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平
批判的妙用
孙伟平
批判,并不像俗人通常想象的那样,只是无情的揭露、一味的反驳和痛快的辱骂。真正的批判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它并非只具有单方面的作用,往往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当然,这种价值是主体性的,具体的价值可能“因人而异”,需要联系具体的人进行辩证的分析。例如,对于从事批判的一方,可以更好地认识批判对象的本质,把握其价值立场和观点,弄清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向。而对于“可怜”的被批判者,也可能具有“别样的意义”,例如,确认自身的立场,明确自身的问题,发现自身的缺陷,找到问题的原因,特别是,探索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出路。至于能否认识和发掘出这种“别样的意义”,往往取决于被批判者的气度和态度、智慧和能力。
举世公认,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可谓深刻至极。这种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到来”的历史趋势,令全世界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猛醒和觉悟,同时,也长出了一口心中的恶气,坚定了社会变革的方向和信心。
不过,如果转换一下看问题的视角,或许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最应该衷心感谢这些经典作家的,是全世界大大小小的资本家们,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集团。因为,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实际上以其超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极大地“帮助”了资本主义,令资本主义至今仍然“活得”很“滋润”,表现出顽强的、令批判者意想不到的活力和生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并非故意耸人听闻,故作惊人之论。而是因为,马克思、列宁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是准确、深刻、到位的。即是说,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病症的诊断远远超过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准确而又深刻地找到了资本主义必然衰落、腐朽、灭亡的“病源”“病根”和“病因”。既然找到了“病源”“病根”和“病因”,那么,对于全世界的资本家以及资本主义的代言人来说,剩下的问题便变得十分简单了:只要对照“病源”“病根”和“病因”,不断地尝试“开药方”即可。这可是比连生的是什么病都不知道,从而讳疾忌医,或者病急乱投医、乱吃药,简明而有效得多了!
例如,马克思通过《资本论》之类著述指出,资本的本性是无比贪婪的,“资本的逻辑”运行的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化的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激化,必然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之类两极分化的后果,必然导致工人的日益被异化,从而导致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忍无可忍,“联合起来”走上暴力革命之路。资本家闻听这些精辟的分析和预测,吓出了一身冷汗,于是一番审视和权衡之后,逐步对自己进行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强化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干预,尽量减少“资本的逻辑”运行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做出了虽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的让步:不断地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拓展中产阶级规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工人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其中不少人有车有房,有股票有存款,不再认同自己是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甚至坚称自己是“中产阶级”了。于是,这些“有恒产”的产业工人似乎有了“恒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动力和热情,已经不太情愿冒着生命危险、冒着失去财产的风险充当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了……这甚至成了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再如,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说,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它“必然产生停滞和腐朽的趋向”。垄断还会导致超额利润,导致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导致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尖锐化,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有鉴于此,资本主义世界便睁大眼睛,小心翼翼地在国内外“反垄断”,防止垄断性生产组织的滋生和“一统江湖”。这些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祭出反垄断法,频频向那些不可一世的大企业下手,从而保持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活力,也避免了由此可能带来的革命性后果。
试想,如果没有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的准确分析和诊断,那么,资本主义要健康地生存至今,并且保持如此这般的生机和活力,实在不是一件那么肯定的事情。也正因为此,人们不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百多年来,一旦资本主义遭遇什么困境,出现什么危机,马克思的《资本论》之类的书籍在西方世界总是热销大卖,引发新的一轮阅读、研究和讨论狂潮。就此而言,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恩人”,甚至说是“大救星”也不为过!
身处“后冷战时代”的社会主义阵营之中,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歇斯底里的疯狂和得意,我们当然会对上述现象感到十分“震惊”,感到万分“失望”。然而,发现这样“奇怪”且“有趣”的现象,我们绝不能仅仅只是表示“震惊”,绝不能仅仅只是表示“失望”,或者,仅仅只是表达对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的信服和敬意。我们应该更加达观、理性和睿智一些,学会深刻地反思和分析这类现象,并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视角、观点和方法。
具体而言,我们应该学会的,是理性地对待论敌们的视角、观点和方法。毋庸置疑,在当今这个“西强我弱”的世界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批判声一浪高过一浪,刺耳难听的责备声、谩骂声此起彼伏。在这些批评、责备和谩骂中,许多深怀敌意,动机不纯,用语严厉,音调畸高,以至于“妖魔化中国”成为一种“现象”,“谩骂中国”成为一种“时髦”……被指责、被批判、被谩骂,诚然会令人极不舒服,也可能让人很不服气,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并以理性、冷静、宽容、务实的心态对待一切“逆耳忠言”。其中,特别关键的,是要向比较成熟的资本主义学习对待“敌人”之“逆耳忠言”的态度和方法。即是说,要如同资本主义世界一样,合理利用这些不请自来的免费“外脑”,帮助我们诊断自身存在的各种疑难杂症,真正弄清“病源”“病根”和“病因”,从而主动地及时地“对症下药”,不断治疗、塑造和变革我们自己,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我们自己。这大抵也可以说是“取其精华”“洋为中用”之意。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心态平和、务实高效地做到这一点,帮助中国找到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条快速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路,那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幸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幸甚!
(本刊特约稿件,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