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静,蔡佳序
(1.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2.黑河市司法局,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依法治国”理念下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探析
武 静1,蔡佳序2
(1.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2.黑河市司法局,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以依法治国理念为背景,明确指出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诸如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缺乏专业教师等问题。提出为完善“依法治国”理念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应采取加强法律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设立高校法律咨询机构等措施。
依法治国;高职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
大学生是承担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从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到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将“法治”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下,如何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以及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1.落实“依法治国”理念的时代要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期,国家的发展必须通过法治化渠道来保障制度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执行力。依法治国要求社会各阶层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坚定的法律信仰。现阶段,阻碍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是全民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等。高校是半个社会,在校大学生正处于承上启下的人生重要阶段,是未来走向社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与社会价值观,无论是对大学生本人还是对国家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功的法治教育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举措,也能为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作出重要贡献[1]。
2.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运用能力
法治社会要求人们不仅要守法,还要知法、懂法和用法。即使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也要对国家基本法律常识、基本法律的运用以及法治精神等有基本了解。大学生法治教育就是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法律知识的精髓。例如,了解国家法律体系框架、宪法和一般法律的基本精神、民法与劳动法等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定等,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首要目标[2]。对大学进行普法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法律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法律运用能力是评价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依据,是大学生未来走向职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目前,法律基础课在全国各髙校已普遍开展,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实施法治教育是统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内进行,迄今为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国家法治进程的全面推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力量,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相对简单片面,无法全面深刻地理解法治精神,也不能更好地掌握基本法律技能。
1.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
各高校法律教育统一使用“思修”教材,整部教材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在内容上占2/3以上的比例,法律内容相对单薄空洞。
从内容安排上来看:首先,课程内容是以法治和宪法的宏观理论为主,而对作为法学基础的法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编排却较少,法理学基础知识是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技能的基石,其在内容上的过度欠缺,会造成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的不透彻,也会使有自学热情的学生产生障碍;其次,教学内容的结构逻辑性差。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不需要全面掌握法律知识,但至少要对未来工作与生活中运用程度较高的法律常识做到基本了解掌握,比如劳动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的常用法条。但目前思修教材的法律内容缺乏针对性,整体比较随意,简单堆积法律条文,逻辑结构混乱。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师在法律课堂上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3]。
2.教育实践环节薄弱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认知也是从实践中来,最后应用到实践中去。大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在学校所学知识是否扎实、与实践结合是否紧密,是关系到大学生未来能否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及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因此,教育实践环节意义重大。法律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只有将枯燥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法律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法律学习热情,将大学生法律教育落到实处[4]。
在通常的法律教育课程中,各高校一方面由于受教学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实践的重要性,致使法律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甚至完全没有实践环节。很多本科院校虽然成立了模拟法庭来配合教学,但模拟法庭都是专门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条件受限制,法学专业也比本科院校少,因此,法律教学实践环节也更为匮乏。脱离实践的法律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即使知法、懂法,也不会用法。
3.缺乏专业教师队伍
法律教育的师资队伍包括法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推动者等所有与大学生法治教育相关的工作人员,法律教育专业性较强,要求教师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法律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是影响法律教学成效的又一重要因素。目前承担法律教育课程的教师多以辅导员、思政专业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为主,这些人并未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在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受法治教育方式与水平的限制,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失去了最根本的保障,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佳[5]。
落实依法治国,不是将“依法治国”理念写入课本,再以期末考试的方式简单进行考核就能达到教学目标,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将法治观念融入到大学生头脑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激发大学生的法律兴趣,使学生对法律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学以致用。
1.完善法律课程体系
为更好地落实法治教育,有必要将法律内容从思修课程中剥离出来,成立一门单独的课程。但由于高职高专与本科的学制不同,高职的学制为三年,很多院校理论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因此,法律课程的课时有限,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普及法律教育。教材在内容上首先应加入法理学最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大学生未来能够运用到的、常见的法律常识,例如婚姻法、合同法、劳动法、专利法、合伙企业法、诉讼法、行政法等方面的内容。另外,有必要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增设适合自己学校的法律教育延伸课堂,弥补由于课时不足、教室有限等问题带来的弊端。例如,基于目前的大学生创业热潮,开设法律类公选课,公选课以合同法、合伙企业法、劳动法等为主要课程。
对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宏观上,要掌握国家的法律体系、重要单行法的调整内容、法治理念与宪法精神等问题;微观上,要做到重点明确、结构合理、逻辑严谨。
2.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
建立专业化的法律教师队伍,是全面提升师资力量、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组织保障。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求法律课程教师必须具备法学专业素养,包括学科专业性、学历专业性、教学能力专业性以及职业道德专业性等。其次,设立法律延伸课堂,有计划地定期聘请司法、执法工作人员对在校大学生开展法治沙龙专题讲座。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具备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与阅历,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到课堂上无法获得的法律常识,对于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树立法律信仰、启迪法律思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再次,高校要定期为法律教师创造进修培训机会,鼓励年轻教师提高学历,并参与学术交流,提高年轻教师的法律教学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启发教学思维,激励教师探索新兴教学方式,以促进新型内容体系的构建,紧跟时代步伐,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法治教育队伍。
3.设立高校法律咨询机构
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和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大学生不但出现了心理问题,同时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此,各高校应加以效仿,建立专门的法律咨询部门。由于大学生缺乏法律常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容易使大学生走入歧途,法律咨询室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大学生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咨询人员可以由讲授法律课程的专业教师担任,由于这些专业教师课堂上负责传授知识,课下很容易与学生拉近距离,获得学生的信任。此外,学校有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通法律问题网上咨询服务,既能方便开展工作,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法律咨询的工作效率。
总之,良好的法律教育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需要广大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当然,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不是一日之功,要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综合的工程来抓,长期坚持必定会收获良好效果。
[1]陶厚勇,金怡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基本特征和路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2).
[2]陈大文,孔鹏晚.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
[3]范光杰,杨没国.法治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
[4]周康.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研究[J].法学理论,2015,(6).
[5]王瑞霞.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培养途径[J].法制博览,2015,(7).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6.004
2017-03-19
武静(1978—),女,黑龙江伊春人,讲师,法学硕士;蔡佳序(1975—),女,黑龙江黑河人。
G711
A
1008-6714(2017)06-0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