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

2017-03-12 09:12:30吕静波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大学生

吕静波,于 颖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

吕静波,于 颖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努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发展的落脚点。通过诠释“一个主线、二个保障、三个带动、四个内容、五个载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又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战略指导意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提出的要求。“2015年10月,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明确要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1]”高职院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发展的落脚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求学态度、行为习惯、创新精神等方面制定的促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模式,既是对学生采取长期反复的教育、指导、训练及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通过自觉体验和实践而逐步完成的自我教育过程。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我们理解的创业就是一种就业活动。通过注册、兴办新企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成功以后,才能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一个人创业,可以扩展到十人、百人,乃至更多人,形成规模后,通过对劳动力和社会资源的吸纳运用,短期内具有直接的就业效应。当然创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只有少数的企业能够长期存活。国外青年创业成功率为10%~15%,国内更低一些。创业的黄金年龄是20~30岁,当然也不排除年龄大一些。创新性是创业的本质特征。创新主要是来自于知识和一些新的想法或者观点,通过创业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实现创新。无创新的企业创业是低层次的创业,效果也较差。创新给创业引入一种技术、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服务,提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办学理念,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2]”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不能把大学生参加了创新创业大赛、开展了创新创业活动就简单地算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成果,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个主线、二个保障、三个带动、四个内容、五个载体”,是经过积累与沉淀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彰显了创新创业的模式特色,渗透到了第一课堂的职业行为内化,其特色在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理论结合实践,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行为的养成方面获得成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主线”

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主线”是创新创业。本文所理解的创新创业是指高职院校学生在高职院校获得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通过系统合理地掌握这些新知识、运用这些新理论,在自己的主观意愿下,将其转化为实践,将这种意愿转化为自觉的创业行动。高职院校将这种自觉行动按照要求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使其成为创业行为中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帮助学生认识不同行业创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帮助学生完成创新知识的构建和创业技能的取得。[3]”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两个保障”

1.高职院校构建各种制度保障,落实创新创业教育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并完善“创新创业实施方案”“创新创业学分”等规章制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专业建设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各个教学环节,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在大一先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在高年级进行创新创业训练。通过创新实践课程教学、课程实验、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的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高职院校构建组织保障,落实创新创业运行机构

“创业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高职院校应该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实行职能部门领导组织实施,又有各部门积极配合落实工作机制,既分工又合作,形成以教书促创新、管理促创业的体系。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带动”

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带动”是为了捋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施行的。

1.施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由老师带动学生创新

主要依托高职院校各种科研平台资源,开展学生应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老师鼓励指导学生多参加课外科研实践活动,如参与教师科研,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参加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大赛,等等。为学生创业给予鼓励支持和提供方便,如项目顶学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有效解决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应用有效联系的问题,有效地支持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2.施行“校企合作、实境育人”的培养方式,由企业员工带动学生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所以应该推动企业培养和学校培养、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的深度融合。要选聘优秀校友、企业管理者担任客座教授,根据不同专业,成立不同的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3.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由创新的成果带动学生创业就业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应具有创业孵化工作区、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区、创新创业教学实训区、校企合作区四大功能区。为高职学生启动创业项目提供场地支持,提供多种形式的针对性强、活动性高的活动,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指导,引发学生创新创业共鸣,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个内容”是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内容凝练而成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5],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怎样使大学生从无创业意愿到创业,这是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1.以创新为基础的知识储备形成

强化学生“按时上课”等良好行为习惯,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并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创新能力

重点应学会做事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力求将大学生培养成集创新、策划、实践等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3.以“恪守诚信、言行一致、踏实做人”为目的的诚信品质教育

优秀的创业者都有优秀的品质,都有以责任意识为核心的敬业精神。高职院校通过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作用,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大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4.侧重创业行为的养成

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对创业行为规范的认知,使其转化成创业主观意愿。使学生具有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创新敬业、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

(五)创新创业教育的“五个载体”

创新创业教育的“五个载体”是为了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而构建的。

1.搭建调查载体,积极满足学生的创业需要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情况作出最客观的分析,再针对分析出的汇总情况以及学生对创业的意愿等方面,满足学生的创业需要。

2.搭建宣传载体,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通过高职院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平台、横幅、展板等阵地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创新创业政策、法律法规、优秀事迹、创业优秀团队,联系当地媒体,推介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使创新创业宣传主题成为常态,增强创新创业意识。

3.搭建体验式情境活动载体,强化学生创业认知

高职院校要以情境性活动等为载体,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赛”等。通过大赛,鼓励学生以创新成果为基础开展创业,将团结协作等意识转变为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4.搭建新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和在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院校将所有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对学生开放,学生采取自愿原则真正参与到科研、竞赛中去,同老师一起真正在实验室中去做科研,锻炼创新精神。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激发学生创业的自觉性。教师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并注重生产实践学习。专业教师积极采用现场教学,教师在实验室边讲理论边指导学生做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培养要求和效果,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和在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搭建榜样载体,以“优秀校友和先进创业模范进高职院校校园活动”为抓手,强化感染功能

通过优秀校友、先进创业模范进校园等活动,让他们把自己的工作感悟和创业经历讲出来,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感染着学生,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三、创新创业教育常见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一)创新创业教育常见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且课程资源总量较少,单一。而且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教师不足40%,大部分教师没有进行创新创业内涵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也是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数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2.缺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积极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但是比赛结束后,学生对比赛很少有后续跟踪拓展研究,大都是团队就此解散,进行下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的重新整合。所以,造成成果很少。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后劲不足。

3.创业资源不足

在高职院校有创业热情和想法的学生很多,但很多由于家庭、经济情况等各种原因,资金很难获得支持。另外,在创业团队的组建方面也缺乏专业的指导。

(二)对策思考

1.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

通过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对教师进行企业培训,通过到企业任职等形式,强化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建立专业教师能力培养机制,完善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制度,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实现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行业企业职业能力对接,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校企共享。[6]”

2.注重大学生的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注重大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组织学院比赛着力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创造意识。

3.各级各方面对创新创业工作应加大支持力度

省市财政部门提供足够专项保障经费,出台相应资金管理办法,投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中去,提高师生创业成功率,激励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对于指导教师,优化考核机制,在教师评岗定级、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鼓励教师;对于学生,高职院校应该修订培养方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把创新创业能力纳入政策范畴。探索放宽创业学生学习的年限,也允许创业者调整学业进程。

[1]吴玉刚.新常态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2):70-71.

[2]周晓东.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机制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481.

[3]段远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运行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26-27.

[4]毛国涛.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党史文苑,2010(12):20-22.

[5]苏志满.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4):86-87.

[6]王振国,李萌,陆旸,等.基于管理方格理论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11):76-7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V Jing-bo,YU Ying
(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ctively and regard it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development.This paper aims at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do pioneering work and providing strategic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ough interpreting the mode of"one clue,two guarantees,three drives,four contents,and five carrier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l mode

G710

A

1009—7600(2017) 10—0090—03

2017-08-17

吕静波(1979—),女,吉林梨树人,讲师,硕士;于颖(1982—),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于英霞]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大学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