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朝的改票现象

2017-03-12 11:33李文玉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崇祯皇权宦官

崇祯朝的改票现象

“改票”是明朝皇帝对内阁上呈的票拟意见进行更改的行为,在崇祯朝这一现象凸显。崇祯帝通过对大小章奏的“改票”,试图表明其在理政能力上对阁臣群体的全面超越,同时展现出对士大夫辅政的戒备与疏离。阁臣对崇祯帝“改票”的态度,经历了从试图匡救国事到完全将顺逢迎的前后变化。崇祯帝的“改票”使得原有的票拟-批红决策模式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同时“改票”之举也消解了内阁的辅弼职能,并为宦官参政提供了更大空间。由崇祯朝的“改票”现象向前回溯,可以勾勒出明末皇权强化的演进路径。作为关涉国事定夺、权力予取等问题的根本性工作,票拟-批红模式中隐含的改票环节屡屡发生,直接影响着朝中的政治运行和权力格局。“改票”现象是理解崇祯朝政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改票过程中,崇祯帝表达出对内阁和文官群体的智力超越以及情感疏离,与此同时,崇祯帝依靠知识水平不断提升的宦官来弥补一己之智的不足。对崇祯朝“改票”现象的考察,有助于展现明朝施行已久的票拟-批红模式到明末的演进形态,以及其中皇帝、内阁、宦官三者的角色地位变化,进而勾勒出明末中枢政治的运行状态。在此基础上,将崇祯帝的“改票”置于晚明皇权与内阁关系的视角下来考察,有助于解析帝制国家政治体系内士大夫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博弈与伴生关系。

(摘编自《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求是学刊》2017年第3期,作者:李文玉)

猜你喜欢
崇祯皇权宦官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西夏佛教图像中的皇权意识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