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海 潮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体育干预手段探究
王 海 潮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当代大学生面临多重压力,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应采取哪些干预手段来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家长和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运动作为心理问题的重要干预手段之一,有其特殊的意义。按照体育项目的强度、功效以及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等对体育项目进行分类,依据不同气质类型的普遍特征,建议大学生采用不同类型体育项目,以期为缓解和康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手段;气质类型;体育项目
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业、生活、经济、情感、就业等多方面压力,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校园稳定。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因情感、学业、就业等问题引发的抑郁、焦虑、自残、自杀、杀人等报道令人触目惊心。如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成为家长和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运动干预和心理疏导是心理干预的两大手段,笔者重点研究心理的体育运动干预。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等三种状态。心理健康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1]326。目前,我国常用的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10个:① 心理活动的强度,即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② 心理活动耐受力,即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③ 周期节律性,即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④ 个体意识水平,即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⑤ 易受暗示程度,即受周围环境无关因素影响而引起的情绪波动和思维动摇;⑥ 康复能力,即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⑦ 心理自控能力,即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⑧ 自信心,即自我认知能力;⑨ 社会交往,充分的社会交往是人类精神活动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支柱;⑩ 环境适应能力,即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1]326-328。在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时,需要将多重标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
(一)新生生活环境适应问题
新生入校后首先面临的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第一,大多数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在生活上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部分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会出现衣物摆放杂乱、大件衣物不会洗、吃饭选择困难、花钱无规划等现象。第二,学生理想中与现实中的大学生活有一定差距。学生在入学前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偏于理想化,入学后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大学生活有一定差距。第三,新生在相处过程中,会因相互之间的性格不和、生活习惯不同、家庭情况差异、成长环境不同等因素而产生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使相互之间的矛盾加深,甚至会造成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二)学习环境适应及学业问题
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班里的佼佼者,是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受到同学们的羡慕,优越感较强。到了大学以后,发现身边优秀的同学比较多,自己不再是老师重点关注的人,继而产生失落感。中学阶段,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管下学习,大部分时间是被安排、被计划的,课余时间非常少,课外活动几乎没有。到大学后,学习主要靠自觉,可供支配的课余时间较为充足,新生在如何安排课余时间的问题上常常会感到迷茫。自控能力弱的学生,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便放任自我,贪图玩乐,导致其出现学习成绩差、学业预警等现象。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进入大学后,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多维度的,除学习成绩外,还有思想道德、身体素质、能力素质等。对于一直以学习成绩为目标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不适感。还有一些学生,因为高考所报专业或学校不理想,到校后,易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逃课、厌学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在学习成绩、学分等方面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毕业。考试不合格或学分未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轻者会影响到自己的评优评先、奖助学金评定、党员发展等,重者将无法获得学位证、毕业证。当学生出现严重学业问题时,老师会找其谈话,告知教育部及学校的政策以及可能会引起的后果,引导和督促学生好好学习。部分学生因为害怕面对父母的责骂、失望,不敢告知家人,又因顾及颜面不愿与朋友倾诉,就会产生紧张、害怕、焦虑、抑郁等情绪。
(三)人际关系问题
学生在上大学前有自己的朋友圈,进入大学之后需要面对新同学。性格外向的学生,热情开朗、活泼好动、不拘小节、善于交际,愿意主动接近别人,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此类学生面对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主动向老师和身边的朋友求助,不易产生不良情绪。性格内向的学生,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与人沟通能力较弱,在交友问题上较为谨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较难适应新环境。此类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易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容易产生孤助无援、压抑、自责等痛苦情绪。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部分学生为人处世习惯从自身想法和利益出发,缺乏对同学的理解、宽容和尊重,这容易引起同学的反感和不满。大学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由于同学之间的生活习惯、理念、性格等差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相互间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同学之间则相处融洽;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同学之间产生隔阂,影响同学间的友谊和今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成长过程中因家庭不和睦、家庭出现重大变故、自身或家庭成员长期受疾病困扰、个人生活和学习中遭受不公平待遇、被朋友欺骗、背叛等经历,产生了一些不良情绪,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孤僻、嫉妒、猜疑、社交恐惧等,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陷入困境。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和理智,易受他人影响,产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四)恋爱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上的性成熟期,但心理上的性滞后会引发一些情感问题,如恋爱问题。常见的大学生恋爱问题有以下几种:单相思、失恋、恋爱从众、性困扰、校园同居、情感破裂、报复心理等[2]。大学生在恋爱中遇到问题时,常因羞于向专业人员咨询而从一些可信度不高的网络和人员等处获取求助信息。有些信息往往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忽视或夸大自己的问题,从而走入误区,造成恐惧、焦虑、担忧、心理扭曲等心理问题。
(五)网络成瘾问题
网络成瘾是指部分大学生由于无节制上网而导致的学业预警、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等现象。大学生常见的网络成瘾主要表现有:黄色网站浏览成瘾,网络交友依赖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恋等[3]。网络成瘾的学生多数性格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交际,在现实生活中不愿主动接近别人。由于网络世界中人与人之间是非真实性接触,在网上,学生可以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结交“知心朋友”,体验到自我存在感,以致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对网络产生较强的心理依赖。网络成瘾行为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慢慢失去对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兴趣,活在所谓的自我世界之中。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六)求职与择业问题
毕业班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大多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深受“国家人”“铁饭碗”等传统思想的影响,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多学生择业的首选目标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近几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招聘呈现“万人挤过独木桥”的现象,学生在考试和应聘过程中,由于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又面临众多的竞争者,从而产生不自信、灰心、烦躁、抑郁等情绪[4]。而准备考研和专升本的学生,在紧张备考和担心落榜的双重压力下,部分学生出现失眠、紧张、焦虑、厌食等症状。
体育手段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抗御疾病,促进心理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所采用的各项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体育实践中单个动作、成套动作、锻炼方法等都称为体育手段[5]。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异,但相同气质类型大学生的外在表现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作为进行体育干预的重要依据。人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4种。气质类型在人的一生当中是比较稳定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1]94-95。
(一)低冲击力耐力类体育项目
低冲击力耐力类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主要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跳绳、球类等,是运动处方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运动手段。此类运动对心血管、呼吸、内分泌系统等的慢性疾病有良好预防和缓解作用,有塑造良好体型、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等功效。
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高、耐受性低;敏感、多疑、多虑,内心体验非常深刻;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不易兴奋;做事认真负责,行为迟缓,防御反应明显[1]93。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冲击力低,动作单一持久,非常适合于抑郁质气质类型大学生。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在进行此类体育项目时,可独自或结伴进行,持续时间建议为30分钟~60分钟,根据自身情况可做适当调整。每周锻炼3~4次效率最高,即隔一天锻炼一次。此外,“球类运动对抑郁质大学生有治疗作用。通过球类运动能培养学生的果敢品质,树立学生自信心,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增进人际交往,缓解和克服因胆小怕事、怯懦、孤僻、多疑、敏感等而引起的抑郁,促进心理健康”[6]。
进行此类运动项目时应注意:心脏功能不全的人不宜进行;运动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终止运动;须对运动量的监控提出具体的要求;准备活动要做充分。
(二)发泄类体育项目
发泄是指通过激烈的情绪表达使情绪稳定的一种方法。通过发泄能将人体内蕴藏的能量、心中的怨气爆发出来,适当的发泄对人有好处,发泄的最好方法是笑。常见的运动发泄方法有热舞、击打类运动(打沙包、散打等)、狂跑、蹦极等。热舞、击打类运动、狂跑等发泄类体育项目,通过肢体的爆发性运动,达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放松。此类运动动作自由,由心而发,适用于性格外向、精力旺盛、善交际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的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学生。此类运动可以独自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练习时间依据项目而定。
进行此类运动项目时应注意:避免力竭和损伤;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运动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三)养生类体育项目
养生类体育项目主要有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和瑜伽、舍宾等国外引进的修身养性项目。此类项目通过独特的体位法、调息法、调心冥想法等,改善练习者生理、心理、情绪、情感和精神状态,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养生类体育项目要求身体放松,心无杂念,注意力集中,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以意念支配肢体动作,调节大脑皮质兴奋与意志的转换,降低大脑的应激反应,减少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改善不良情绪等。养生类体育项目能够克服胆汁质气质类型学生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自我克制力低、容易急躁、缺乏耐心等缺点[6]。此类运动以集体练习为主,持续时间建议为40分钟~60分钟,可根据自身情况适时调整。
进行此类运动项目时应注意:动作幅度应根据自身情况而定;运动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终止运动;应跟随引导者的节奏进行练习;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
(四)舞蹈与体育融合类项目
舞蹈与体育融合类项目主要是指跟随音乐进行的体育项目。例如:广场舞、健身街舞、健身操等。这些项目的特点是:以音乐为背景,节奏感强;动作简单易学,适用于不同年龄;对场地、服装、天气、设备等要求较低;娱乐性较强;以集体练习为主;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以有氧锻炼为主。
舞蹈与体育融合类项目以音乐为背景,配合以生动形象、多变的动作,内容丰富、注重细节,能够克服多血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多变、缺乏耐心、急躁冲动、不注重细节、情绪不稳定、易厌倦单调动作等弊端[7]。此类运动多以集体练习为主,持续时间建议为30分钟~60分钟,可以每天进行练习。
进行此类运动时应注意:心脏功能不全的人不宜进行;运动中出现身体不适立即终止运动;动作难度的选择要适宜;准备活动要做充分。
(五)体育拓展类游戏项目
体育拓展类游戏项目是在自然环境下,按照游戏规则进行体验式受训,通过独立或团体协作的形式完成任务,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锻炼团队的目标。体育拓展类游戏强调组织者的引导,充分发挥成员之间的思考、探讨、合作和创新能力,依靠队员之间的信任和帮助,使每位成员都能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能获得感悟和提高,并将此迁移到生活中去。此类运动多以集体练习为主,依据游戏规则进行,适合所有气质类型的学生。但是,此类运动需要有专业的教练和场地,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长期频繁从事有较大难度。
进行此类运动时应注意:心脏功能不全的人不宜进行;运动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终止运动;按照游戏规则和教练员要求进行;心理准备要充分。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缓解和康复的手段有很多,体育干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想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需在以下方面进行配套: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校院环境;一支有责任心、爱心的辅导员队伍;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引导;适宜心理咨询和解压的硬件设施;学生家长的关心、爱护和理解;任课教师的精心备课,耐心讲解;学生自身耐受力、自控力、适应力的提升。只有以上全方位多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 郭念锋,虞积生,马建青,等.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 商秀春.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及调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9):156-157.
[3] 章功干.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其预防策略探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116-118.
[4] 张婷,李鹏,王秦俊.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2):56-59.
[5] 李宗浩,苏连勇,叶家宝,肖林鹏.关于体育手段的讨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1.
[6] 李觅之.对抑郁质和胆汁质两种气质类型中学生的体育教学研究[J].体育师友,2012(2):71-72.
[7] 孔祥魁,樊翠红,周晓瑜.不同气质类型学生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表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5):95-96.
(责任编辑 闫丽环)
Research on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ports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WANG Haichao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confronted with multiple pressures, under which 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ave arisen. Wha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encounter, and what interventions to be taken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have become an urgent issue for parents and schools. As one of the main intervention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ports possess 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dealing with the matters. Based on the strength and efficiency of sports project and the functions of nervous system, the author has classified the sports, and suggested corresponding sports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engage in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mperament of the students, and ha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terventions; temperament types; sports events
2017-04-23
王海潮(1982-),女,河南辉县人,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10.3969/j.issn.1674-5035.2017.04.018
G448
A
1674-5035(2017)04-00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