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新年之际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临近年关,《经济》记者来到山东聊城地区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春节。
小高村:多产业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聊城市茌平县肖庄镇小高村是省级贫困村,地处黄河故道,三面环沙,土地贫瘠。在2015年的“精准识别”中,全村110户中有52户为贫困户。近两年,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小高村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多亏有领导的关怀和帮助。感谢政府,感谢党!”一进村里,村民张吉朋就握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
今年30岁的张吉朋,长相清秀,尽管患有罕见的斯蒂尔病,行走不便,但他依然试图通过饲养塔兔摆脱贫困。2015年,茌平县财政局信息中心主任杨玉德成为小高村的第一扶貧书记,党的温暖给张吉朋带来了希望。
“家里新盖的两间北屋,是杨书记和财政局张局长帮着修建的。养好兔子我就更有信心了。”在政府的支持下,高吉朋从山东省汇富农牧有限公司在村里投资的兔场引进兔种,今年已经繁殖了1万多只肉兔。此外,公司提供饲料、防疫、技术辅导和回收服务,为高吉朋解除了后顾之忧。高吉朋说,一只兔子养到4斤多,能卖30元钱,一年总收入30万元左右,去掉成本,纯收入差不多五万元。村民们看到身残志坚的张吉朋靠养兔实现脱贫,也纷纷效仿。
在小高村,记者看到公司和合作社利用农民流转土地兴建起来的现代化、规模化的猪场、兔场、羊场,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入股分红、务工领薪的方式获取收入。此外,村里还种植韭菜170亩、商薯120亩、白术110亩,可为村集体增加270万元的收入。
“今年收入不孬,俺可高兴了。这是俺头晌炸的藕盒,你快尝尝。”记者刚进屋,董保兰大娘就将满满一盆炸好的藕盒端了过来。董大娘今年73岁,丈夫已过世。为了不给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的儿子增加负担,老人独自生活,但身体不是太好。村里为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进了茌平县博智文具有限公司的橡皮泥手工加工业务,像董保兰这样的贫困户,不用出村,一天就能挣到20多元。去年,董大娘捏泥挣了3500多元。她对记者说:“我一多走路就喘,干不了重活。不过,只要我能干的活我都去。平时花销不多,买点菜、买点药足够了。”此外,依托红薯种植优势,村里还上马了粉条加工项目。村民可以入股合作社,参与管理和劳作,务工收入每天在40元以上。
“我刚来的时候,村集体账上没有钱。去年底,已经有了16万元。全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7000元以上,顺利实现了脱贫。”杨玉德高兴地对记者说。
曹屯村: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离开小高村,记者来到东阿县陈集乡曹屯村。刚进村,一排崭新的黄色平房就映入眼帘。80多岁的五保户曹占义大爷拉着记者走进他的新家,房间里宽敞明亮,沙发、衣柜、床、电视、碳晶取暖器以及床上用品一应俱全,小院南边是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白面、食用油、鸡蛋、面条、酱油、醋等生活用品摆满了灶台,还配备有燃气灶。曹大爷领着记者来到厨房说:“这些东西都是政府给的。看看,连俺身上的棉袄、鞋子都是党给的。以前住土房子,说不准哪天会被砸到里面。做梦都想不到,老了老了还有这样的福气。”
村支部书记王德明介绍说,村里共有10户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障人家的房子被列入D级危房改造计划,利用政府提供的改造资金,集中建设10套养老周转房,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不但如此,村里的光伏入网、养驴产业,还能为老人们增加2600元?3800元不等的年收入。据了解,截至2016年11月底,聊城市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完成8225户。
阿胶是东阿县的知名特产。近两年,阿胶市场价格持续走高,黑驴供不应求。当地抓住这一有利趋势,发展黑驴养殖,带动贫困户脱贫。村中致富带头人成立了两家扶贫养驴场,带动67家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据了解,合作社每繁殖12只驴驹,就要承担帮扶一个贫困户的任务。记者来到养驴合作社的驴场,几位农民正在用机械铡草。合作社负责人王兴科介绍说,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是40元,如果是贫困户,还要多发20元,这是建驴场时就定下来的。“这不,快过年了,我为他们每人准备了100元的鱼、100元的肉,让他们过个好年。”
通过落实养驴扶贫、光伏产业项目,发展特色种植业,采取金融扶贫、企业下乡扶贫、财政兜底等措施,东阿县共有11051名贫困人口脱了贫,占全县原有贫困人口的82.7%。
在途中,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置办年货,集市上人头攒动,年味十足。在寒风中,冬小麦已吐出深绿,给苍黄的齐鲁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