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美轮美奂的英伦史画——电视剧《波达克》的审美解析
⊙陈玉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BBC热播剧《波达克》(Poldark)是一部典型的唯美励志型英剧。该剧以男主人公罗斯·波达克从抗美战场幸存下来后返回家乡康沃尔郡为线索,展现了以康沃尔郡为代表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伦风情。剧作所呈现的美轮美奂的英伦史画,让观众从不同层面感受美、欣赏美、接受美,并与之共鸣;可谓风情之美与目谋,音乐之美与耳谋,人性之美与心谋,励志之美与神谋,其美感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走向了“悦志悦神”。
《波达克》 电视剧 审美解析
2015年热播的英国BBC电视连续剧《波达克》(Poldark)改编自英国20世纪小说家温斯顿·格雷汉姆的同名系列小说(小说共12部,本次改编自前7部)。自开播以来,它赢得了不俗的口碑和较高的收视率,美国CBS也作了转播。该剧通过男主人公——英国没落贵族罗斯·波达克(Ross Poldark)幸运地从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场返回家乡康沃尔郡之后的戏剧性的人生经历:圈地、开矿、济贫、爱情、婚姻等,向观众展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真实的英伦风情和历史画卷。剧中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的风情画貌、美妙悦耳的音乐旋律……极大地激发和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追求。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姚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成品。期待视域被姚斯称为最重要的方法论顶梁柱,他试图将此贯通到文学接受的主要问题之中。
对于英剧的乡村风情和完美画面,人们已然从奥斯汀作品中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基于同样的期待视域,观众们自然有十足的理由要从本剧中获悉其原汁原味的审美情趣。期待视域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显示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种相对确定的界域,此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作品的理解过程看作读者的期待视域对象化的过程。当一部作品与读者既有的期待视域符合一致时,它立即将读者的期待视域对象化,使理解迅速形成。”因此,一部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能否获得观众的喜爱,取决于其能否满足人们的期待视域和审美需求。观众对《波达克》欣赏和互动的溢出效应,正是“接受美学”理论在电视剧创作中成功实践的一个范例,因此本文将从审美角度分别阐述电视剧《波达克》中的人性美、风情美和励志美。
双重人性在这里并不是指同一人物身上的不同性格体现,而是指人性善恶两方面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体现。电视剧《波达克》里处处充溢着人性美:人性的善良和勇敢在剧中男女主人公罗斯、德梅尔查,医生德怀特,罗斯的堂妹维利蒂等人身上一览无余。美与丑总是同时并存。与此同时,剧中也有人性的丑恶:罗斯的表兄弗朗西斯,以及从底层致富变身贵族阶级的乔治……
《波达克》中有关爱情和人性的描述,从两级心理对位效应和人性深度对“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做了成功的诠释:“爱,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既有不合理性,又有合理性;既有自我扩张,又有自我克服;既有自我满足,又有自我战胜。在爱里,常常展开着灵与肉、善与恶、理性与疯狂、理想与现实、失望与希望、利己与利他、欢乐与痛苦、仁慈与残忍的搏斗。人处于爱的面前,有时是主人,能够支配自己的情感和命运;有时则是奴隶,表现出理智和意志的力量完全被情感所摆布,只能在爱面前呻吟与哭泣。因此,在爱面前,人有时显得崇高,有时显得卑下;有时变得很美,有时变得很丑。”
罗斯从美国独立战场回国时,父亲已撒手人寰,未婚妻伊丽莎白在得知罗斯阵亡的误传后嫁给了表兄弗朗西斯。罗斯坚强地接受了一切,并将祖传的废铜矿重新开采起来。德梅尔查是罗斯在街上解救的一个被欺负的女孩子,善良的罗斯决定将其以女仆的身份带回家。经过长时间的相处,罗斯爱上了这个单纯善良可爱的姑娘,而德梅尔查也爱上了这个善良的主人。尽管他们的爱情跨越了阶级,除了仅有堂妹维利蒂的祝福外,其他人如波达克家族、资产阶级投资者以及家中的仆人都不看好这段违背社会风气的婚姻。然而婚后的他们却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简朴而纯真,他们都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他们虽然属于不同社会阶级,身上却都闪烁着善良和勇敢的光辉。他们的善良在剧情中时时出现。罗斯处处为底层人民着想,眷顾家中的老仆,而德梅尔查则可以不计前嫌,义无反顾地帮助患白喉病的弗朗西斯一家,并且鼓励维利蒂勇敢地追求爱情。相比之下,伊丽莎白和弗朗西斯的婚姻,虽说是门当户对,但是婚后他们却是不幸福的。伊丽莎白不得不忍受小肚鸡肠的弗朗西斯对她的猜疑、不信任和侮辱;而弗朗西斯则整日生活在酒精的麻醉之中,笼罩在自卑与无能的悲观情绪中。德怀特医生和罗斯一样,同是贵族阶级,却无私地为底层矿工贫民治病。也许他吸引卡伦,并且致使她出轨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他帅气英俊、贵族气息浓厚的外表,更在于他善良与无私的绅士美。与此同时,维利蒂生在波达克家族,作为贵族阶级女性的一个典型代表,却要在家里被父亲当作女仆般使唤,同时迫于家族的压力,不得不暂时放弃自己的爱情。她的爱情波澜起伏,最后在德梅尔查的鼓励下勇敢地追求了自己的爱情。《波达克》在描写人性中潜意识情感内容的同时,展现了人性深处双重欲望下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拼搏,以及由此激起的情感波澜和不同人物的心理图景,荡漾着复杂而韵味十足的人性美。
英伦风情独具特色,也是影迷们欣赏英剧的原因之一,风情美在英剧《波达克》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英俊潇洒的男演员、美丽优雅的女演员,给了观众极大的视觉享受。与此同时,独具特色的英国庄园、乡村小屋,甚至矿井、煤矿工人也都展示了英伦独特的乡村特色。《波达克》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有视觉愉悦,还有听觉享受:德梅尔查优美自然的乡音、伊丽莎白弹奏的高雅精致的曲子以及剧中的主题音乐……
审美感知和艺术欣赏相互融通,黑格尔认为只有视觉和听觉才能感受到艺术美。《波达克》在视听感觉上,都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担任本剧男主角罗斯·波达克这一角色的,是时下著名的英国男星艾丹·特纳(Aidan Turner)。他因电影《霍比特人》火遍全球,因此由他出演《波达克》男主角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追捧。此外,剧中还有新生代美女演员埃莉诺·汤姆林森(Eleanor Tomlinson),希达·里德(Heida Reed),凯尔·索列尔(Kyle Soller)等,他们都在近年的英国影视作品中有着出色的表演。这些演员的出场,无疑给观众带去了极大的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当时英国的上流社会与中产阶级开始追求时尚美、富丽美,女服出现束腰和胸衣,丝绸、天鹅绒、缎子成为衣衫的主要材料,男服则有体现贵族绅士的燕尾服、礼帽、长筒靴等。在康沃尔郡的乡间,地广人稀,有粗糙简陋的农家小屋,也有鹤立鸡群豪华宽敞的庄园宅邸。而康沃尔郡更是坐落在一片蓝天白云、碧波荡漾的湖光山色之中。这等景色让观剧之人无不心旷神怡。
对自然景物的审美,其本质就是把自然艺术化,实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统一。电视剧中美丽曲折的海岸线、苍翠掩映的山谷,透露出康沃尔郡的迷人风采。壮观旖旎的景色、树木茂盛的山谷、波光粼粼的海面、如诗如画的湖畔,这些大概都是使得如今康沃尔郡旅游业发达的重要原因吧。剧中独特的地域风情、破旧不堪的农舍、清新秀丽的庄园,以及英国贵族的端庄优雅,这些都能让人大饱眼福,对之大爱。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地域风情浓厚的小乡郡,让人一看到这些美景便身临其境,流连忘返。
随着新型媒体技术的发展,影视作品给观众带去视觉感官上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听觉感官上的享受。《波达克》剧中的古典配乐,给予了观众一场听觉盛宴。女主人公德梅尔查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乡村姑娘,她常常在空旷的大自然下歌唱,那声音纯正、清新、自然。她在弗朗西斯家一展歌喉,不仅震惊了丈夫罗斯,更深深吸引了其他男性的眼球,也让那些想让她以及罗斯出丑的骄横的贵族的初衷成为了泡影,转而对其刮目相看。音乐是贵族阶级陶冶身心必不可少的雅趣。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伊丽莎白优雅地弹着曲子,流露出十足的高雅气息。德梅尔查和伊丽莎白是平民和贵族的化身,她们的音乐也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前者唱出的是乡土风情,后者弹奏出的是高雅艺术。
美是将感性和理性创造性地融合在自然美与艺术美相互交融的意境中打造和呈现的。《波达克》展现了独特的自然美与艺术美,整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当代英剧的高水准和严谨度。借助波达克重返家乡,给观众展了两百多年前大不列颠康沃尔郡美丽的乡村风情、旖旎的山水风景。康沃尔郡优美的自然风光、贵族华丽的服饰、豪华宽敞的庄园宅邸、清新优雅的乐曲等,让观众穿越了时光的隧道,领略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乡村风情。
电视剧《波达克》中不仅给观众展示了人性美、风情美,更给人展示了高尚的励志美。主人公罗斯在残酷的社会变革和家庭变故下,坚强地存活下来。在社会动荡、农村道德缺失、社会风气大变之下,他仍然坚守着贵族应该有的高贵的精神:责任感,忠诚心,担当力,维护性。
18世纪后半叶是英国“圈地”运动的高峰期,农民生活艰苦,佃农无固定收成,生活贫苦。“圈地”成为官方行为,国家的一系列法律如《公有地围圈法》公开维护了“圈地”的合法性,这就使得大量农民失去生存保障,被迫成为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牺牲者,他们靠出卖自身劳动力生存。小农户是“圈地”运动最大的牺牲品,小土地所有者在土地重新划分后往往得到的是贫瘠的土地,难以解决温饱;他们要么成为流浪汉,要么流入社会最底层。当时社会动荡,时常发生暴动。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他们吊死男人,鞭打妇女/因为他们从公地上偷走鸡/却留下更大的恶棍不惩治/他从鸡那里偷走了公地!”罗斯手下的吉姆便是这首民谣的最生动的阐释者。迫于生计,吉姆不得不冒险偷猎来养活母亲和姐妹,但最终却没能逃过资产阶级贵族统治下野蛮法律的制裁。另一个典型的受害者是马克,他的工资不够维持生计,因此他主动要求罗斯多给自己找一份活做。而作为贵族阶级,罗斯甘愿为了贫苦人民冒险,抗议社会的不公。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他在得知恋人伊丽莎白已经嫁为人妻时,忍着内心的伤痛,但却没有破坏她和弗朗西斯之间的婚姻。他对妻子忠心耿耿,尽管因为娶到社会底层的妻子而被世俗唾弃,他却一直对自己的妻子爱护有加。他十分具有担当性,重新开始家族的煤矿产业,带领同郡的人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在海边收获食物。强烈的维护性使得他就像一位天使般保护着身边受到社会非难的贫民。先是义无反顾地在街上救下被欺负的德梅尔查,又义愤填膺、不顾世俗责难地替被迫偷猎的吉姆说话,指责资本主义法律的丑恶;在马克无路可走时,毫不畏惧地帮助他远离康沃尔郡、避免无辜的责罚。但罗斯最终却被小人算计,因抢沉船和鼓动暴动事件而被无辜地逮捕。这些既体现了“圈地”运动以及工业革命中,底层人民是最大的受害者,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更反衬出了罗斯善良与勇敢的高贵贵族情怀。
随着“圈地”运动的展开和种种社会因素,土地成为商品,可以买卖,英国农村也出现了道德嬗变。其中卡伦和马克结婚后,又出轨于德怀特医生,便体现了原本淳朴善良的农村中,婚姻道德的改变。从底层致富变身贵族阶级的乔治,处处刁难贫民。出于对伊丽莎白的爱,他有意挑拨罗斯和弗朗西斯之间的关系,并使其兄弟反目,这是一种精神道德的缺失。18世纪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阶级等级差异明显,贵族无论是在物质的层面还是精神的层面都占据优势。此时商业文明渐渐渗透进入偏僻的乡村角落,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何在社会转型时期保持高贵的精神和高尚情操是本剧给我们的绝佳答案。
男主人公罗斯在阶级矛盾对立、社会道德嬗变的背景下,实现了个人的大转变,与虚伪的社会抗衡。本可以依附自己高贵的出身而过着上等人的生活,他却果断地站在了底层人民的一边,勇敢地为了底层人民的利益与贵族社会抗争。当看到底层女子德梅尔查被凌辱时挺身而出,带她回家,并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给了她一份女仆的工作;在阶级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不顾家族以及社会的反对,与她结为夫妻。当同村少年吉姆因生活所迫,偷猎被抓时,他毅然在法庭为他辩护,大胆斥责资产阶级统治下虚伪的法律:只为保护贵族利益而存在;当手下矿工马克误杀偷情的妻子而被缉捕时,他又果敢出手相救,连夜提供船只让他远走他乡……男主人公罗斯善良、勇敢、正义的这一人物形象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虽身为贵族,罗斯身上却没有当时贵族阶级贪婪、剥削的丑恶嘴脸,他有的是高于普通人的涵养与智慧。他用自己的言行阐释了真正的贵族精神:责任感,忠诚心,担当力,维护性,他启示着人们真正的英国贵族是精神上的贵族。
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散发着回味无穷的韵味,蕴藏着对至善至美的追求。作为BBC经典系列之一,《波达克》剧情曲折,跌宕起伏,体现出地道的英剧范儿。在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时,剧作致力于人物个性与情感的挖掘,在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展现跌宕起伏的悲喜剧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善于运用戏剧艺术的“冲突”手法,展示人物情感的追求与幻灭、个性的压抑与张扬、心灵的震颤与燃烧,引导观众伴随剧情的发展,目睹和感受人物生活与奋斗的历程,与人物在心灵和精神之旅中结伴而行。在“艺术人生化”与“人生艺术化”之间,《波达克》追求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交融与合一,其审美情趣与观众的审美期待,时而不期而遇,时而意外惊喜。整部剧作调动了观赏者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观众可以从不同层面感受美、欣赏美、接受美并与之共鸣,可谓风情之美与目谋,音乐之美与耳谋,人性之美与心谋,励志之美与神谋,其美感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走向了“悦志悦神”。
①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9页。
② 刘再复:《两级心理对位效应和文学的人性深度——关于“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心理依据的探讨》,《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第2期。
③ 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10页。
④ 李泽厚:《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30—145页。
作 者:陈玉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