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伤感词风探析

2017-03-12 12:59曹志芳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秦观斜阳花间

曹志芳

(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 中文系,山西 离石 033000)

一、秦观的政治经历之悲

秦观(1049年—1100年)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词风的伤感基调。秦观由字太虚改为少游,充分体现了他曲折的心路历程。早年的秦观熟读兵书、胸怀大志,是豪放派大家苏轼的得意门生。在北宋,经理学家张载(1020年—1077年)的改造,道家无为而治的“太虚”成为一种入世的治世之道。从秦观与张载的出生年代间隔来看,当时的理气治学应该对秦观影响较大。在这种入世思想影响下,秦观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科考后终于在1085年考中进士,获得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这一年宋神宗去世,旧的政治势力再次掌管朝政,至此之后,宋朝陷入党争的泥沼之中。大的政治环境决定了秦观仕途很难畅通,他的满腔抱负迅速转化为忧国忧民的感伤。“布衾一觉睡,身世成渺茫”[1]1333成为秦观当时的心境写照。“于是改字少游,以识吾过”[2]31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其次,秦观作为苏轼的学生,亲眼目睹苏轼朋党之争,畏祸心理影响了他明哲保身的人生观和处世学。当秦观身陷党争不能自拔时,他渴望归隐的心更加强烈,其词作表现出忧郁和矛盾,“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岁晚瘴江急,鸟兽鸣声悲。”其感伤的才人气质溢于言表。秦观之词的伤感悲情风格与其懦弱的文人品性是分不开的。他的词风不同于苏轼的豪放风格,既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悲喜人情,也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孤寂哀愁。其词作中尽现婉约愁苦凄厉之情。他生性胆小怕事,满腔热血空报国。被贬谪之后, 他的迁谪之词充满了衷情苦思的悲情风格。

可见,秦观一心求取功名,却终不得志的政治遭遇影响了他词的创作,而他的抗击打能力低下的文人性格成为其词作凄厉之风的主要原因。同样是遭贬,他的老师苏轼却展现出了一种豪爽旷达之胸怀和慷慨用世之志意。而敏锐多感的秦观却经受不了这样的挫折,受到深重的伤害。

二、秦观艳情经历之伤

秦观堪称风流才子,他不仅是青楼的常客,而且颇为用情,在词中留下了诸多伤感词句。“殢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3]33“玉佩丁冬别后”[3]18“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3]175是他艳情生活的真实写照。“襟袖上,空惹啼恨”,“念香闺正杳,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丑奴儿》)是秦观将自己的艳情经历融入其词作的典型。叶嘉莹先生说,秦观之词意境“凄凉哀婉”[4] 248。而蒋文倩认为秦观之词充满“凄凉感、寂寞感和孤独感”[5]。笔者认为秦观之词柔婉中带着感伤,在风月场上亦多情,这种艳情经历注定其词作的感伤变得更为凄厉,所以才会有“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的感叹。

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6]24。“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八六子》)“飞花”、“残雨”营造出清冷凄寂的氛围,此时的黄鹂鸣叫更使得格调越发沉痛苍凉。“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满庭芳》)同样体现出情事的深长。秦观的艳情经历,为《淮海词》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正因为秦观将身世际遇打并入艳情,所以他的词作意蕴“深”而不“腻”,凄婉凄厉。

三、《花间》遗韵之承继

《花间集》中收录了唐五代时期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著名词人的作品,其内容“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妖烧之态。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秀而不实”[7]1。也就是说,唐五代时期的花间词多为骈俪之作,不乏柔婉精微的靡靡之音。而秦观吸收了《花间》遗韵,并深受唐后主李煜的影响,集众人之长,形成了凄婉伤感之词风。“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一句就借鉴了刘禹锡、杜甫和李煜三位大家的诗词。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词概》中评论,“秦少游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却能自出清新”。秦观效仿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遂感慨,秦观写下了“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若把秦观的词作放到整个宋词发展史中去考察,会发现他的词作“远得花间、南唐意韵,近取柳苏之长”[8]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柳永(987年-1053年)时代下里巴人的俗趣渗入宋词之中,故而,柳词呈现词作之俗。但其贡献在于开创了慢词长调铺叙的写法。秦观与柳永在艳情方面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创作的许多词作是为歌妓所唱。秦观的《观海潮》沿袭柳永的创作手法。柳永词作的影响也出现在秦观的《满庭芳》词作中。秦观词作对苏轼(1037-1101)之词的雅也有所继承。秦观是苏轼的弟子,也是苏轼的知音。秦观词作之雅皆得自苏轼的影响。苏轼以诗为词,豪迈而奔放,对柳永之词的俗化有所矫正,却少了些许婉约轻柔之美。在宋词发展史上,如何实现宋词的雅俗共赏是秦观当时所面临的词坛现实,而他恰恰完成了这一文学使命,确立了宋代及其后婉约词的凄美之韵,被誉为词坛正宗。张耒曾评价苏轼小词像诗,秦观诗像小词。

四、反映在词作中的感伤风格

秦观的词不多,但是名篇不少,风格多为愁苦。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满庭芳》),“更春共、斜阳俱老”(《迎春乐》),“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点绛唇》),“帘卷斜阳,雨后凉风细”(《蝶恋花》)的斜阳日暮的伤感,更有 “肩山吟耸清寒冽”(《忆秦娥》),“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今夜月明风细细。枫叶芦花,的是凄凉地。”(《蝶恋花》)的冷清和凄凉的直抒胸臆。秦观用斜阳、凉风、烟雨之景,营造出一种物我同悲的伤感之风。

秦观的词色彩轻佻,使人耳目一新,其词作大多以爱情的讴歌感动人心。当人们感叹牛郎织女的不幸之时,秦观别出心裁写出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当人们以雨喻愁时,秦观却将愁比作细雨,不仅如此,他还将愁拟人化,写出了“酒未醒、愁已先回”(《满庭芳》)的佳句。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踏莎行》),该词作中,秦观也将雾、月拟人化,借用这些景将自己的暗淡前途的愁苦描绘的淋漓尽致。

其次,秦观将愁绪不断的强化。例如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路”(《如梦令》)等词作中,秦观将“孤馆”、“斜阳”“春寒”“杜鹃”等凄冷之景组合在一起,然后用“可堪、断”等拙重的字词强化词作的愁苦,给人一种沉重的凄美之感。

综上所述,秦观的政治经历和他的艳情经历造就了他的词作的婉约凄美之风。他的词作有深厚的花间遗韵,又不乏对柳永和苏轼的扬弃与继承,在宋词的雅俗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使得雅俗相济,这不仅使宋词成为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学体裁,而且为开启了婉约一派之先河。

[1]周义敢,周雷编.秦观资料汇编[G]∥北京:中华书局,2001.

[2]徐培均.淮海集笺注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2000.

[5]蒋文倩.试论秦观词的“词心 ”[J].学术论丛,1995(6).

[6]周济.宋四家词选[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7]马清福.后花间集[M].毕宝魁,王素梅,注.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

[8]李大伟.秦观词艺术特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秦观斜阳花间
斜阳巷里
花间少年郎
竹之韵
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秦观拜师
花间炫舞
《秦观 踏莎行》
丁学军作品
丁学军作品
荷花开较晚,望断斜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