林深叶茂处——《西游记》班级读书会活动全记录[J].语文知识,2016(2).

猜你喜欢
齐天大圣悟空唐僧
清代悟空戏考述
戏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8:04
唐僧师徒再就业
趣味(语文)(2021年9期)2022-01-18 05:52:50
“帅”悟空来也
我的“唐僧”表弟
趣味(语文)(2021年11期)2021-03-09 03:11:38
“悟空”之道
海峡姐妹(2019年5期)2019-06-18 10:40:52
齐天大圣的法力
我是齐天大圣
大灰狼(2017年11期)2017-11-29 22:10:36
悟空已被玩坏
学生天地(2016年23期)2016-05-17 05:47:20
没错,就是猴子送来的齐天大圣冠
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