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玮炜
(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江苏 吴江 215221)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升化学课堂有效性
计玮炜
(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江苏 吴江 215221)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体现,也是培养人的核心追求。阐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化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意识;课堂效率;高中化学;策略
化学课堂中的问题意识,是指通过化学学习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中无意识地寻找问题的一种主动性行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堂教学要有效果,同时还要有效率,最后实现有效益,也就是课堂效益最大化。要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前提,也是教学的核心。提出问题是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很难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课堂教学要求。同时,高中化学课程也作出了同样的要求,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让学生学会获得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2.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
人的思维是从问题中产生的,也就是说,通过问题意识,让人的思维得到培养,从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同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也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或者激发都是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个过程来完成的。在已有的问题中去寻找解决问题方案是比较容易,但是在没有现成的问题下去发现问题更难、更具有创造性。只有大胆地去怀疑,不满足现有结论,不迷信权威,问题意识才能得到培养,从而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就会主动去感受和观察与这些问题有关的一些信息,提高学生抗干扰的能力,通过这个问题意识过程,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有指向性,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素养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1.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机会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的时候,也是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两者相辅相成。”因此,课堂教学要在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这样学生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智慧之门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打开后,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更容易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在这种活跃的思维氛围中更好地去参与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从而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有机物苯时,新课导入的时候给学生出一个字谜:有人说它笨,其实它不笨,脱去竹笠换草帽,化工生产逞英豪。这样的新课导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活跃了,通过讨论以后提出了“为什么称苯为‘氢的重碳化合物’?苯的具体组成结构是怎样的?环状、链状、单双键交替?该用什么实验验证我们推测的正确性?……”等问题。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通过举实例和思辨论的方法,找到这种物质的结构,再研究性质。
通过巧妙组织课堂,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尤其是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体意识加以诱导和提高,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良好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想问
中学生由于受身体、心理和生理等条件的限制,自身的知识水平也有限,在这些条件的限制下,对问题的发现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些良好的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问题意识,学生在这种问题情境中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问题意识激发起来,从而把心里的疑惑表达出来,然后主动去问问题,这就让学生有疑想问。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SO2的性质这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把酸雨腐蚀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学生有些惊讶和动情。所有的降雨都是酸雨吗?显然并不是的,空气中因为有CO2气体的存在,所以雨水有一定的酸性,但并不是酸雨,因为酸雨是pH<5.6的雨。学生由此发问,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这些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如何形成酸雨的?酸雨的危害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化解酸雨呢?整堂课在兴趣的驱动下,带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开始探究学习之旅。在学习了有关知识后,部分学生随即发问:我们本地区的降雨是否为酸雨呢?于是一个课后延伸的问题又生成了,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在问题情境和有趣情境刺激下,学生头脑中产生了问题意识,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使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意识转换为意识中的问题,并清理意识中的问题。
3.合理利用化学史,激励学生敢于问
新课程化学教材中增加了有关化学史教育“资料卡”和“拓展视野”板块,这个板块中介绍了一些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阅读这些化学史,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化学知识,了解科学家探求化学的过程;通过对化学史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激发后才会敢于怀疑、敢于去问。
4.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有疑可问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去发现疑问,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逐渐培养起来。
例如,原电池教学时,让学生自己作对比试验,通过实验,学生有了疑问:用导线连接后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而锌片上却不会产生气泡?与初中所学知识不是产生了矛盾吗?教师给出提醒:如果在导线中间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电流计指针就会发生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学生思考:铜片上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该气体是怎样产生的?类似这样的装置有怎样的优点?教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适时加以解释和引导的话,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越来越强,提出问题的质量越来越高。
5.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任何一种创新和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一个学生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求知欲望。
例如,在一次讨论NaOH溶液和AlCl3溶液的反应现象时,给学生设计了这个一个问题, “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白色沉淀就会慢慢消失”这一现象一定就是氯化铝溶液中滴入了氢氧化钠溶液吗?学生讨论思考,提出“不一定就是氯化铝溶液中滴入了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这样的化学现象”。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思考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摆脱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打破思维定式,敢于探索,才能发现新问题。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只有通过长期的摸索和不断实践,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慢慢培养起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发展,从而逐步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王绪岩.以问题为载体展开化学学习策略教学的初探[J].化学教学,2002,(2).
[2]张海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J].新课程(教研版),2009,(3).
[3]杨淑萍.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7).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李海波〕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Problems and Promo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istry Classroom
JI Wei-hui
(Suzhou Ping Wang MiddleSchool, Wujiang 215221, China)
In the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help students discover problems and find the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ltivating the core pursuit of people.This article stat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question consciousness in the chemistry teaching, and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gradually,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 consciousness;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high school chemistry; strategy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6.042
2017-03-08
计玮炜(1981—),女,江苏吴江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G633.8
A
1008-6714(2017)06-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