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磁悬浮挑战600千米时速
目前,中国高铁通车里程已突破2万千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运营时速一直受到限制,实际行驶速度通常只是设计时速的85%。由此可见,高铁提速已成必然,而且中国还将出现更快的磁悬浮列车。
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室透露,未来五年,国家先进轨道交通专项将重点研制出时速400千米的高铁列车和时速600千米的磁悬浮列车,并在不久的将来投入运行。其实,中国目前已有两款动车车型具备了400千米时速的能力,还有一款高寒宽轨高速动车组也能跑到400千米的试验时速。
此外,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长沙磁浮快线已经在2016年5月开通试运营,山东省也有意建设一条从济南到青岛的高速磁悬浮系统。
用植物油生产石墨烯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电率、高强度、高导热率等多种特性,在计算机、太阳能电池板、传感器和医疗设备等多个制造领域具有极大作用。过去人们常用化学沉积法生产石墨烯,但由于在高温真空等条件下制造,导致生产成本高,阻碍了石墨烯的商业化大规模生产。
但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利用植物油低成本生产石墨烯的新方法——GraphAir,为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石墨烯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与传统化学沉积法相比,通过新方法得到的石墨烯同样具有高导电率等优点。新方法还可以控制石墨烯薄膜的厚度,从1到3层石墨烯到30层以上都能获得,且比传统方法更经济,能耗也更低。
中国,挺进宇宙深处
中国的深空探测正由月球挺进更深远的宇宙,据国家航天局相关人士介绍,我国未来深空探测工程将实施四次重大任务,分别是:2020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一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进行一次小行星探测;规划一次木星和行星的探测。
目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已批复立项。
根据《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将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已有航天重大专项,同时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其中包括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
按计划,我国将用15年时间,建成先进开放的航天工业体系和空间基础设施,到2030年左右跻身世界航天强国之列。
俄用“蒙混”给药法强力潜入癌细胞
近年来,不少科研小组都在努力开发“硼中子俘获法”以治疗癌症。但俄罗斯研究人员发现,目前该疗法难以使足够多的藥物攻入癌细胞内部,为此他们开发出一种“蒙混”给药法,能让冲破外围阻拦潜入癌细胞的药物浓度提高数百倍。
据参与这项研究的工作人员介绍,“硼中子俘获法”能够将硼10原子分裂并生成为锂7和阿尔法粒子,这两种生成物均对癌细胞有较强杀伤作用。而癌细胞周围不含硼10的正常细胞在中子束照射下不会受到损伤。但他们也发现,细胞的一些自我保护机制会积极抗拒硼10攻入其内部,并使冲破外围阻拦成功攻入的硼10原子难以在癌细胞内均匀分布,这些状况都不利于有效治疗。
目前,俄研究小组正通过动物实验检测这种新式给药法的治疗效果,评估该方法用于临床治疗的前景。
我国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已饱和运行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相关人士近日表示,部署在该中心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每天在线任务量已超1400个,处于饱和运行状态,这是欧美国家级超算中心都很难达到的一个业务规模。
2010年,“天河一号”开始面向国内外提供石油勘探、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动漫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超级计算服务,并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方面,为航空航天、气候气象、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提供了平台支撑,累计支持重点科研项目1200余项。
2016年天津超算中心已同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了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预计于2020年研制成功并建成投入使用。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是目前“天河一号”的200倍。
撒哈拉沙漠惊现罕见暴雪
去年底,号称“全球最热”的撒哈拉沙漠迎来了37年以来的第一场雪。1个月之后,阿尔及利亚Ain Sefra小镇所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再次飘起雪花,规模比上次还大,部分地区积雪竟有1米厚。Ain Sefra小镇四周被阿特拉斯山脉包围,虽然小镇就在撒哈拉沙漠内,但往常每年的1月份平均气温低至6℃,7月高温可达38℃,但近几年来,该小镇频遭冬季风暴吹袭。
撒哈拉沙漠覆盖了北非大部分地区,是目前仅次于南极洲的世界第二大荒漠,气候条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在过去的几十万年间,撒哈拉地区的气温和湿度几经转变。甚至有部分科学家表示,该地区极有可能在1.5万年后再次变得四季分明,打破原有的气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