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用课前小游戏帮助学生走入数学大门
◎王 艳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出幼儿园,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左右。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怎样把孩子们的童稚玩心引入数学殿堂?马丁·加德纳曾经指出:“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鉴于此,我往往采用课前呈现丰富小游戏的形式,设计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由旧知走向新知,培养数学意识。
“有几棵树”一课的教学侧重在于对“凑十法”的进一步理解,根据8加几进位加法的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我采用的方法是课前三分钟,学生主持“帮我找朋友”游戏。
师:大家想想刚才我们找的朋友都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数字加起来都凑成了10。
师:对!今天我们继续利用“凑十法”来学习“有几棵树”。
凑十法是这节课的核心,在课前以拍手找朋友游戏复习数字凑十,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这节课“8加几”的进位加法凑十做铺垫。
“搭积木”要求学会2 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于是我启用了小积木。
师:同学们,你们想玩游戏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积木增减游戏”。
(首先邀请一名学生到讲台的位置,往教师的手里任意放小积木,然后教师再拿两个积木到自己的手里。)
师:老师手里的积木有什么变化?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然后再邀请一名学生到讲台的位置,往教师的手里任意放小积木,教师再从中把两个积木拿走。)
师:老师手里的积木有什么变化?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这两节课,利用游戏复习来作为开始,更快地拉近了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一起来分类”一课要求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课前,我带领学生猜谜语。
师: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背着书包来上学,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师:哦,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你们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同样的书本这几个同学整理的方法不一样,其实呀这就叫做分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类。(板书)
“一起做游戏”一课教学要在“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培养数感。我启用了扑克牌魔术。
师:(出示扑克牌)你们玩过扑克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扑克牌?王老师也会玩扑克牌,我还会用扑克牌变魔术呢!仔细观察这副扑克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发现了这副扑克牌按花色进行分类,每一个花色又按照(1~1 3)有顺序的排列。
“前后”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体会前后位置的相对性,我请来了小兔子帮忙做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看!一只活泼机灵的小兔子。(PPT出示小兔子图)这只小兔子想和大家做个小游戏,你们喜欢吗?跟着小兔子一起做。
(放兔子录音:前前后后,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叉,端端正正快坐下。学生边听边做动作。)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出现了一对意思相反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前后。
师:对于前后你都知道些什么?
(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当我们身体站定的时候,我们面朝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面,前和后是一对意思相反的好朋友。)
“上下”一课要通过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交流,使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在上课前先来玩个小游戏—点鼻子。比一比看看谁的反应最快!(鼻子鼻子—嘴,鼻子鼻子—眼睛,鼻子鼻子—耳朵,鼻子鼻子—鼻子……)小朋友们反应可真快啊!那谁能说说,眼睛在鼻子的什么位置?嘴巴在鼻子的什么位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上下”有关的知识。
利用游戏本身,让学生尝试说出五官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初步体验上下位置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游戏活动大多是由明显的规则和隐蔽的想象情境所构成的,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儿童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一起做游戏”的教学重点是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我采用了谈话法。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玩“搭积木”游戏,教师讲解游戏规则。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这样,学生在玩、摆积木中直观感受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作者单位:营口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