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顺江
鲈鳗是一种生活在淡水里的鱼类,体态呈圆柱形,皮很厚,鱼鳞细软到肉眼几乎无法辨认。它身上能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从而保证自己身体的湿润,这样就可以在陆地上做短距离的迁移或捕食。鲈鳗的主要食物是小鱼、小虾、水生昆虫,有时也捕食蟹、蛙、蛇及河边的嫩笋、青草等。
鲈鳗的营养价值极高,被人称为“水中人参”,捕捉鲈鳗的人自然很多,却极难捉到它。因为鲈鳗嗅觉很敏锐,一旦发现险情,便会迅速撤离,甚至会用它尖锐的牙齿咬。台湾渔民在长期的捕鱼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极好的捕捉办法。鲈鳗经常爬到岸上吃草,在它经过的地方,身上的黏液会留下一条痕迹,下次再上岸的时候,鲈鳗还会继续走这条旧路。于是,一次又一次,黏液就加厚起来,阳光一晒,整条路就会发出光亮。渔民发现这个特点后,就在这条路上先横着埋下一排刀,每把刀都是刀刃朝上,在路的最后埋上一把直立的刀,这把刀必须非常锋利。然后,就可以跑到岸边坐享其成了。
鲈鳗身上的黏液对鲈鳗具有保护作用。鲈鳗经过的时候,那些横着的刀会将其身上的黏液刮掉。当失去了黏液的保护后,鲈鳗的肚子就会被竖着的刀刃割破肚皮,虽然顽强的鲈鳗不会立刻死去,可一旦爬回水里,肚皮里会立刻灌满水,鲈鳗的生命就结束了。坐在岸边的渔民只等着水面上浮起鲈鳗尸体,就可以顺利打捞了。
一横一竖,横刀刮黏液,竖刀破肚皮,渔民仅用两招就轻而易举地捕捉到了鲈鳗。对鲈鳗来说,至死也不明白,将自己推向灭亡的竟然是那条走熟的路。
(摘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素材解讀】
很多时候,人们总爱凭经验办事,其实面对不同情况和问题,学会变通,适时地改变策略才是正确的选择,而造成鲈鳗自身悲剧的根本原因就是不会变通。
【适用话题】
适时变通;经验;掌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