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远远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中世纪西欧修道院学校变迁
丁远远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中世纪修道院学校脱胎于修道院,遗传了修道院封闭自守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修道院,它是真正的教育机构,起到教化蛮族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 ,修道院学校在促进西欧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西欧人的理性回归。修道院学校的发展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了解修道院学校的发展对了解西方中世纪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世纪;西欧;修道院学校;变迁
“修道”源于希腊语monos,意为“孤独”。修道开始于僧人在远离世俗的沙漠荒野里苦行,据文献记载,最早开始个人修道的是安东尼。公元286—325年,安东尼离开家乡,去埃及荒漠独自虔诚苦修,这种行为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追随,随着修行人的增加,最后形成一个组织。帕克米乌斯为了管理来自不同地方、背景复杂的修士,建立了最早的修道院。5世纪,本尼迪克制定出系统的教规《本尼迪克会规》,在他所修建的修道院中,修士们有了详细的行动依据。此后,修道院发展成为有组织、有制度的机构,这种会规后传入西欧,对西欧的修道院产生了较大影响。
学校是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机构,修道院学校同样也是如此。修道院学校为教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精英,据统计,从圣本狄尼克修道院建院至1334年,各修道院总计培养了教皇24位、红衣大主教200位、大主教7 000位、主教15 000位。另外,还有10位帝王和20位皇后曾在修道院修行和学习。
(一)修道院学校萌芽时期(6世纪初—7世纪初)
1.注重教育阶段性的苏格兰修道院学校
许多学者认为公元5世纪末西欧已经出现修道院学校,但这些修道院学校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苏格兰的修道院学校以“行游学校”为代表,这种学校主要以童僧(7—15)为起点,培养修道院需要的僧侣,修士学习圣经和拉丁语,要求相当严格。完成圣经和拉丁语的学习之后,才能在修道院进行高深的学习,研究圣经、学习古典文学,可见苏格兰的教育具有阶段性。此外,苏格兰的修道院生源广泛,这些生源包括俗弟子和国外弟子。
2.以图书而闻名于世的英格兰修道院学校
林第斯凡学校是英格兰最早的修道院学校,随后英格兰又出现了坎特伯雷学校、韦穆、贾罗以及约克等修道院学校,但与苏格兰相比,英格兰修道院学校具有很大的封闭性, “真正的学问与学识仍然是那些大修道院的特权”。英格兰修道院学校以其藏书而闻名于世。约克学校的图书室非常著名,这些书有些来自僧人手抄,有些来自富人的捐赠。
相比之下,可以看出苏格兰、英格兰修道院的差异。英格兰修道院学校注重文化的保存,更倾向于高深学问的学习;而苏格兰修道院学校更具有开放性。
(二)修道院学校发展时期(7世纪末—8世纪初)
中世纪早期是群雄逐鹿时代,教育由衰落到发展。公元5世纪,东哥特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伦巴第人相继踏入日渐衰落的罗马帝国,建立小国,这些野蛮人所到之处烧杀掠夺 。“阿尔博英所到之处,所有的教堂被洗劫一空,所有的神职人员被杀害,所有的居民像麦穗一样被割头”。修道院学校教育获得统治者关注是在加洛林时期,787年,查理曼给富尔达院长鲍古夫写信,敦促他在宗教生活上优先考虑教育;803年,查理曼又宣布一条法令,强调未成年的男子必须上学,不满16岁禁止退学。查理曼大帝的法令促进了修道院学校的发展,这时的圣马丁修道院和富尔达学校成为教育的中心。其后人们越来越看重修道院的教育职能,如科比修道院、菲列勒斯修道院、雷深修道院等众多修道院,培养了大批的历史学家和教师。
(三)修道院学校的鼎盛时期 (9世纪初—11世纪初)
1.国际性修道院学校
国际性修道院学校不同于保守自闭的修道院学校,它扩大了教育对象,开设的地方不限于本国,国与国之间的修道院学校也有合作交流。其中的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是国际修道院学校的典型代表,多明我会以下层的贫苦百姓为教育对象。方济各会于1220—1223年在波伦那大学、1223—1225年在蒙特彼利尔大学和图鲁兹大学、1230年在巴黎大学、1224年在牛津大学都设立了教育会。与此同时,在各地区主要是意大利、法国南部和英吉利各省设立了众多的初级神学学校。这些修道院学校都具有国际性的性质,学生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精英。
2.世俗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的世俗化主要体现在教育的控制权和教育对象上。中世纪前期,统治阶级不关心教育,将教育权归于教会的手中,教会培养的是“修士”,而不是世俗的“知识分子”。在西欧进入诺曼底统治时期,诺曼底人控制了教会,垄断了教育。这种教育政策以后逐渐被阿尔弗里德吸收,其在位期间积极发展教育,奖励学术,重建修道院,他的行为被看作是国家关心教育的开端。
教育世俗化的标志是教育目标的世俗化,如古希腊、雅典时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公民,到了中世纪教育目标变为“为上帝服务”。对修道院学校的定性要看它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服务。修道院学校最开始定性为“为主服务的学校”,它以修士的训练和培养为目标,这种培养目标在今天看来很狭隘。修道院学校招收俗家子弟是在加洛林时期,查理曼颁布了一些招收贫苦儿童的教育法令,担任这一职责的恰好就是修道院。
(四)修道院学校的衰败时期(11世纪末—14世纪初)
11世纪开始,随着城市的发展,大学逐渐登上教育舞台,修道院学校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一些老牌修道院,如圣丹尼斯、富尔达、雷深诺、圣高尔、博比奥已“风光不再”。11世纪,个别修道院成为文化教育的荒漠之地,如穆尔巴的修士已不会提笔写字,据记载,领导圣高尔的一位院长竟目不识丁。但这个时期的修道院学校并没有消失,依然是西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上述分析,修道院学校的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各个地区的修道院学校不同,但又相互影响,特别是国际修道院学校的设立,使修道院学校之间相互争鸣,共同进步;二是修道院学校教育职能不断扩大,主要表现为培养“外生”的外学机构设立;三是修道院学校受政治的影响较大,查理曼、阿尔弗雷都利用了高压手段对修道院学校进行重建和改革,并且成效显著;四是修道院学校逐渐招收“外生”,开设“七艺”学科,增加世俗知识,这都是其开放性的表现。
[1]汪振鹏.试析5至12世纪爱尔兰修道院的黄金时代[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3]James Bome,A History of West Education,Vol,l,Routledge,2003.342.
[14]卢多维科·加托.帝国时代中世纪[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Jame Wesfall Thompson,The Medieval Library,Hafner Publishing Company, 1967.
[6]王承绪.英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钱晓玲〕
Changes of Monastery School in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DING Yuan-yu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500,China)
In Western European feudal society, the medieval monastery school born out of the monastery, inheri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seness and rufusal of it. But unlike the monastery, it is the tru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hat plays the role of enlightening barbarians. As a speci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he monastery school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Western Europe, but also accelerated the rational return of Western Europea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astery school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from scratch.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nastery school has an important role to get to know the history of Western medieval.
medieval;Western European;monastery school;changes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6.034
2017-03-23
丁远远(1989—),女,河南固始人, 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
G519
A
1008-6714(2017)06-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