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微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李 微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历史所积淀的文化精华,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特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教学资源。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利益相契合、与社会历史发展相融合,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及价值,探索将两者相融合的应用途径,以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应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之所在,在历史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之中经久不息,传承至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相契合,与社会历史发展相融合,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课题。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
传统文化作为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沉积的精华,蕴含着许多民族智慧和精神财富,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引发展方向,同时对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意义重大。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以及人和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等丰富的德育资源,能够帮助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成熟在校大学生远离不良文化价值的冲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升作用显著。
2.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
传统文化中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去粗取精,联动发展,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前进方向的引领之下永葆自身的独特魅力,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中永恒的话题,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
3.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举措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离不开综合能力高、道德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发展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受多元文化价值理念冲击以及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极端不良思想侵蚀,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这一现状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因此,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内化为大学生自身成才成长目标,规范其思想道德行为并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智力基础尤为重要。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渗透力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渗透性,其蕴含的丰富的德育理念贯穿在许多传记、典故之中,将其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生动形象易被大学生认可的优势。同时,充分借鉴与运用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等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使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自觉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汲取营养。[2]
2.有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3]它是传统文化永恒的主题,包含了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思想内涵,其中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等直接体现了其精髓所在。爱国主义精神寓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使每个公民肩负维系民族兴旺的崇高责任,将整个中华民族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应将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加以引导,在教育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爱国仁人志士故事等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有利于增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想信念。
3.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引领,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导价值。儒家、道家、墨家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流派,均侧重于引导人们提升思想境界,锻炼道德品质,形成健全人格。[4]能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对大学生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思想观念、人文素质等施加影响,引导其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进一步规范道德行为、陶冶思想境界和塑造理想人格。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过程,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过程,更是对中华民族深厚感情的植入、升华过程。
1.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是与时俱进地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融入其中,并赋予时代新意,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汇贯通,其效果是不言而喻。二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改变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模式,倡导“体验式”“探究式”“互动式”的隐性教学模式,通过辩论会、专题讲座、诵读会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活动载体,突破传播渠道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与影响。
2.将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新媒体,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网络新媒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大的显著特点,创办以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网站,在微信、微博等平台设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栏目,同时以校园广播、电影院等方式推送优秀传统文化,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弘扬时代主旋律,让大学生身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5],提高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的自觉度,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积累、传递、塑造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
3.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知行合一是传统文化所一直倡导的,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已被广泛采用。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寓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载体之中,让传统文化元素自然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比如:通过课上辩论、案例讨论等活动,强化教育内容;通过开展国学名家讲座、组织观看“百家讲坛”等活动,提升文化认同感;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引导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乐听、乐学、乐知,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乐做、乐用、乐行。[6]
[1]李薇.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9):84-86.
[2]曲江滨,张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68-69.
[3]迟成勇,吴锦旗.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7):62-68.
[4]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江苏高教,2012(2):133-134.
[5]王东明,刘姬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2016(1):5-8.
[6]付晓男,付秀荣.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8):56-57.
The Value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Wei
(Panji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Panjin 124000,China)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essence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ccumulated over the past 5000 years,and its profound thoughts are the valuable teaching resourc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history,and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social progres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it explores the way to blend the two ones,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alue and application
G711
A
1009—7600(2017) 10—0110—03
2017-07-06
李微(1982—),女,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盘锦职院:王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