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研究综述

2017-03-12 21:37吕娜娜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外渗化疗静脉

吕娜娜

(陇东学院岐伯医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研究综述

吕娜娜

(陇东学院岐伯医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临床上,化疗药物的应用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虽然这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外渗问题仍困扰着临床工作者。为了保证化疗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综述了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旨在指导护理实践。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护理

恶性肿瘤作为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等特点。目前,临床上以化疗药物治疗为主,由于化疗药物具有较大的毒性、较高的渗透压、较强的酸性或碱性,静脉输注过程中极易损伤血管,造成药物外渗,据报道[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约4.3%,如果未能给予及时、有效处理,则会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身心负担,严重情况下,也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化疗药物外渗与诸多因素有关[2-4],具体论述如下。

1.1 药物

药物PH值、渗透压、浓度及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作用均可影响药物的外渗。所有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静脉血管损坏,静脉血管因为化疗药物的刺激,会引起血管硬化及脆性增加。

1.2 护士

临床少数新入职护理人员缺乏输注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对化疗药物的注射方法、输注的注意事项、外漏时的观察等专科知识未完全掌握,在选择血管、注射部位及操作时容易发生药物的外漏。

1.2.1 护士评估血管失误

在评估血管时,选择了弹性差、管壁薄而且细小的血管。当这种血管遇到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时,会引起药物渗出到血管外。并且,如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化疗药物会从未愈合的针眼渗出。

1.2.2 操作不当

进针的角度错误、穿刺后固定不牢固、穿刺过深或过浅、拔针过慢等也是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1.2.3 护士的责任问题

护士在输注化疗药物前,未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危害性的宣教,患者及家属对输注化疗药物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药物输注过程中随意地活动肢体,使针头滑出血管外,导致药物外渗。在输注过程中,护士巡视不够,外渗后发生较长时间才被察觉。同时临床护士在巡视观察时,只观察穿刺部位,忽视了药液从其他部位漏出。

1.3 患者

1.3.1 患者缺乏相关知识

很多患者没有意识到化疗药物外渗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不按正确的方法活动输液肢体或者不配合护士的操作,容易出现针头滑出血管外而引起药物的外渗。

1.3.2 患者血管因素

接受化疗患者反复输液、采血、长期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使静脉血管内膜损坏、血管硬化、脆性增加、静脉萎缩变细,容易发生药物的外渗。

1.3.3 患者有并发症

某些患者患有导致静脉压升高的疾病,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综合症等本身会引起血管阻力增加易发生药物外渗。

1.3.4 患者年龄因素

大部分的癌症患者都是老年人,而老年人由于生理退化,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在早期出现化疗药液外渗时察觉不到,这也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2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2.1 健康教育

围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与化疗有关的知识,如治疗目的、重要性、必要性、方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以此提高其配合度与依从性。

治疗前,通过沟通、交流,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紧张、恐惧等情绪,并结合其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方案,尽量消除其负面心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不同化疗输液方法的优缺点,具体有普通钢针、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等。国内学者[5-8]报道,不同输液方式药物外渗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其中最高的为钢针,其次为静脉留置针及中心静脉置管,但与第一种相比,后两种的治疗费用偏高,特别是中心静脉置管,待长期治疗后,虽然治疗效果显著,但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加重了其心理压力,因此,临床工作者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经济等因素,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国内学者研究显示[9],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其结果为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依从率及药物外渗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化疗治疗患者经健康教育,满足了其护理需求,提高了其依从性,避免了药物外渗的出现,临床上值得推广。对照组仅给予了常规的病房管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心理疏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了宣教,采取的措施为:①护理人员全面介绍了化疗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外渗成因、处理等,待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书后,给予了针对性治疗。②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识别化疗药物,告知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刺激,叮嘱其禁止随意调节输液速度、禁止压迫输液肢体、尽量减少输液肢体活动,防止注射针头移位,保证血液正常回流,避免出现药物外渗。③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及其反应,如果患者出现肿胀、疼痛,则应及时处理。

治疗时,患者应穿着宽松衣物,禁止压迫输液肢体,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详细询问其是否有疼痛、烧灼感等,如果出现异常,则应及时告知医师,以便于有效处理。

2.2 提高自身素质

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培训学习,了解化疗的相关知识,如药物特性、输液方式、操作技能、解剖结构等,通过交流,丰富自身护理经验。

2.2.1 慎重选择血管

化疗药物对血管可直接造成损伤。据调查,临床上最常见化学性静脉炎。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中应选取适合的血管,对化疗患者展开系统与全面评估,设计针对性的血管使用计划,并选取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

根据有关研究指出,化疗药物治疗患者多选用上肢静脉,主要是因下肢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后,极易出现静脉血栓,从而增加了治疗风险,但如果患者伴有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则应选用下肢静脉。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具体病情,如为乳腺癌患者,则不选用患侧上肢血管;如为动脉硬化者、老年患者,则不建议选取下肢静脉;如果是血管条件较差者,则尽量选择中心静脉置管,以此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10-14]。

2.2.2 提高穿刺技术

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穿刺技术,熟练掌握不同穿刺方法、穿刺要点及注意事项,并了解可能出现的意外,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

穿刺前,护理人员应充分准备,热敷局部血管30min左右,特别是静脉条件较差者,指导患者饮水,尽量饮用温水,以此充分显露静脉;穿刺成功后,准确固定针头,避免刺破血管壁或滑脱针头;输完拔针后,有效按压针眼3min左右,如果患者伴有出血倾向,则可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在操作时,血管弹性差者,应尽量控制穿刺力度,减小进针角度,调整进针速度,待见回血后,停止进针[15]。

2.2.3 了解化疗药物

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化疗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药浓度、用药剂量、输液速度、注意事项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等。而且应仔细核对医嘱,确保准确无误。

穿刺时,借助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等,待穿刺成功后换化疗药物,禁止使用带有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穿刺。如果未能穿刺成功,则会导致化疗药物外渗。输完化疗药物后,要用非刺激性液体冲管,以此降低药物对局部血管刺激,避免静脉损伤,同时也可防止因拔针而漏出药液[16]。

静脉推注给药时,要确保药物进入血管,并保持合适的推注速度,防止因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或过慢而导致药物外渗,以20ml药液为例,推注速度为3~5ml/min。如果化疗方案为联合用药,护理人员应准确把握用药顺序,具体为:先非发泡性制剂后发泡性刺激性制剂。如果均为后者,则应关注药物浓度,先为低浓度,后为高浓度,不同化疗药物间应借助等渗溶液快速冲洗,以此降低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减少其刺激。

2.2.4 及时巡视释疑

护理人员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及时解答患者疑惑,改善其心理状况,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工作中定时巡视,对危重症患者给予高度关注,查看其输液部位,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国内学者[17]以15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其结果为观察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化疗药物治疗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干预,避免了药物外渗及相关性并发症的出现,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值得推广。

2.3 推广PICC

目前,临床上仍以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为主,但极易出现药物外渗问题。为了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患者身心负担,国内外学者及临床工作者积极探索新型输注方法,随之提出了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此技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经实践证实,此技术满足了患者治疗需求。因此,化疗药物治疗应充分利用此技术保护血管,避免药物外渗。

2.4 完善制度

各级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者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医院自身的条件,建立完善的化疗药物操作程序及相关的处理方法。护理人员均应有护士执业资格,对于刺激性大的化疗药物必须由年资高的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亲自操作。

3 化疗药物外渗后的护理

患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要及早采取积极处理,防止药物渗出太多,尽可能将损伤降至最低。

3.1 心理疏导

药物外渗作为化疗治疗的常见与多发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患者因不了解外渗成因、危害等,常伴有紧张、担忧、抑郁及悲观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处理时,应稳定患者情绪,解除局部症状,向其讲解外渗的成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等,并及时疏导其负面心理,避免因不良情绪而加重病情[18]。

3.2 紧急处理

如果出现渗漏,应立刻停止输液,观察并研究药物外渗量及外渗原因,可先保留留置管便于吸出残留药物。并用笔标记外渗的面积,然后连接5ml注射器多方位地进行抽吸,尽量抽回渗入到组织中的药物,减少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并立即局部封闭,根据外渗化疗药物的种类、性质、量、浓度调整局部封闭用药的剂量及次数。一般应用生理盐水5ml加地塞米松2.5mg,或者用封闭药物利多卡因5~10ml进行封闭,封闭液的使用量应根据化疗药的种类、漏出量、漏出范围做相应增减。进行封闭时,把1/2量的封闭液从原输液静脉通路缓慢地注入到静脉血管内,保护血管内皮,然后把注射针从静脉血管内轻轻退到皮下,边退针边推注剩余的1/2的封闭液,这样可使封闭液更易接近外渗的细胞毒药物,起到最大效果。

此外,护理人员应抬高外渗者患肢,维持24~48h,禁止压迫患处,促进血液回流,缓解肿胀或疼痛感。

3.3 局部热敷与局部冷敷

局部热敷可以使渗漏处的血管扩张,促进药物分布和吸收,有助于化疗药物在损伤部位的扩散,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通常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或者可对于一些禁用冷敷的药物如足叶乙甙、草酸铂等可采用33%硫酸镁热敷,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法:温度40~50℃,24h持续使用。在局部热敷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防止发生烫伤。

局部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缩,减少化疗药物的吸收,延缓药物在损伤部位的扩散分布,为局部血管和淋巴系统输送药物争取时间,灭活渗漏的细胞毒性药物。早期局部非炎性水肿首选冰敷,尤其适用于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氮芥、阿霉素等所致皮损。蒽环类抗癌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使用冰袋冷敷时间最长3d;给予金黄散、50%硫酸镁、2%~4%NaHCO3等药物湿敷,并配合理疗、局部封闭等。外渗损伤持续时间通常在3~10d,因此,护理人员观察应超过10d。有关学者[19]经研究报道指出,化疗药物外渗患者经冰敷与湿敷,均痊愈,未见不良反应,但实践中,护理人员应关注冰敷时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皮肤状况,如温度、色泽及感觉等,以防止冻伤的出现,同时局部针眼要利用无菌贴膜保护,以便于避免局部感染。

不论进行热敷和冷敷,都不能把冰袋或者热水袋直接贴在病人的皮肤上面,在操作前应在皮肤表面覆盖一层干纱布作为保护屏障,再行热敷或冷敷。

3.4 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科学运动、合理锻炼,如肢体活动、四肢按摩等,部分患者因畏惧疼痛,不敢活动,较长时间后,则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其锻炼运动的必要性,给予主动或被动活动,如握拳、屈肘、外展、内旋等。国内学者[20]经报道指出,以化疗药物外渗者为研究对象,经功能锻炼后,其护理满意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未见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从而减轻了患者身心负担,利于其早日康复。

3.5 并发症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极易出现局部水泡,护理人员应结合水泡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如果水泡较小,未破溃,则利用无醇碘伏外敷,禁止刺破,以避免感染;如果水泡较大,则消毒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内渗出液,并给予鸡蛋清或无醇碘伏外敷。如果患者出现溃疡,使用氯化钠溶液洗净,将渗透庆大霉素的无菌纱布敷在创面上,整个护理操作,均要坚持无菌操作原则,一旦溃疡症状未缓解,并持续加重,则应行外科治疗。

综上所述,化疗药物外渗属于护理难点与重点,它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以此避免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证临床疗效。

[1]赵素梅.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21(08):660-661.

[2]刘霞.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9(07):241.

[3]许桃红.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1,15(01):143-144.

[4]徐惠丽.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3(03):105-108.

[5]徐志香,胡君莉.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4(07):5967.

[6]白丽敏,王淑清,吴娜.恶性肿瘤患儿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2011,31(02):6665-6666.

[7]张娜,王瑞雪.化疗药物外渗致皮肤损伤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13(05):829-834.

[8]程苏晶,李长艳,张立宏.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吉林医学,2016,14(06):1492-1494.

[9]赵国凤,徐丽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9(04):106.

[10]李峰,吴育红,周蔚,魏芦梅.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化疗药物外渗[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14(01):76-77.

[11]王银.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5,13(09):77-79.

[12]孙淑贤.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7(07):80-81.

[13]戴艳杰.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6(09):362-363.

[14]高玲.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2,14(04):315-316.

[15]张莉,多运莲,张爱军.护理干预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3(01):123-124.

[16]马小平,丁海燕.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5(06):99-100.

[17]许美仙.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4,11(06):33-35.

[18]李利荣.白血病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0(05):211+218.

[19]王彦广.预防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13(09):147-148.

[20]周凌珊.预防性护理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6,11(02):73-74.

【责任编辑 赵建萍】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Nursing and Prevention of Extravasa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LV Na-na

(CollegeofQiboMedicine,LongdongUniversity,Qingyang745000,Gansu)

In clinic,the applica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s widespread and universal,although it prolongs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Drug extravasation in the treatment plagues clinical worker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treat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life,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chemo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extravasation with the aim of guiding nursing practice.

chemotherapeutic drugs;extravasation;prevention;nursing

1674-1730(2017)03-0070-04

2016-09-07

吕娜娜(1984—),女,甘肃正宁人,助教,主要从事内科护理学及健康评估的教学与研究。

R473.5

A

猜你喜欢
外渗化疗静脉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跟踪导练(二)(3)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